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現代通信網絡的基本概念、原理人手,以網絡處理信息的具體對象為主線,對各類通信網絡的系統組成、結構原理、關鍵技術、工程應用及發展等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現代通信網綜述、電話通信網、移動通信網、數據通信網、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接人網、支撐網、下一代網絡等。
本書結構合理、內容充實。既注重基礎知識的闡述。又注重新技術和新概念等的介紹。對抽象復雜知識的介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每章配有小結、思考題,便于教學實施,又適合讀者自學。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計算機、信息、電子等專業學生教材和參考書,可供從事通信、計算機網絡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作為電信工程技術人員、電信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
本書從現代通信網絡的基本概念、原理人手,以網絡處理信息的具體對象為主線,對各類通信網絡的系統組成、結構原理、關鍵技術、工程應用及發展等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計算機、信息、電子等專業學生教材和參考書,可供從事通信、計算機網絡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作為電信工程技術人員、電信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
出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現代通信網概述
1.1 現代通信網基礎
1.1.1 通信系統基本組成
1.1.2 通信網絡構成要素
1.1.3 通信網組網結構
1.1.4 通信網的分類
1.1.5 通信網的業務
1.1.6 通信網的服務質量要求
1.1.7 通信網的體系結構及標準化組織
1.2 現代通信網基礎技術
1.2.1 應用層技術
1.2.2 業務網技術
1.2.3 傳送網技術 出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現代通信網概述
1.1 現代通信網基礎
1.1.1 通信系統基本組成
1.1.2 通信網絡構成要素
1.1.3 通信網組網結構
1.1.4 通信網的分類
1.1.5 通信網的業務
1.1.6 通信網的服務質量要求
1.1.7 通信網的體系結構及標準化組織
1.2 現代通信網基礎技術
1.2.1 應用層技術
1.2.2 業務網技術
1.2.3 傳送網技術
1.2.4 支撐網技術
1.3 現代通信網絡的發展趨勢
1.4 本書的組織結構
1.5 小結
1.6 思考題
第2章 電話通信網
2.1 電話通信網概述
2.1.1 電話網的組成
2.1.2 電話網的結構
2.2 電話網的技術
2.2.1 電話網的路由選擇
2.2.2 電話網的編號計劃
2.3 小結
2.4 思考題
第3章 移動通信網
3.1 移動通信網基礎
3.1.1 移動通信概念與分類
3.1.2 移動通信發展史
3.1.3 移動通信特性
3.1.4 移動通信的主要技術
3.2 移動通信系統的組網方式
3.2.1 移動通信網網絡結構
3.2.2 移動通信區域覆蓋方式
3.2.3 移動通信系統的組成
3.3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3.3.1 GSM系統的多址技術
3.3.2 GSM系統網絡結構及接口
3.3.3 GSMPLMN網絡結構
3.3.4 信道類型及幀結構
3.3.5 呼叫接續與移動性管理
3.3.6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
3.4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3.4.1 CDMA系統
3.4.2 CDMA系統的基本原理
3.4.3 CDMA系統的特點
3.4.4 CDMA網絡結構及信道類型
3.4.5 CDMA系統的呼叫處理及移動性管理
3.4.6 CDMA系統的關鍵技術
3.5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
3,5.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概況
3.5.2 IMT-2000系統結構
3.5.3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
3.6 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4G
3.7 小結
3.8 思考題
第4章 數據通信網
4.1 數據通信網概述
4.1.1 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構成
4.1.2 數據通信網絡的拓撲結構
4.2 數據通信網體系結構
4.2.1 通信協議
4.2.2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
4.2.3 X25
4.2.4 TCP/IP
4.3 分組交換數據網
4.3.1 數據交換方式
4.3.2 分組交換數據網的構成
4.3.3 分組交換網中的數據流控制
4.3.4 網際互聯的方法
4.4 數字數據網
4.4.1 數字數據網的組成及特點
4.4 2數字數據網的網絡結構
4.4.3 數字數據網的應用
4.5 幀中繼
4.5.1 幀中繼概述
4.5.2 幀中繼業務應用
4.6 計算機通信網
4.6.1 計算機通信網概述
4.6.2 計算機局域網
4.6.3 高速網絡技術
4.6.4 因特網
4.6.5 網絡安全與防火墻簡介
4.7 小結
4.8 思考題
第5章 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
5.1 ISDN的基本概念
5,1.1 ISDN的網絡結構
5.1.2 ISDN的用戶/網絡接口
5.1.3 ISDN的信道與接口
5.1.4 ISDN業務
5.2 B-ISDN概述
5.2.1 從N-ISDN到B-ISDN
5.2.2 B-ISDN用戶/網絡接口的參考配置
5.3 B-ISDN/ATM參考模型及協議
5.3.1 B-ISDN參考模型
5.3.2 物理層
5.3.3 ATM層協議
5.3.4 ATM適配層擠議
5.4 寬帶ATM交換技術
5.4 1ATM交換原理
5.4.2 ATM交換系統
5.4.3 ATM網絡
5.4.4 ATM和IP的融合
5.5 擁塞控制與流量控制
5.6 小結
5.7 思考題
第6章 接入網
6.1 接入網的基本概念
6.1.1 接入網的定義和定界
6.1.2 接入網的功能結構和分層模型
6.1.3 接入網的接口與業務
6.1.4 接入網的接入技術分類
6.2 V接口
6.2.1 V5接口
6.2.2 VB5接口
6.3 數字用戶線接入
6.3.1 xDSL概述
6.3.2 ADSL接入技術
6.3.3 ADSL采用的調制技術
6.4 光纖接入網
6.4.1 光纖接入網的基本結構
6.4.2 光纖接入網的種類
6.4.3 ATM無源光網絡
6.5 混合光纖同軸接入網
6.5.1 HFC的系統結構
6.5.2 HFC的頻譜安排
6.5.3 HFC的特點與應用
6.6 無線接人技術
6.6.1 固定無線接入技術
6.6.2 移動無線接入技術
6.7 本地多點分配業務
6.7.1 LMDS概述
6.7.2 IMDS系統結構
6.7.3 LMDS提供的業務
6.8 小結
6.9 思考題
第7章 支撐網
7.1 信令網
7.1.1 信令的概念與分類
7.1.2 No.7信令
7.1.3 No.7信令系統的基本功能結構
7.1.4 No.7信令電話用戶部分
7.1.5 No.7信令網的組成與網絡結構
7.1.6 No.7信令網的編號計劃
7.2 ATM/B-ISDN網絡信令
7.2.1 ATM/B-ISDN網絡信令概述
7.2.2 B-ISDN用戶網絡接口信令
7.2.3 B-ISDN網絡節點接口信令
7.3 同步網
7.3.1 同步的基本概念
7.3.2 同步方式
7.3.3 同步網的組網方式及等級結構
7.4 電信管理網
7.4.1 電信管理網的基本概念
7.4.2 電信管理網的體系結構
7.4.3 TMN的邏輯層次模型與管理功能
7.5 小結
7.6 思考題
第8章 基于軟交換的下一代網絡
8.1 智能網
8.1.1 智能網的特點
8.1.2 智能網提供的新業務
8.1.3 智能網的結構及功能
8.1.4 下一代智能網
8.2 軟交換技術
8.2.1 軟交換技術的概念
8.2.2 軟交換的網絡體系結構
8.2.3 軟交換的接口協議
8.2.4 軟交換設備的功能特點
8.2.5 軟交換的優缺點
8.3 下一代網絡
8.3.1 下一代網絡的概念
8.3.2 下一代網絡的特點
8.3.3 下一代網絡的分層結構
8.3.4 軟交換在下一代網絡中的功能
8.4 小結
8.5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章 現代通信網概述
現代社會正經歷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與融合,拓寬了信息的傳遞和應用范圍,使人們隨時隨地獲取和交換信息成為可能。尤其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與日俱增,全球范圍內IP業務迅猛發展,在給傳統電信業務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也給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本章主要介紹現代通信網的構成要素、現代通信網基礎技術和現代通信網的發展趨勢等。
1.1 現代通信網基礎
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和信宿之間建立一個傳輸信息的通道,實現信息的傳輸。語言、數據、圖像等多媒體信息,從信息源開始,經過搜索、篩選、分類、編輯、整理等一系列信息處理過程,加工成信息產品,最終傳輸給信息消費者,而信息是圍繞高速信息通信網絡進行的,高速信息通信網是以光纖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等骨干通信網為傳輸基礎,由公眾電話網、移動通信網、公眾數據網、有線電視網等業務網組成,并通過各類信息應用系統延伸到社會各個領域,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1.1.1 通信系統基本組成
通信網是由一定數量的節點(包括終端節點、交換節點)和連接這些節點的傳輸系統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按約定的信令或協議完成任意用戶間信息交換的通信體系。用戶可以用它克服空間、時間等障礙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換。通信網是個復雜、龐大的系統,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觀點。從用戶的角度,通信網是一個信息服務設施,用戶可以用它獲取信息、發送信息等;從工程師的角度,通信網是由各種軟硬件設施按照一定的規則互連在一起,完成信息傳遞任務的系統。為了更好地理解通信網,我們先從點到點的通信系統開始介紹。實際應用中存在各種類型的通信系統,它們具體的功能和結構各不相同,然而都可以抽象成一個簡單模型,其基本組成包括信源、發送器、信道、接收器和信宿五部分,如圖1-1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