《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第2版)》根據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與實現技術的學習要求,總結提煉出14個課程設計題目,配合教學過程,由學生循序漸進地獨立完成網絡編程任務,以達到深入理解網絡基本工作原理與實現方法的目的。本書第二部分的每章對應一個課程設計題目,包括課程設計目的、要求、相關知識、分析和相關擴展,書后附有課程設計的參考程序,以及完成編程所需要的知識、工具與參考文獻。
《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第2版)》可以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配套的課程設計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網絡應用與信息技術的工程人員的參考讀物。
專家指導委員會
叢書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課程設計目標
第1章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實驗與課程設計的關系
1.1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特點
1.2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驗教學與課程設計的關系
1.3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知識點
1.4 課程設計要求及評分標準
第二部分 課程設計指導
第2章 計算校驗和
2.1 課程設計目的
2.2 課程設計要求
2.3 相關知識
2.4 課程設計分析
2.5 相關擴展
第3章 封裝Ethernet幀
3.1 課程設計目的
3.2 課程設計要求
3.3 相關知識
3.4 課程設計分析
3.5 相關擴展
第4章 模擬Ethernet幀的發送過程
4.1 課程設計目的
4.2 課程設計要求
4.3 相關知識
4.4 課程設計分析
4.5 相關擴展
第5章 發送ARP數據包
5.1 課程設計目的
5.2 課程設計要求
5.3 相關知識
5.4 課程設計分析
5.5 相關擴展
第6章 解析ARP數據包
6.1 課程設計目的
6.2 課程設計要求
6.3 相關知識
6.4 課程設計分析
6.5 相關擴展
第7章 解析IP數據包
7.1 課程設計目的
7.2 課程設計要求
7.3 相關知識
7.4 課程設計分析
7.5 相關擴展
第8章 監控IP數據包流量
8.1 課程設計目的
8.2 課程設計要求
8.3 相關知識
8.4 課程設計分析
8.5 相關擴展
第9章 IP地址的合法性及子網判斷
9.1 課程設計目的
9.2 課程設計要求
9.3 相關知識
9.4 課程設計分析
9.5 相關擴展
第10章 發現網絡中的活動主機
10.1 課程設計目的
10.2 課程設計要求
10.3 相關知識
10.4 課程設計分析
10.5 相關擴展
第11章 發送TCP數據包
11.1 課程設計目的
11.2 課程設計要求
11.3 相關知識
11.4 課程設計分析
11.5 相關擴展
第12章 發現服務器已開啟的TCP服務
12.1 課程設計目的
12.2 課程設計要求
12.3 相關知識
12.4 課程設計分析
12.5 相關擴展
第13章 基于UDP的服務器程序
13.1 課程設計目的
13.2 課程設計要求
13.3 相關知識
13.4 課程設計分析
13.5 相關擴展
第14章 SNMP管理器程序
14.1 課程設計目的
14.2 課程設計要求
14.3 相關知識
14.4 課程設計分析
14.5 相關擴展
第15章 FTP客戶機程序
15.1 課程設計目的
15.2 課程設計要求
15.3 相關知識
15.4 課程設計分析
15.5 相關擴展
第三部分 附 錄
附錄A 參考答案
附錄B Winpcap編程
附錄C Winsock編程
附錄D 典型的TCP端口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