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基礎/高職高專經管類實踐與應用型規劃教材》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和“應用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貫徹“精、準、新、活、實”的編寫原則,以“必需、夠用”為度,精選內容,引導學生根據興趣和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自學。《經濟學基礎/高職高專經管類實踐與應用型規劃教材》突出了以下特點: 增加引入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步配套出版學習指南與訓練手冊(習題冊),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采用結構式描述,易讀、易懂、易學、易記。
《經濟學基礎/高職高專經管類實踐與應用型規劃教材》既可作為高職高專經濟管理專業西方經濟學基礎教材,也可作為其他專業學生及社會人士自學用書。
《經濟學基礎/高職高專經管類實踐與應用型規劃教材》以“好讀、實用、操作性強”為編寫宗旨和目標,提供立體化的教材資源 具有“精”、“準”、“新”、“活”、“實”5個顯著特征 精:理論部分力求簡潔、精練,用結構式描述法替代長篇大論的大段文字描述法,好讀、易記,便于理解 準:準確闡明相關的理論和概念,力求理論體系全面、完整、準確 新:在案例的選取上,主要采用實際案例,以自編案例、二次開發案例為主,注重選取作者親身經歷或深入研究過的典型案例和學生熟悉的最新案例 活:采用了大量鮮活的案例,編寫手法豐富、鮮活 實:順應國情、實用、系統,利于讀者循序漸進地學習,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經濟學基礎(西方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受到理論界和教育界的普遍重視。目前,西方經濟學教材雖多,但適合高職高專的經濟學教材卻還不多。
我們在建設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的過程中,對微觀經濟學部分提出了以下理論體系框架(見圖01)。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從高職高專的實際需要出發,堅持科學性、應用性與先進性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集中在“產品市場”部分相關內容,同時兼顧“生產要素市場”相關內容。
1. 微觀經濟學鳥瞰
一般來說,微觀經濟學可以歸納為“122”,即一個中心、兩個主體和兩個市場。
“一個中心”是指供需價格決定理論;
“兩個主體”是指消費者和廠商;
“兩個市場”是指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
本書第一章“經濟學導論”是經濟學的入門篇,重點介紹經濟學的研究內容、西方經濟學體系和研究方法。
微觀經濟學部分分為六章,第二章“供需理論”介紹需求、供給和供需均衡的相關理論(含價格理論和彈性理論); 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效用論)”介紹消費者的需求行為,運用效用理論解釋需求曲線背后的消費者行為; 第四章“廠商行為理論”(含生產論和成本論)介紹企業的供給行為,即供給曲線背后的生產者行為; 第五章“產品市場理論”從完全競爭和不完全競爭兩個角度講述產品市場行為; 第六章“要素價格理論”概要性介紹生產要素市場的需求與供給; 第七章“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則是微觀經濟學向宏觀經濟學過渡的承上啟下部分。
宏觀經濟學部分分為五章,第八章“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簡單介紹國民經濟核算的方法和體系; 第九章“國民收入決定與調節理論”主要介紹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決定的理論; 第十章“失業與通貨膨脹”主要介紹失業理論與通貨膨脹理論以及相互關系; 第十一章“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介紹經濟周期及其成因以及簡單的經濟增長模型; 第十二章“宏觀經濟政策理論”則簡要介紹主要的宏觀經濟政策。
本書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和“應用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貫徹“精、準、新、活、實”的編寫原則,以“必需、夠用”為度,精選理論內容,引導學生根據興趣和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自學。本書的編寫突出了以下主要特點。
(1) 增加引入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同步配套出版學習指南與訓練手冊(習題冊),“學用結合”,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3) 采用結構式描述,易讀、易懂、易學、易記。
2. 本書各章的基本體例結構
(1) 內容提要: 概括本章講解的主要內容。
(2) 學習目標與重點: 說明學習重點及學習收獲。
(3) 關鍵術語: 本章需要重點理解的關鍵詞匯。
(4) 引入案例: 目的是引入相應思維環境。
(5) 本章正文: 介紹本章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
(6) 個案研究: 穿插于正文中,通過案例加深對重、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7) 預備知識: 簡要介紹學習正文時所需的預備知識。
(8) 知識對比/知識回顧: 采用知識對比欄,將前后文知識進行對比,便于學習理解和加深記憶。
(9) 知識鏈接: 在正文中介紹文中觀點的來源。
(10) 知識擴展/經濟現象: 概要給出相關擴展知識或介紹一些經濟現象。
(11) 本章小結: 對本章主要內容和知識點進行概要回顧。
(12) 本章內容結構: 總結本章核心內容的體系結構。
(13) 綜合練習: 分別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簡答題、簡述題、分析討論題、案例分析題、計算題、實訓項目等題型中的若干類型。
另外,本書有更豐富的習題指南(包括各種類型的習題、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成就、經濟學國內外經典教材及閱讀書目簡介、經濟類核心期刊目錄以及對生活中一些典型經濟現象的分析等)。該部分內容單獨成冊,同步出版,與本書配套使用。
(14) 推薦閱讀: 每章后列出5~8本參考書籍,供深入學習本章內容之用。
(15) 閱讀材料: 它是相對較完整的補充閱讀材料,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正文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職高專經濟管理專業的西方經濟學基礎教材,也可以作為其他專業學生及社會愛好者學習經濟學的入門書籍。
本書由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劉平教授起草寫作大綱并擔任主編,竇樂(沈陽理工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張艷麗(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高慧(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安甜甜(鞍山師范學院高職院)擔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如下: 劉平負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竇樂負責第八章、第十一章; 張艷麗負責第七章、第十二章; 高慧負責第九章、第十章; 安甜甜負責第五章、第六章。全書由劉平教授統稿審定。
編者在寫作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這里向原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雖在書中和參考文獻部分盡量全面、完整地注明引用出處,但難免有疏漏的地方,特別是有些段落文字引自互聯網,無從考證原文作者的真實姓名,無法注明出處,特在此一并表示歉意和謝意。
寫書和出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遺憾”的事。由于種種緣由,每每在書稿完成及出版之后,總能發現有缺憾之處。因此,我們誠懇希望讀者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多多指出存在的缺點和錯誤,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是對我們最高的獎賞和鼓勵。聯系郵箱為liuping661005@126.com,再次感謝廣大讀者的厚愛!
劉平2013年6月
第一章 經濟學導論
引入案例:生產糧食,還是生產大炮
第一節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經濟學的基本前提
二、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三、經濟學研究的兩大基本問題
第二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分析工具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
二、經濟模型的運用
三、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
四、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概述
一、西方經濟學的含義
二、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和演變
三、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核心問題
第一章 經濟學導論
引入案例:生產糧食,還是生產大炮
第一節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經濟學的基本前提
二、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三、經濟學研究的兩大基本問題
第二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分析工具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
二、經濟模型的運用
三、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
四、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概述
一、西方經濟學的含義
二、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和演變
三、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核心問題
四、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與區別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二章 供需理論
引入案例:開封胡蘿卜為何豐產不豐收
第一節 需求與供給
一、需求與需求曲線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與需求函數
三、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四、需求定理的特例
五、供給、供給曲線與供給法則
六、影響供給的因素與供給函數
七、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第二節 供求均衡理論
一、市場均衡
二、供求定理與均衡的變動
第三節 彈性理論
一、彈性的一般含義
二、需求的價格彈性
三、需求的其他彈性
四、供給的價格彈性
第四節 價格政策的運用
一、易腐商品的售賣
二、最高限價與最低限價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引入案例:最好吃的東西
第一節 效用論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二、基數效用與序數效用
三、消費者偏好
第二節 基數效用論
一、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二、基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
三、消費者剩余
四、對需求曲線的推導
第三節 序數效用論
一、無差異曲線
二、預算線
三、序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條件
四、價格變化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及對需求曲線的推導
五、收入變化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四章 廠商行為理論
引入案例:免費的午餐
第一節 生產函數
一、生產函數的含義與具體形式
二、短期生產函數——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三、長期生產函數——兩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四、等產量曲線
第二節 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
一、等成本線
二、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
三、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四、等斜線與擴展線
五、規模報酬
第三節 成本函數
一、成本的概念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長期成本簡要分析
四、規模經濟、外在經濟與范圍經濟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五章 產品市場理論
引入案例:可口可樂并購匯源為何被禁止
第一節 完全競爭市場
一、市場的類型與市場需求曲線
二、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
三、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與收益曲線
四、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第二節 壟斷市場
一、壟斷市場的條件及成因
二、壟斷市場的需求曲線與收益曲線
三、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
四、壟斷者的定價原則與策略
五、政府對壟斷行業的調節
第三節 壟斷競爭市場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及形式
二、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三、壟斷競爭廠商的均衡
四、非價格競爭
第四節 寡頭市場
一、寡頭市場的特征及分類
二、非勾結性寡頭壟斷模型
三、勾結性寡頭壟斷模型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六章 要素價格理論
引入案例:“漂亮”的收益
第一節 要素需求理論
一、引致需求與共同需求
二、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使用原則
三、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第二節 要素供給理論
一、要素的供給問題
二、勞動供給曲線與工資率的決定
三、土地的供給曲線與地租的決定
四、資本的供給曲線與利息的決定
五、企業家才能與利潤理論
六、收入分配與基尼系數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七章 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引入案例:乘用電梯所引發的矛盾
第一節 微觀經濟的市場失靈
一、市場失靈及其表現
二、市場失靈的原因
三、市場勢力
第二節 外部影響
一、外部影響及其分類
二、外部影響與資源配置失當
三、外部影響的解決途徑
第三節 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及其分類
二、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
三、公共物品的集體選擇政策
第四節 不完全信息
一、信息的不完全與不對稱
二、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三、市場信號及其傳遞
四、委托代理問題與激勵機制
第五節 微觀經濟政策與政府失靈
一、政府的微觀經濟政策
二、政府失靈及原因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八章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
引入案例:GDP,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第一節 國民收入核算體系
一、GDP和GNP
二、名義與實際
第二節 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生產法核算國民收入
二、支出法核算國民收入
三、收入法核算國民收入
四、從國內生產總值到個人可支配收入
第三節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問題與糾正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九章 國民收入決定與調節理論
引入案例:凱恩斯革命
第一節 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一、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
二、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構成與均衡
第二節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一般化
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二、四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三節 國民收入的變動與調節
一、國民收入的變動
二、國民收入的調節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十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引入案例:我國特定的轉型期下崗
第一節 失業理論
一、失業及失業率
二、失業的分類及原因
三、自然失業率
四、失業的代價
五、降低失業率的措施
第二節 通貨膨脹理論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二、通貨膨脹的衡量
三、通貨膨脹的分類
四、通貨膨脹的原因
五、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六、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
第三節 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一、菲利普斯曲線的含義
二、菲利普斯曲線的應用
三、短期與長期菲利普斯曲線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十一章 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
引入案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第一節 經濟周期及其成因
一、經濟周期的含義及特征
二、經濟周期的解釋
第二節 經濟增長
一、經濟增長的含義
二、經濟增長的源泉
三、經濟增長理論演變軌跡
第三節 經濟增長是非論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第十二章 宏觀經濟政策理論
引入案例:2012中國經濟政策:積極穩健
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概述
一、宏觀經濟政策職能
二、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三、宏觀經濟政策工具
第二節 財政政策
一、財政的基本構成
二、財政政策的運用
三、內在穩定器
四、赤字財政政策
五、擠出效應和財政政策效果
六、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第三節 貨幣政策
一、貨幣與銀行制度
二、貨幣政策的工具與運用
三、貨幣政策理論
四、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第四節 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結構
綜合練習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