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青海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第三屆學術論文競賽暨學術論壇參會論文的基礎上,篩選其中論文匯編而成。本書運用法學、社會學及民俗文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既從微觀法治、區域法治以及規則創新與傳統利用等多維視角觀察和研究法治問題,又對養老、鄉村旅游、農民工權益以及民俗等事象紛繁的社會問題予以關注。我們深知,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法治建設要追求與傳統文化習俗的融合發展。也深信對于社會學學者所揭示問題的關注,對社會工作者在行動中問題歸結的關注,能使法學研究更接地氣,從而在大法學的范疇內實現研究的良性互動與循環。若能在這一方面有所進步,則無論對教學還是科研,都將產生積極的意義。
前 言
學科融合發展、跨學科研究,是我們孜孜以求的事業。
愛德華·威爾遜的《社會生物學》一書之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被美國著名學者所追捧,就是因為其以跨學科的研究視角為我們做出了方法論方面的重要貢獻。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研究中,還是在對待傳統與現代化的關系中,都不可缺少社會科學研究,這其中學科融合發展以及跨學科研究最具魅力。
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和理解,自2016年以來,青海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院每年舉辦一次由學院師生及實務導師參加的學術論文競賽暨學術論壇活動。在此活動中,法律學人與社會學人一起聆聽法學與社會學院的主題報告。主題報告從不同學科角度對各種社會問題進行辨析,激發出參與者更加開放的思維方法。這部著作即是在該學院第三屆學術論文競賽暨學術論壇參會論文的基礎上,由根據主題篩選出的優秀論文匯編而成。匯編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用來紀念或總結一次學術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充分彰顯跨學科研究及學科融合式發展的重要性,使法學、社會學學習者通過閱讀此書能夠或多或少地體會其重要性。
全書由上、中、下編組成。上編主要從微觀法治、區域法治以及規則演進與傳統利用等多維角度,觀察和研究了當下較為重要的法治問題。該編根據視角分為三章,主要研究了以公司為主的相關法律制度,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資格認定制度、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范圍、有限公司股東會計賬簿查閱權制度、公司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一人公司為股東提供擔保法律問題、國有企業代理關系,青海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中的環境法問題、環境資源案件跨萬里管轄之存疑、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不配合社會矯正因素考察,還有法律規則理論的演進、形式意義商法存在之證成、刑事訴訟模式的變遷與中國的轉型、習慣在民事司法中的適用、夫妻共同債務制度及人格權商品化的正當性、不動產預告登記的效力等,都是該編最主要的法治論題。
中編對事象紛......
王作全,男,1957年生,1997年畢業于日本中京大學法學部,法學博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青海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名譽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青海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顧問、青海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主任、青海省法學會副會長、青海省社會工作協會會長等職。主要著作有:《商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4版),《公司法學》(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公司法入門》(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新訂日本公司法典》(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西部區域特征與法制統一性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公司利益相關者法律保護及實證分析》(合著,法律出版社),《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化研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昆侖法學論叢(14卷)》(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法治之路探索》(主編,青海人民出版社),《大文化背景下的法治社會與習俗研究》(主編,科學出版社)等。
上編 多維視角下的法治問題研究
第一章 微觀法治:企業相關制度的完善
第一節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資格認定制度
第二節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適用范圍
第三節 有限公司股東會計賬簿查閱權制度
第四節 公司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
第五節 一人公司為股東提供擔保法律問題
第六節 國有企業代理關系
第二章 區域法治: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
第一節 青海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中的環境法問題
第二節 環境資源案件跨萬里管轄之存疑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第四節 不配合社區矯正因素考察
第三章 規則演進與傳統利用
第一節 法律規則理論的演進
第二節 形式意義商法存在之證成
第三節 刑事訴訟模式的變遷與中國的轉型
第四節 習慣在民事司法中的適用
第五節 夫妻共同債務制度
第六節 人格權商品化的正當性
第七節 不動產預告登記的效力
中編 事象紛繁的社會問題研究
第四章 城市養老多元模式
第一節 城市養老模式
第二節 老齡人口自主參與社區活動
第三節 老年社區志愿者的繼續社會化
第四節 重慶商業化養老經驗
第五章 農村養老模式
第一節 農村留守老人需社會系統支持
第二節 農民工對機構養老意愿的反應
第六章 鄉村旅游與基層民眾權益的社會學分析
第一節 鄉村旅游的深度解析:中國大通縣與日本長柄町比較
第二節 農民工利益訴求表達與機制
第三節 城市低收入家庭對其子女向上流動的影響
下編 民俗文化
第七章 人物評判、群體展演與典籍中的民俗文化
第一節 解縉傳說綜述
第二節 土族納征儀式
第三節 《韓朋賦》民俗意象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