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安基,本名維·比安基(1894-1959),是前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曾經在圣彼得堡大學學習,1915年應征到軍校學習,后被派到皇村預備炮隊服役,二月革命后被戰士選進地方杜馬與工農兵蘇維埃皇村執行委員會,蘇維埃政權建立后,在比斯克城建立阿爾泰地質博物館,并在中學教書。
維·比安基從小熱愛大自然,喜歡各種各樣的動物,特別是在他父親——俄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的熏陶下,早年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當中。
27歲時,維·比安基記下一大堆日記,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此時,他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1923年成為彼得堡學齡前教育師范學院兒童作家組成員,開始在雜志《麻雀》上發表作品,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僅僅是1924年,他就創作發表了《森林小屋》《誰的鼻子好》《在海洋大道上》《這是誰的腳》《用什么歌唱》等多部作品集。
從1924年發表第一部兒童童話集,到1959年因腦出血逝世的35年的創作生涯中,維·比安基一共發表300多部童話、中篇小說、短篇小說集,主要有《林中偵探》《山雀的日歷》《木爾索克歷險記》《雪地偵探》《少年哥倫布》《背后一槍》《螞蟻的奇遇》《小窩》《雪地上的命令》等。
1894年,維·比安基出生在一個養著許多飛禽走獸的家庭里。他父親是俄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他從小喜歡到科學院動物博物館去看標本,跟隨父親上山去打獵,跟家人到郊外、鄉村或海邊去住。
在那里,父親教會他怎樣根據飛行的模樣識別鳥兒,根據腳印識別野獸……更重要的是教會他怎樣觀察、積累和記錄大自然的全部印象。比安基27歲時已記下一大堆日記,他決心要用藝術的語言,讓那些奇妙、美麗、珍奇的小動物永遠活在他的書里。
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會熱愛大自然。著名兒童科普作家和兒童文學家維·比安基正是抱著這種美好的愿望為大家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
在《春天的森林(名家名譯)》中,作者采用報刊的形式,以春夏秋冬12個月為序,向我們真實生動地描繪出發生在森林里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
閱讀《春天的森林(名家名譯)》,你會發現所有的動植物都是有感情的,愛憎分明,它們共同生活在一起,靜謐中充滿了殺機,追逐中包含著溫情,每只小動物都是食物鏈上的一環,無時無刻不在為生存而逃避和獵殺,正是在這永不停息的逃避和獵殺中,森林的秩序才得到真正有效的維護,生態的平衡才得以維持。
然而如果我們僅僅把自己當做俯視一切的自然秩序之上者,那么閱讀中一定會失去很多感動與震撼的心靈體驗,甚至被書中的小動物們罵成“無情的兩足無毛冷血動物”。
比安基,本名維·比安基(1894-1959),蘇聯著名兒童科普作家和兒童文學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森林中度過。他從1924年發表第一部兒童童話集,到1959年因腦溢血逝世的35年的創作生涯中,一共發表了300多部童話、中篇、短篇小說集,主要有《林中偵探》《山雀的日歷》《木爾索克歷險記》《雪地偵探》《少年哥倫布》《背后一槍》《螞蟻的奇遇》《小窩》《雪地上的命令》等。他以其擅長描寫動植物生活的藝術才能、輕快的筆觸、引人人勝的故事情節等創作的作品,深受青少年讀者的喜愛。
致讀者
我們的首位森林記者
森林歷上的年
一年的森林歷
森林報
No.1 冬眠蘇醒月(春季第一月)
一年12個月的陽光組詩
喜迎春天
森林記事
都市新聞
農莊生活
農莊新聞
追獵
森林戲劇
各方呼叫:無線電大通訊
打靶場:第一場競賽
通告:住宅急征
……
No.2 鳥類返回月(春季第二月)
No.3 舞蹈唱歌月(春季第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