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結實器官與產量形成》根據編者多年來從事教學、科研和生產的經驗,學習和借鑒了近年來各地在油菜栽培方面研究的新成果、新技術,結合我國油菜生產各區域特點編寫而成。《油菜結實器官與產量形成》匯聚了國內外在油菜結實器官和產量形成方面的研究進展和國家油菜產業體系栽培與營養研究方向的新研究成果,主要探討了油菜的結實器官及其影響因素(花芽分化、生長發育、營養狀況、生長調控物質、生物和非生物災害、栽培措施),揭示了結實器官和油菜產量形成的關系,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結實器官形成的主要措施。
《油菜結實器官與產量形成》結合我國油菜生產實際,圍繞直播油菜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展開,對油菜各生育期特點進行總結,適于從事教學科研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以及廣大從事油菜生產的人員參考,可以推動提高油菜科研人員、大專院校及農技推廣人員解決生產實際的問題。
國家油菜產業體系7位崗位專家連續4年圍繞油菜結實器官與產量形成的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獲得了大量資料,形成了大量創新的結論:如油菜的結實器官數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油菜單位面積上角果數越多,油菜產量越高;角果數的多少與花芽分化的遲早、有效花芽數的多少有關,與前期生長發育和栽培管理水平有關,特別是與盛花期葉面積大小和油菜成熟時角果皮面積大小有關,即盛花期葉面積大,成熟時角果皮面積也大,油菜產量就高。在通常情況下,油菜角果皮面積指數往往比盛花期最大葉面積指數小,主要原因是油菜后期葉片脫落快,根、莖、葉中的營養物質轉運到角果中的營養物質少,不能滿足角果分化和形成對營養物質的需要,導致角果皮面積指數比盛花期葉面積指數小。但這一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在獲得適宜的最大葉面積基礎上,通過栽培方法和調控,也可以形成最大角果皮面積指數,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本書圍繞這些新觀點和國內外學者的最新研究,對生理學、生態學、生物化學、栽培學等領域的理論加以提高和整理,其理論性、實踐性均很強。
全書分10章,各章的重點突出,內容新穎,圖文并茂,適于大專院校師生、廣大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閱讀,也適合廣大農技人員閱讀。
本書初稿寫成后先由周廣生同志統稿,再由主編審稿定稿。由于編寫時間倉促,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
第一章 油菜的結實器官
第一節 油菜角果
一、角果的外部形態
二、角果的解剖結構
第二節 油菜種子
一、油菜種子的外部形態
二、油菜種子的解剖結構
三、油菜種子的化學成分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油菜結實器官的形成
第一節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
第二節 油菜的生長發育過程
第三節 油菜角果和種子的形成
一、油菜角果的發育
二、油菜種子的發育
三、油菜的角果和種子在產量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油菜光合器官與結實器官形成
第一節 油菜冠層對太陽輻射的截獲
一、葉片的生命周期
二、油菜植株葉面積擴展構成因素
三、油菜冠層發育
四、冠層構建與太陽輻射截獲
第二節 光合作用與光呼吸
一、作物高光效
二、光合作用過程
三、非葉器官光合作用
四、水分脅迫與光合作用
五、氮素與光合作用
第三節 理想株型構建與促進結實器官形成的綜合措施
一、通過育種改變個體株型結構,調控群體冠層構建的措施
二、農藝措施構建理想株型與促進結實器官形成的綜合措施
三、化學調控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油菜花芽分化與結實器官形成
第一節 油菜花芽分化特點
第二節 油菜花芽分化形成時期
第三節 油菜花芽分化消長關系
第四節 油菜花芽分化與結實器官的形成
第五節 油菜花芽分化調控措施
一、選擇花芽分化潛力大、無效花芽數目少的品種
二、合理施用氮肥
三、適期播種
四、合理密植
五、生長調節劑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油菜生長發育與結實器官形成
第一節 油菜生長和發育
第二節 油菜生長發育規律與結實器官(花蕾、角果、籽粒)形成
一、油菜光溫特性
二、油菜生育時期
第三節 油菜生長發育與結實器官形成的關系
一、油菜個體生長發育(根、莖、葉)與結實器官形成
二、源庫關系對結實器官形成的影響
三、油菜群體結構與結實器官形成
第四節 油菜的養分需求特性與結實器官形成
一、氮、磷、鉀需求特性
二、其他微量元素
第五節 油菜水分需求特性與結實器官形成
一、需水特性
二、水分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三、水分對產量、品質的影響
第六節 油菜生長發育和結實器官形成其他影響因素
一、溫度
二、光照
……
第六章 油菜營養狀況與結實器官形成
第七章 生長物質調控與油菜結實器官形成
第八章 生物災害有油菜結實器官形成
第九章 非生物災害與油菜結實器官形成
第十章 栽培技術措施與油菜結實器官形成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