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網絡》的內容由理論與實證兩個部分組成,理論部分通過總結“城市網絡”的基本內涵與研究范式,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流動空間”理論影響下的理論轉型趨勢,對如何理解和分析區域城市網絡提出自己的見解;實證部分以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為例,結合該地區的發展背景,通過實證過程來討論如何優化區域城市網絡的空間結構分析方法和基于城市網絡分析來科學制定區域協調策略的實踐方法。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網絡》可供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學專業研究人員參考,也可供對城市與區域發展感興趣的人士閱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從根本上影響了人口和經濟活動在地域空間上的分布與流動。90年代以后,流動空間理論(Castells,1996)在“世界城市網絡”的空間尺度層面推動“城市網絡”研究范式的全面轉型,使之在基本概念、研究框架和定量分析方法等方面更具科學性,并輔助地理學者更加深刻、確切地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間聯系狀態。世界城市網絡研究的實質是探討“世界城市聯系的空間結構”,此方面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城市體系”,通過對城市的政治、貿易、通信設施、金融、文化、技術、高等教育等屬性進行全面的指標性分析,實現建構世界城市組成的等級體系的目標,經過40余年的發展,該研究視角在21世紀初已經轉向“世界城市網絡”——基于公司網絡活躍的聯系而形成的對全球經濟活動具有真實組織功能的聯系網絡。世界城市是網絡的關鍵節點,承載高級服務功能產生和消費的過程,與附屬性的本地社會一起被聯系到全球網絡中,這種研究范式的轉型是在流動空間理論的影響下完成的,并已得到地理學界的廣泛認同。
中國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區域人口和產業高度密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城鎮體系的發展,需要按經濟區劃進行協調與管制,以補充單純按照行政區劃來規劃之不足。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網絡研究對中國城鎮群的研究與規劃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有助于實現在信息化與全球化背景下更為準確地理解區域城市體系的空間結構。因此,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出發,討論如何在區域尺度實現網絡研究視角與網絡化空間邏輯的二層次統一,以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為例建構新的基于城市網絡的區域空間結構研究框架,并與土地利用、交通網絡、行政管制等因素相結合,討論基于城市網絡分析的區域城鎮體系規劃思路與策略,以適應新的時代背景下區域研究與規劃工作的需求。
本書對“城市網絡”研究的拓展和豐富可以被用于分析中國城鎮密集區域的空間特征,從功能聯系的角度量化生成城鎮體系的空間格局,并且與區域土地利用、區域交通格局、區域空間管制等專題相結合,形成新的區域規劃的實踐工作框架,為科學認識與規劃中國城鎮密集區域提供新的視角。
查看全部↓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網絡》的內容由理論與實證兩個部分組成,理論部分通過總結“城市網絡”的基本內涵與研究范式,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流動空間”理論影響下的理論轉型趨勢,對如何理解和分析區域城市網絡提出自己的見解;實證部分以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為例,結合該地區的發展背景,通過實證過程來討論如何優化區域城市網絡的空間結構分析方法和基于城市網絡分析來科學制定區域協調策略的實踐方法。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網絡》可供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學專業研究人員參考,也可供對城市與區域發展感興趣的人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