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依據其獨創的思想構境理論這樣一種新的文本解讀方式,打破了以往那種用傳統哲學解釋框架反注列寧思想的研究方法,真正誠實地從列寧當時所處的政治與學術爭論語境出發,擬現了列寧的讀書思路,探討了列寧理解和發展唯物辯證法思想進程中的重要邏輯轉變和飛躍性認識的深層意義,揭示出列寧的哲學筆記其實是一部經過編輯加工的學術混成品,并對其中各個部分尤其是對列寧在一戰爆發之際關于黑格爾的哲學筆記進行了卓越的解讀。
作者依據其獨創的思想構境理論這樣一種新的文本解讀方式,真正誠實地從列寧當時所處的政治與學術爭論語境出發,擬現了列寧的讀書思路,探討了列寧理解和發展唯物辯證法思想進程中的重要邏輯轉變和飛躍性認識的深層意義,揭示出列寧的哲學筆記其實是一部經過編輯加工的學術混成品。
該著作再一次證明:文本解讀并非只是向作者本人的一種簡單的、本本主義式的回歸,而是研究者和讀者共有的一種創造性的、生產性的思想經歷。
在今天,回到列寧對我們意味著:與列寧一同前行!
依我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史中,列寧構成了一個不可被忽視的歷史性環節,沒有列寧,就沒有十月革命,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一直持續到今天的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但令人遺憾的是,蘇東事變之后,在俄羅斯以及相關的獨聯體國家的學術界中,除去布爾喬亞意識形態的非學術反彈以及微弱的傳統性申辯之外,人們似乎有意無意地在刪除那段并沒有被科學說明的俄國共產黨人與整個蘇聯哲學思想生成和發展的歷史。2008年5月,我率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中心代表團訪問俄羅斯。這也是我第二次訪俄。期間,我們在莫斯科列寧故居、俄羅斯國家檔案館和國家社會歷史博物館查閱與復制了一批重要的學術文獻、圖片和影音資料。其中,最重要的收獲是我們在俄羅斯國家檔案館得到了列寧哲學筆記主要摘錄性筆記的全部原始手稿的復制紙質拷貝。這可能是關于此書中國目前唯一的原始文獻拷貝。在莫斯科,我們參加了由莫斯科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組織的學術研討會,與巴加圖利亞等俄羅斯馬克思主義專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在這次重要的學術訪問中,我們直接感受到了這種歷史性的學術斷裂。從思想史的邏輯射線來說,這顯然是一種不可能的虛無主義幻象。我覺得,在我們這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民族國家意識形態的國度里,這個歷史性的任務此時理當由我們來啟始和完成。在2007年5月蘇州舉行的中俄哲學學術研討會上,當著俄羅斯學者的面,我坦率地談了這個想法,這對他們產生了很大震動。
回到列寧,以一種全新的方法和情境去重新厘定與清理列寧哲學的思想史研究平臺,從而更好地走向今天,這已經是今天我們必須面對的歷史責任。其實,回到列寧與我十年前提出的回到馬克思一樣,都不是那種諸如從今天回到過去、從現實生活回到塵封的書本一類的可笑膚淺的知性判斷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常常有人在回到與發展、超越馬克思這種非學術問題上做文章。,從我自己的原初思想構境出發,這不過是借喻了胡塞爾海德格爾那種現象學意義上的回到事情本身的邏輯方法,我主要想做的,是要解構第二國際以后,特別是前蘇東學界強加于經典文本的意識形態文飾和偽學術構境。僅此而已。
從《回到馬克思》到《回到列寧》,在我自己的學術思想進程中,并非一種偶然。這理當是我們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界在脫離前蘇東意識形態教條構架之后,以自己獨立的研究態度、立場和全新的解讀模式來真誠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宏大研究工程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我現在特別想說的一句話是:
千萬不要成天停留在對什么文本學、回到馬克思、史論關系之類的口號或宏觀問題的空泛討論和爭辯上,如果我們都能把時間用于對文本的精心解讀,從而在不久的將來能有一大批由中國學者自己直面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而撰寫出的原創性成果不斷問世,那才是我們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界應有的學術正果和真正輝煌。據我的了解,清華大學韓立新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的魏曉萍博士以及南京大學的一批青年學者都已經在依據第一手的德文原文,對馬克思的經典文本進行嚴肅認真的科學研究。這正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所在。我以為,這些研究比那些跟在西方馬克思學、西方列寧學和西方毛澤東學后面做應聲蟲,不懂文本原文且無批判地挪用他人文獻成果的所謂文本學或偽文獻學來說,要重要得多。當然,《回到列寧》一書的理論主旨,是希望以一種比《回到馬克思》的那種文本學解讀模式更誠實的新的方式思想構境法來重新擬現列寧哲學思想的歷史原像,使其從前蘇東的意識形態迷霧,特別是傳統教條主義的研究模板中綻現出來。之所以采用這種異常的解讀方法,也因之于《回到列寧》一書的主要研究對象大多為閱讀摘錄筆記和批注性的擬文本、亞文本或生成性文本。特別是,本書核心的解讀對象是列寧哲學思想晚近發展中最重要的伯爾尼筆記。伯爾尼筆記是我對列寧在19141915年間寫于瑞士伯爾尼的一組哲學筆記的重新命名。在這組由八個筆記本組成的摘錄性筆記中,核心部分是列寧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學習性筆記和心得,而非先前人們所認定的關于唯物辯證法專著的未完成手稿。在我看來,在前蘇東學界傳統研究中那種主觀強制性的解讀話語和理論偽境里,這些文本從來沒有被真正打開過。
顯然,與《回到馬克思》一樣,此書的主要思想將是顛覆性的。
令人有些感慨的是,今天回過頭去想,我關于列寧哲學筆記的研究全程的時間跨度竟然長達25年。在這幾乎貫穿我已有的全部理論生命的時間綿延之中,我與列寧的思想間距似乎近了一些,然而卻從假想的真理向主觀構境論后退了。
2002年深秋,莫斯科的紅場上已經飄起了涼涼的雪花。當真的站在列寧墓中那個看起來只是熟睡了的偉人身前時,我長時間地仔細地看著他那透著神性的面容,心想,真是這個頭腦想出了這么多鼓勵世界上落后地區、被壓迫人民起而反對資本霸權的激進話語嗎?真是在這個頭腦支配下寫出了那么多讓整個近代東方世界左派激動不已的文本嗎?真是在這個頭腦中生成了我日夜為之苦惱的那些復雜多變的哲學邏輯和話語之境嗎?在這些年思考和寫作關于列寧哲學思想歷史進程的文字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的始終就是這一幕幕滾涌著戰火硝煙和高昂革命激情的歷史畫面,不過,那個我夢想中的列寧不是在熟睡,而是永遠精力充沛地到處演講、讀書、寫作和戰斗。
可能是和我一樣激動,我身邊一位訪客低聲地自語了一句,那個始終像雕像般無聲地守衛在一旁的長著一副稚嫩面龐的俄國士兵,將食指放在自己的唇邊,發出輕輕的噓聲,似乎是怕我們驚擾了這位熟睡的偉人。
列寧,您安睡吧。即使將來有人埋葬了您的物性存在,您的思想已經再一次被世界重新認識齊澤克最近寫有一文,標題竟然也是《回到列寧》(Repeat
Lenin)。2007年6月,我邀請齊澤克來南京大學講學,當面討論過這一問題。與我的研究不同,他要回到的列寧,是作為永不妥協的激進革命家的列寧。一說到這一點,他就十分激動,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立場。齊澤克告訴我,為此,他的老朋友拉克勞甚至與他翻了臉。;在您所開辟的解放道路上,在東方那塊黃色的土地上,再一次響起了巨人踏實的腳步聲。
回到列寧,也就是走向未來。
張一兵:本名張異賓,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東茌平。1981年8月畢業于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哲學博士。現任中共南京大學黨委書記,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哲學系資深學者,博士研究生導師。并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江蘇省哲學學會會長。代表性論著有:《無調式的辯證想象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的文本學解讀》(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版)、《回到福柯暴力性構序與生命治安的話語構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回到海德格爾本有與構境》(第一卷,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版)、《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版)、《反鮑德里亞一個后現代學術神話的祛序》(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等。
目錄
作者的話
導言
一、 列寧哲學思想的非同質性
二、 列寧的哲學筆記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三、 哲學筆記文本的基本概況
四、 伯爾尼筆記的文本結構
五、 列寧哲學筆記傳統研究中的林林總總
六、 換一種思路想問題
七、 伯爾尼筆記:列寧研究黑格爾哲學的過程中思想變化的歷史原像
上篇 走向哲學圣殿的列寧
第一章 革命實踐中的青年列寧與歷史的主客體向度
一、 青年列寧與歷史辯證法的客體向度
二、 青年列寧與他的哲學老師普列漢諾夫
三、 青年列寧讀《神圣家族》
四、 主體向度: 青年列寧思想的最初變化
五、 階級意識與革命的能動性
第二章 列寧、普列漢諾夫與哲學唯物主義
一、 列寧首次系統地學習哲學理論的背景
二、 擬文本: 閱讀批注及其解讀方法
三、 哲學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一書批注
附文 物·關系·拜物教: 一場被忘卻的思想交鋒
評1908年普列漢諾夫與波格丹諾夫的哲學論戰
第三章 列寧與狄慈根的哲學唯物主義
一、 關于狄慈根哲學唯物主義的閱讀
二、 狄慈根與馬克思恩格斯同志
三、 辯證唯物主義與認識論
第四章 列寧對現代西方哲學的初步了解
一、 列寧閱讀中的反常
二、 關于萊伊《現代哲學》的批注
三、 寬闊的哲學研究視域:西方哲學與科學研究的札記
第五章 列寧關于費爾巴哈哲學的摘要筆記
一、 自然界與宗教
二、 唯物主義,還是唯物主義
三、 歷史唯物主義的萌芽
第六章 俄國思想家:仍然是唯物主義
一、 物質實體本體論:德波林的《辯證唯物主義》一文批注
二、 了解車爾尼雪夫斯基
第七章 全面地理解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一、 馬克思主義是行動的指南
二、 《卡爾·馬克思》中的哲學觀點
三、 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線索
第八章 列寧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的提要
一、 辯證法:為什么會是黑格爾?
二、 不懂黑格爾的辯證法是一種錯
三、 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靈魂
下篇 伯爾尼筆記:站在哲學巨人肩上的列寧
第九章 列寧閱讀黑格爾哲學的初始視界
一、 列寧為什么要讀黑格爾?
二、 列寧初始閱讀構架的三個支點
三、 列寧真的能夠輕松地閱讀和理解黑格爾嗎?
四、 從費解到思想火花的閃現
第十章 全新解讀構架的突現與理論邏輯異軌
一、 費解中的批判與肯定:閱讀進程中的邏輯矛盾
二、 列寧讀書思路的革命性飛躍
三、 突破性認識中的三個要義
第十一章 以實踐為本質的唯物辯證法
一、 列寧在閱讀中理解辯證法思想的前期線索
二、 實踐辯證法:列寧對唯物辯證法的新認識
三、 實踐:繪制客觀世界圖景
附文 一個被刪除的文本存在:馬克思哲學語境中的歷史概念
德波林《馬克思主義與歷史》一文的解讀
第十二章 同一的邏輯學、認識論和主觀辯證法在客觀實踐辯證法上的統一
一、 三者一致與黑格爾的哲學思路
二、 認識論與邏輯學二者一致的發現
三、 實踐辯證法:三者一致的唯一基點
第十三章 去圣化:列寧關于辯證法和認識論的十六要素
一、 文本結構的邏輯分析
二、 十六要素中的辯證法和認識論思想
三、 一個評論
第十四章 列寧研究黑格爾哲學的總結
一、 在哲學史中確認實踐辯證法
二、 重要的讀書小結與心得
三、 談談辯證法:列寧學習辯證法的主要收獲
附錄一 否定之否定學說的內在邏輯結構
附錄二 列寧伯爾尼筆記的意義
《列寧文稿》第9卷序言
附錄三 列寧和布哈林關于弗·涅夫斯基《辯證唯物主義和僵死反動派的哲學》一文的便條往來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