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德合力技術培訓中心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合作,聯合開辦了中央電大“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并受中央電大的委托,承擔教學資源建設和教材編寫任務。
“汽車運用與維修”并不是一個新的專業,國內很多院校都開設過,也編寫和出版了眾多專業方面的教材,但是在采用遠程教育方式的廣播電視大學開辦這個專業尚屬首次。中央電大開辦這個專業的目的是為了加速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汽車維修行業緊缺的技能型人才。而適用于遠程教學需要的汽車維修專業教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以及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課件,都不是現有的汽車維修教材可以替代的。
另外,電大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學習對象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包括全國數百萬汽車維修行業的從業人員,以及將要投身這個行業的高中、職高、技校的畢業生等。這個群體有文化基礎差異大、工作崗位不同以及學習時間不一樣等特點。這就決定了這套汽車維修教材既要能滿足全日制學習、業余學習以及自學的需要,同時又能滿足短期專題技術培訓、現場培訓的需要。
這套符合電大教學特色的學歷教育系列教材是北京中德合力技術培訓中心組織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高等院校的教授和北京汽修行業的專家進行大綱論證和教材編寫的。
這套教材的具體特征是具備知識和技術的先進性、系統性和實踐性。
先進性。當代汽車制造業發展迅速,汽車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快,新技術的運用也越來越多,高科技的含量也越來越高,因此,教材編寫內容必須突出汽車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趨勢,使讀者能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術。
系統性。汽車維修專業課程的設置本身就具有系統性。作為專科學歷教育的教材,注意了對學員進行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教育。但教材不是把理論知識教育作為重點,而是將重點放在技術應用方面。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具有操作能力的技術人才。
實踐性。教材編寫注意了理論與實訓結合,理論教材和實訓教材由同一主編統一編寫,同時出版,同步使用,使理論課和實訓課有機結合起來,并在教學中實現邊學習理論邊動手操作,學理論時可結合實際操作,并在實際操作中學理論。實踐證明,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有效的方式。
收起全部↑
第1章 汽車使用條件及使用性能評價
1.1 汽車使用條件
1.1.1 自然氣候條件
1.1.2 汽車運用道路條件
1.1.3 汽車運輸工作條件
1.1.4 組織技術條件
1.1.5 汽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1.2 汽車使用性能評價
1.2.1 汽車使用性能評價指標
1.2.2 汽車的容載量利用
1.2.3 汽車質量利用
1.2.4 使用方便性
1.2.5 乘坐舒適性
1.3 汽車運行工況
1.3.1 運行工況調查
1.3.2 運行工況分析
1.4 汽車運輸的現代化
1.4.1 汽車運輸的發展
1.4.2 運輸設備的現代化
1.4.3 道路、交通管理的現代化
1.4.4 汽車運輸管理的現代化
1.4.5 汽車維修工作的現代化
第2章 汽車動力性
2.1 汽車動力性指標
2.2 汽車動力性分析基礎
2.2.1 汽車的驅動力
2.2.2 汽車行駛阻力
2.2.3 汽車行駛方程
2.3 汽車動力性分析
2.3.1 驅動力.行駛阻力平衡圖與應用
2.3.2 汽車動力特性
2.3.3 汽車功率平衡圖
2.3.4 影響汽車動力性的主要因素
2.4 汽車行駛應滿足的條件
2.4.1 汽車行駛的驅動條件和附著條件
2.4.2 汽車的附著力與影響附著系數的因素
2.4.3 車輪的地面法向反力
2.4.4 作用于驅動輪上的地面切向作用力
2.4..5 汽車驅動輪的附著率
2.5 裝有液力變矩器汽車的動力性
2.5.1 液力變矩器的特性
2.5.2 裝有液力變矩器汽車的動力性計算
2.5.3 液力變矩器汽車與一般齒輪變速器汽車的動力性對比
2.6 汽車動力性試驗
2.6.1 道路試驗
2.6.2 室內試驗
第3章 汽車使用經濟性
3.1 汽車燃油經濟性
3.1.1 汽車燃油經濟性評價指標
3.1.2 汽車燃油經濟性試驗內容與方法
3.1.3 燃油經濟性計算方法
3.1.4 裝有液力變矩器汽車的燃油經濟性計算
3.1.5 利用燃油經濟性——加速時間曲線確定傳動系參數及與發動機的匹配
3.1.6 汽車運行燃油消耗量計算
3.2 降低汽車油耗的途徑與措施
3.2.1 提高燃油經濟性的途徑分析
3.2.2 政策性措施
3.2.3 工程技術措施
3.2.4 結構措施
3.2.5 駕駛技術措施
3.2.6 維護措施
3.3 汽車潤滑材料的合理使用
3.3.1 發動機潤滑油
3.3.2 汽車齒輪油
3.3.3 汽車潤滑脂
3.3.4 潤滑油的再生
3.4 汽車輪胎的合理使用
3.4.1 輪胎的類型和特點
3.4.2 輪胎的合理使用
3.4.3 高速公路行車輪胎的使用
第4章 汽車行駛安全性
4.1 汽車行駛安全性概述
4.1.1 影響汽車行駛安全性的因素
4.1.2 汽車安全性分類
4.2 汽車制動安全性
4.2.1 汽車制動安全性概念
4.2.2 汽車制動安全性主要評價指標
4.2.3 制動時車輪的受力分析
4.2.4 汽車制動效能與恒定性
4.2.5 汽車制動方向穩定性
4.2.6 制動力分配
4.2.7 制動性試驗
4.2.8 國家標準GB7258-2004對檢驗制動性能的規定
4.3 汽車操縱穩定安全性
4.3.1 操縱穩定性評價指標及其含義
4.3.2 輪胎側偏特性
4.3.3 汽車的穩態轉向特性
4.3.4 汽車瞬態轉向特性
4.3.5 懸架對操縱穩定性的影響
4.3.6 轉向系對操縱穩定性的影響
4.3.7 傳動系對操縱穩定性的影響
4.3.8 提高操縱穩定性的電子控制系統
4.3.9 汽車的極限穩定性
4.3.1 0操縱穩定性試驗
4.4 汽車被動安全性
4.4.1 被動安全性評價方法
4.4.2 內部被動安全性
4.4.3 外部被動安全性
第5章 汽車的通過性和平順性
5.1 汽車的通過性
5.1.1 牽引支承通過性
5.1.2 通過性幾何參數
5.1.3 影響通過性的因素
5.1.4 汽車通過性試驗
5.2 汽車的平順性
5.2.1 行駛平順性評價指標
5.2.2 影響行駛平順性的結構因素
5.2.3 行駛平順性試驗
第6章 汽車公害的形成與防治
6.1 概述
6.1.1 汽車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及危害
6.1.2 噪聲的分類及危害
6.1.3 電波的危害
6.2 汽車排氣污染物的形成與檢測
6.2.1 汽車排氣污染物的形成
6.2.2 使用因素對排氣污染物的影響
6.2.3 汽車排氣污染物的檢測
6.3 汽車噪聲與檢測
6.3.1 噪聲源及影響因素
6.3.2 噪聲的測定方法及限制
第7章 汽車的合理使用
7.1 汽車在正常情況下的使用
7.1.1 出車前的準備
7.1.2 正確起步與加減擋
7.1.3 離合器與方向盤的運用
7.1.4 正確使用腳制動與手制動
7.1.5 準確駕駛與控制跟車距離
7.1.6 正確倒車
7.1.7 正確停車入位
7.1.8 夜間行車
7.1.9 高速公路行車
7.2 汽車在特殊條件下的使用
7.2.1 磨合期的使用
7.2.2 低溫條件下的使用
7.2.3 高原和山區條件下的使用
第8章 汽車技術狀況變化及維護與修理制度
第9章 汽車使用壽命
第10章 汽車運輸企業管理
第11章 汽車使用中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