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中國貧富差距的新特點;貧富差距過高不利于中國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中國貧富差距的主要成因;城鎮家庭房產持有不平等的形成原因與調整思路;金融體制不完善對貧富差距的影響等。
貧富差距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重要經濟問題與社會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2015年中國收入基尼系數成功實現“七連降”,有學者認為,基尼系數持續下降意味著中國的貧富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是,僅僅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基尼系數可能難以準確判斷中國貧富差距的實際情況。因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基尼系數沒有將高收入家庭的“隱性收入”考慮在內,這會低估收入差距。更重要的是,貧富差距除了包括收入差距,還包括財產差距,單純從收入差距的角度考察貧富差距是不全面的,要想更加精確地判斷貧富差距,應該從財產差距的視角出發。
將上述因素考慮在內可以發現,中國的貧富差距依然較為嚴峻,而且呈現出三大新特點。第一,由于“隱性收入”主要集中在富裕家庭,房產和金融資產等財產也主要由富裕家庭持有,因此中國的貧富差距并沒有隨著收入基尼系數的下降而下降。第二,中國貧富差距的核心特征已經從“窮人太窮”轉變為“富人太富”。“富人太富”的典型表現是富豪階層的快速崛起。胡潤富豪榜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財富超過20億元的富豪只有10人,財富超過100億元的富豪更是僅有1人,2015年則分別多達1737人和333人。如果將“隱性富豪”考慮在內,中國富豪群體的規模將更為龐大。第三,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呈現出“代際固化”的特點,富裕家庭的后代通過繼承財富可以依然保持富裕,而貧窮家庭的后代則持續停留在社會底層。
適度的貧富差距可以激發勞動積極性并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但是如果貧富差距過大,將給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一方面,貧富差距過大會通過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條途徑阻礙經濟增長。就總需求而言,貧富差距過大不僅制約居民消費規模的擴張,而且阻礙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就總供給而言,貧富差距過大既會減弱企業的創新激勵,又會削弱人力資本的積累,從而抑制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貧富差距過大導致中國的社會結構呈現“金字塔形”(中產階層占比僅為10.7%).不利于中國維護社會穩定大局。“金字塔形”社會結構缺乏大規模中產階層的緩沖作用,因此貧富差距過大會加劇低收人群體對高收人群體的不滿情緒。不僅如此,“金字塔形”社會結構之下社會階層的流動性顯著降低,導致貧富差距出現代際固化,從而更容易激化社會矛盾。
毫無疑問,中國亟須縮小貧富差距,而要想找到有效對策,首先需要深入分析中國貧富差距的形成原因。本書研究發現,收入差距主要歸因于初次分配失衡和再分配的“逆向調節”。在初次分配環節,政府部門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管制壓低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推高了要素使用者的收入,導致了“窮人補貼富人”的格局。在再分配環節,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主要是對工薪所得征稅,導致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低收入群體稅負較重,而高收入人群的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面臨的稅負則相對較輕;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導致富裕家庭的受益大于貧窮家庭,從而產生了“逆向調節”的效果。財產差距(尤其是超級富豪的產生)則主要歸咎于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制度缺陷:在房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由于房產稅缺失,房產投資能夠獲得高收益,誘使富裕家庭大量投資于房產;由于股票市場長期缺乏公平和明晰的分紅制度,而且存在市場操縱與內幕交易等行為,大多數普通投資者難以從股票等金融市場獲益,只有少數人可以憑借信息優勢和資源優勢獲取巨額利潤。此外,教育不公平等因素導致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代際固化,使貧富差距問題進一步惡化。
陳彥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1976年9月生于湖南益陽,2009年破格晉升為博導,2010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經濟研究》和《改革》等重要期刊編委,《光明日報》理論版專欄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局級干部選學班教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工程首席專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霍英東獎獲得者。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在靠前外重要期刊發表上百篇學術論文。創辦《宏觀政策評價報告》,在大宏觀視角下結合現代宏觀理論和中國國情對中國宏觀政策進行系統全面的評價。創辦《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千萬排行榜》,對全國8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全覆蓋、多方面的評價。提出了“大宏觀”理念,倡導將產業、金融和個體異質性等更加貼近現實的元素納入宏觀經濟學模型,以破解宏觀理論與現實問題脫節的時代性難題。提出了“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在于深化市場化改革”、“著力提升宏觀政策效率”和“中國富豪創新不足”等代表性學術觀點。
目錄
第1章 中國貧富差距的新特點 1
1.1 引言 1
1.2 “隱性收入”和財產差距導致貧富差距形勢依然較為嚴峻 2
1.3 貧富差距的核心特征快速地從窮人太窮轉變為富人太富 4
1.4 貧富差距開始呈現出代際固化的特點 5
1.5 本章小結 8
參考文獻 8
第2章 貧富差距過高不利于中國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 10
2.1 引言 10
2.2 適度的貧富差距有利于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 11
2.3 貧富差距過高不利于中國經濟增長 12
2.4 貧富差距過高不利于中國社會的穩定 17
2.5 富豪群體“創新不足”加劇了貧富差距的負面影響 19
2.6 本章小結 20
參考文獻 21
第3章 中國貧富差距的主要成因 23
3.1 引言 23
3.2 要素市場扭曲導致了初次分配環節的收入差距 24
3.3 再分配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惡化了收入差距 28
3.4 高房價引發了嚴重的房產持有不平等問題 33
3.5 金融體制不完善加劇了財產差距 35
3.6 本章小結 37
參考文獻 38
第4章 城鎮家庭房產持有不平等的形成原因與調整思路 40
4.1 引言 40
4.2 城鎮家庭房產持有不平等的程度非常嚴重 41
4.3 房產持有不平等的形成原因分析 43
4.4 為什么要縮小房產持有不平等 50
4.5 縮小房產持有不平等的具體措施 52
參考文獻 53
第5章 金融體制不完善對貧富差距的影響 54
5.1 引言 54
5.2 中國金融體系的規模快速擴張但金融體制則相對不夠完善 55
5.3 中國金融體制的不完善未能有效改善較貧窮群體所受到的融資約束 60
5.4 中國金融體制的不完善使財產性收入差距趨于擴大 64
5.5 從縮小貧富差距的視角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71
參考文獻 74
第6章 教育不公平與收入差距代際固化 77
6.1 引言 77
6.2 中國收入差距呈現出代際固化的特點 78
6.3 教育是改善收入差距代際固化最為可行的途徑 79
6.4 教育不公平加劇了中國收入差距的代際固化 82
6.5 政策建議 87
參考文獻 91
第7章 中國富豪巨額財富快速積累的基本情況 93
7.1 引言 93
7.2 中國富豪群體規模日益壯大 94
7.3 中國富豪群體占全社會財富比重持續上升 98
7.4 中國富豪群體財富積累速度明顯快于其他國家 100
7.5 本章小結 103
參考文獻 103
第8章 中國富豪的巨額財富積累來源于科技創新嗎? 104
8.1 引言 104
8.2 中國富豪最為集中的行業是非科技創新型的房地產行業 105
8.3 中國制造業富豪人數較多但普遍缺乏技術創新 107
8.4 中國富豪較少源自富有創新活力的TMT行業 111
8.5 本章小結 113
參考文獻 113
第9章 中國富豪創新不足的歷史溯源 114
9.1 引言 114
9.2 中國歷史上的富豪比現代的富豪更富有 115
9.3 歷史上富豪的財富主要源于壟斷尋租而非創新 116
9.4 “無創新的巨額財富積累模式”的循環機制會進一步抑制創新 119
9.5 主要結論和啟示 121
參考文獻 122
第10章 如何培育創新型富豪 124
10.1 引言 124
10.2 把政府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消除富豪的尋租空間 125
10.3 全面改善創新環境,激勵富豪投身創新活動 129
10.4 本章小結 134
參考文獻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