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是關于十四行詩如何引入英國、在英國流行,而經歷了后來離奇的、傳奇般的版本批評史,且與自此以來的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產生了有機的、互動的關系的專題討論。在相關研究中,常常是勘校疏注闡釋的多,揭示其微言中的大義的少;討論文本的傳記學意義的多,探索文本審美意義和價值的少;探尋點滴葉景的多,展示葉景與秋色關系的少;尤其是,在十四行詩創作繁盛以及莎士比亞評論主打的西方世界,發現十四行詩文本與理論發生、評論互動的關系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首次開拓、討論這種互動關系并提出莎士比亞卜四行詩五階段發展說等新課題,具有學術推動作用。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適合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相關的教學與研究人員參考閱讀。
莎士比亞研究成果汗牛充棟,但仍有莘莘學者不斷為之加磚添瓦。人們從各個角度對莎士比亞這個“說不完”(德國詩人歌德語)的話題進行考證、猜想、推測和闡發,近年在英美等莎士比亞的母語國出版的一些著作甚至對莎士比亞生前的賬單、劇團、法律、房地產大做文章。在美國語言學會第120屆年會(2004年12月27~30日,美國費城)上,專門有一個對始自弗內斯(Furness)的集注本莎士比亞作品細節進行討論的專題會議。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布朗大學的學者理查德·諾爾斯(Richard A.J.Knowles)、茱莉亞·弗蘭德斯(Julia H.Flanders)做了嚴謹的追溯,有深度的探索。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和莎士比亞的劇作一樣,也經歷了迷茫、坎坷的版本史命運。莎士比亞生前出版的十四行詩集初版于1609年,史稱“四開本”(Q),有兩個銷售商,一個是威廉·阿斯普利(William Aspley),另一個是倫敦基督教教堂門口的約翰·賴特(John Wright)。之后,四開本經歷了令人不可思議的170年“冷淡期”。直到1778年埃德蒙·馬隆(Edmond Malone)為莎士比亞寫一本傳記,同時為撒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和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編輯的莎士比亞戲劇集做補編,以及后來編輯他的1790年版本的時候,才正本清源,再次確認了1609年四開本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的權威地位,使這個版本死而復生,成為后來一直到現在的研究和閱讀的標準本。在這個“冷淡期”之中,人們讀到的1640年約翰·本森(John Benson)編訂的臭名昭著的海盜版《紳士威爾·莎士比亞詩集》,可能是莎士比亞的這部著作慘遭遺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四開本啟發和引導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詩潮以后,20世紀的海德·愛德華·羅林斯(Hyder Edward Rollins)、阿爾弗雷德·萊斯利·羅斯(Alfred Leslie Rowse)、斯蒂芬·布思(Stephen Booth)、海倫·文德勒(Helen Vendler)和凱瑟琳·鄧肯一瓊斯(Katherine Duncan-Jones)則從不同的角度勘校、集注這部不朽的詩集。
在眾多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研究著作中,對這部詩集的版本的具體細節的研究不在少數。突出的成就是上述版本的勘校、集注和闡釋,20世紀60~90年代有對詩集主題等方面的論述,但就十四行詩集的版本史批評而言,還是一片亟待開墾的處女地。唯一一本可考的,名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真實歷史》一書,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版本演變史沒有實質性的關系。我國國內的莎士比亞評論和研究中,則更沒有人涉及這一話題。
查看全部↓
羅益民,北京大學博士,西南大學教授,哲學、英語博士/博士后導師,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學莎士比亞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萊特研究學者。重慶市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重慶市翻譯家協會副會長、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亞洲莎士比亞協會理事、世界莎士比亞通訊委員會委員,為國內多所高?妥蚣媛毥淌凇3霭妗稌r間的鐮刀》(2004)、《中國學者眼中的莎士比亞》(副主編,2007)、《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名篇詳注》(2010)、《天鵝*美一支歌》(2016)等各類著作23種,發表文學、哲學、翻譯、詞典學等各類論文92篇,主持研究“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詩學文體學”、“中美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亞研究”、“美國夢:惠特曼與莎士比亞的宇宙身體詩學”、“拓撲隱喻學理論及其在文學批評中的應用”等國內外各種課題10余項。
文旭,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獲得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認知語言學理論建設與漢語的認知研究”首席專家;國際學術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及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主編;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中國語用學研究會副會長。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出版專著或教材20余部。研究興趣為認知語言學、語用學及外語教育。
叢書序
他序
自序
第一章 十四行詩文類的緣起史話
第一節 意大利的十四行詩風潮
第二節 開一代先河者:懷亞特爵士和薩瑞伯爵
第三節 錫德尼和其他十四行詩“歌手”
第四節 高峰:莎士比亞
第二章 四開本的風雨沉浮經歷
第一節 1609年的四開本
第二節 本森的偽劣本和170年的冷淡期
第三節 巧合與新生:莎傳與馬隆發掘四開本
第四節 打開心靈之鎖的金鑰匙:四開本與浪漫主義詩歌
第五節 新時代的命運:四開本與五個勘校家
第三章 一部詩集和批評史的瓜葛
第一節 本森偽劣版是非評說
第二節 馬隆先生的功與過
第三節 華茲華斯與莎士比亞的緣分
第四節 新批評的發現
第五節 歷史學家眼里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第六節 新歷史主義的幻想
結語
附錄
附錄一 莎士比亞簡要年表
附錄二 四開本版本目錄
附錄三 現存四開本存目
附錄四 四開本首行索引
附錄五 本森本標題索引
附錄六 英國十四行詩集(組、系列)索引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