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11章,內容涉及測量和測量儀表的基礎知識,測量誤差的分析與處理,建筑環境與設備的參數:溫度、濕度、壓力、流量、流速、液位,室內空氣污染物、聲、光、成分分析等參數的測量技術,以及智能測量技術等。本書既注重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介紹,又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和知識面的拓寬,內容系統、全面。
本書作為高等院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材,同時也可供函授、夜大同類業和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本書配有電子課件,免費提供給選用本教材的授課教師,請需要者根據書末的“信息反饋表”索取。
第1章 測量和測量儀表的基礎知識
1.1 測量的概念與意義
1.1.1 測量的概念
1.1.2 測量與檢測的聯系與區別
1.1.3 測量的意義
1.1.4 測量的構成要素
1.2 測量方法
1.2.1 直接測量法
1.2.2 間接測量法
1.2.3 組合測茸法
1.3 測量分類
1.3.1 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1.3.2 等精度測量和不等精度測量
1.3.3 工程測量與精密測量
1.4 測量誤差 第1章 測量和測量儀表的基礎知識
1.1 測量的概念與意義
1.1.1 測量的概念
1.1.2 測量與檢測的聯系與區別
1.1.3 測量的意義
1.1.4 測量的構成要素
1.2 測量方法
1.2.1 直接測量法
1.2.2 間接測量法
1.2.3 組合測茸法
1.3 測量分類
1.3.1 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1.3.2 等精度測量和不等精度測量
1.3.3 工程測量與精密測量
1.4 測量誤差
1.4.1 基本概念
1.4.2 誤差的分類
1.4.3 誤差的來源
1.4.4 誤差的表示方法
1.4.5 測量準確度、正確度和精密度
1.5 測量系統
1.5.1 測量系統的組成
1.5.2 測量系統的基本特性
1.6 測量技術的發展狀況
思考題
第2章 測量誤差分析與處理
2.1 隨機誤差的分布規律
2.1.1 隨機誤差的正態分布性質
2.1.2 正態分布密度函數與概率積分
2.2 直接測量誤差分析與處理
2.2.1 算術平均值原理、真值的估計
2.2.2 均方根誤差的估計與貝塞爾公式
2.2.3 測量結果的置信度
2.2.4 測量結果的誤差評價
2.2.5 小子樣誤差分析、z分布及其應用
2.2.6 非等精度測量與加權平均
2.3 間接測量誤差分析與處理
2.3.1 誤差傳布原理
2.3.2 間接測量誤差分析在測量系統設計中的應用
2.4 組合測量的誤差分析與處理
2.4.1 最小二乘法原理
2.4.2 正規力程、未知參數最佳估計值的求取
2.4.3 組合測量的誤差
2.5 粗大誤差
2.5.1 拉伊特準則
2.5.2 格托布斯準則
2.6 系統誤差
2.6.1 系統誤差的性質
2.6.2 系統誤差處理的般原則
2.6.3 系統誤差存在與否的檢驗
2.6.4 系統誤差的估計
2.7 誤差的綜合
2.7.1 隨機誤差的綜合
2.7.2 系統誤差的綜合
2.7.3 誤差合成定律
2.8 測量不確定度
2.8.1 概述
2.8.2 不確定度的評定
2.8.3 不確定度的合成
2.9 有效數字及其計算規則
2.9.1 有效數字
2.9.2 計算規則
思考題
第3章 溫度測量
第4章 濕度測量
第5章 壓力壓差測量
第6章 流速測量
第7章 流量測量
第8章 液位測量
第9章 室內空氣污染物測量
第1章 測量和測量儀表的基礎知識
1.1 測量的概念與意義
1.1.1 測量的概念
測量是人類認識自然界中客觀事物,并用數量概念描述客觀事物,進而達到逐步掌握事物的本質和揭示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手段,即對客觀事物取得數量概念的一種認識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借助于專門工具,通過實驗和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計算,求得被測量的值,獲得對于客觀事物的定量的概念和內在規律的認識。因此可以說,測量就是為取得未知參數值而做的,包括測量的誤差分析和數據處理等計算工作在內的全部工作。該工作可以通過手動的或自動的方式來進行。
從計量學的角度講,測量就是利用實驗手段,把待測量與已知的同性質的標準量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將已知量作為計量單位,確定兩者的比值,從而得到被測量量值的過程。其目的是獲得被測對象的確定量值,關鍵是進行比較。
1.1.2 測量與檢測的聯系與區別
檢測主要包括檢驗和測量兩方面的含義。檢驗是分辨出被測量的取值范圍,以此來對被測量進行諸如是否合格等判別。測量是指將被測未知量與同性質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確定被測量對標準量的倍數,并用數字表示這個倍數的過程。
1.1.3 測量的意義
化學家、計量學家門德列耶夫說過:“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至少是沒有精確的科學、真正的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