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商科教育應用系列教材:財政與金融》闡述了當前國內外財政金融領域的理論動態和實踐的最新發展。本書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線,每章設有內容提要和學習目標、實訓項目,每節設有時事導入與文前思考,充分啟發學生的立體思維。本書包括財政與金融兩個方面的內容,重點闡述財政與金融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相關實務。財政部分主要闡述財政的產生與發展、財政的起因、財政的職能、財政收入、國債、稅收、財政支出、國家預算等;金融部分主要闡述金融基礎、信用、利率、金融機構體系與金融業務、金融市場、貨幣流通、國際金融等;本書最后闡述了財政與金融的宏觀調控政策等問題。
《高等學校商科教育應用系列教材:財政與金融》可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在職人員的崗前培訓教材和自學讀者的參考用書。
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財政和金融現象,財政和金融的發展對一國經濟健康有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財政與金融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掌握從事財經工作所必需的財政與金融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財政與金融實際問題。
本書分為財政篇和金融篇。財政是政府參與經濟的行為,其在彌補市場失靈、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系統地了解社會經濟中的財政活動及其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是財經工作者和企業決策者的當務之急。財政篇主要包括財政的基本理論、財政收入、稅收和國債、財政支出和財政管理等。金融是信用活動和貨幣流通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總稱。金融活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借助金融活動進行理財,享受各種金融機構提供的多樣信用,參與金融市場進行投融資活動等。因此,有必要掌握金融基礎理論知識,并能靈活應用。金融篇主要包括信用及信用活動、貨幣和利率、金融機構及其業務、金融市場、貨幣流通規律、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國際金融等。本書最后是財政與金融的綜合運用部分,政府只有將財政手段和金融手段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理想的宏觀調控效果。
本書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是理論求新。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家不斷推出一系列財政與金融的新政策和新法規。本書將最新的財政金融領域的理論運用到各章節的闡述中,反映當前國內外財政金融領域的理論動態和實踐的最新發展。
二是結構完整。本書基本涵蓋了財政金融領域的重點內容,在結構安排上力求全面、合理、規范。
三是實踐性強。本書在加強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注重把財政學、金融學知識與解決實際經濟金融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線,每章設置內容提要和學習目標、本章小結、實訓項目,每節設置時事導入與文前思考,以啟發誘導學生的立體思維,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是配套習題。本書每章設置成套的思考與練習,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
本書由翟會穎、甄東興擔任主編,黃玉蓓、張海濤、李倩瑋和欒英梅擔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由翟會穎編寫;第十章和第十三章由甄東興編寫;第三章和第六章由黃玉蓓編寫;第十一章由張海濤編寫;第十二章由李倩瑋編寫;第二章由欒英梅和史曉娟共同編寫。 此外,馬麗蓉和王志平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做了很多搜集資料和編寫習題等細致性的工作。全書最后由翟會穎負責總纂和定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引用了近些年大量同類教材,主要參考資料均已列在書后,在此向相關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時間和水平有限,書中的不妥之處和謬誤在所難免,懇請業界各位專家、學者以及廣大的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日后充實和完善。
編者
2012年10月
第一章 財政導論
第一節 財政概述
第二節 財政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節 財政的起因
第四節 財政的職能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
第二章 財政收入
第一節 財政收入概述
第二節 財政收入的規模
第三節 財政收入的形式
第四節 財政收入的原則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
第三章 國債
第一節 國債概述
第二節 國債的發行
第三節 國債的償還
第四節 國債的管理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
第四章 稅收
第一節 稅收概述
第二節 稅收制度
第三節 流轉稅類
第四節 所得稅類
第五節 其他稅類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
第五章 財政支出
第一節 財政支出概述
第二節 財政支出的規模和原則
第三節 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第四節 財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
第六章 國家預算
第一節 國家預算概述
第二節 國家預算的編制和執行
第三節 國家預算管理體制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
第七章 金融總論
第一節 金融概論
第二節 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三節 信用和信用形式
第四節 利息和利息率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
第八章 金融機構體系
第一節 金融機構體系概述
第二節 中央銀行
第三節 商業銀行
第四節 保險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
第九章 金融市場
第十章 貨幣供求與均衡
第十一章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第十二章 國際金融
第十三章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參考文獻
(一)量入為出與量出為入相結合的原則
量人為出與量出為人是指導財政支出的兩個重要原則。
1.量入為出
所謂量人為出原則,是指在合理組織財政收入的基礎上,依據財政收入來安排財政支出。它要求政府把財政支出的規模限定在財政收入總量允許的范圍內,以收入規模制約支出規模,杜絕政府隨意超支浪費的現象。量人為出原則是資源稀缺規律的客觀要求。因為,社會對財政支出的需求主觀上是無限的,而在一定時期內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政府所能取得的財政收入總是客觀有限的。解決收支矛盾的唯一辦法只能是實行量人為出的原則,把政府支出限定在財政收入總量允許的范圍內。
2.量出為入
所謂量出為人原則,是指財政有實現政府職能的客觀需要,有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內在要求,故合理的財政支出需要制約財政收入的規模。政府與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兩種方式,都擁有自身的比較優勢,又存著自身固有的失靈領域。因此,在資源配置中必須統籌兼顧,在政府與市場之間相互配合,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在政府職能確定的條件下,在一定時期內,對財政支出有一個客觀合理的需要量,財政收入的最低數量不能低于這個需要量,在這種情況下,應堅持量出為人的原則。
量人為出與量出為入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不同的。同時,兩者又是辯證統一的,都以財政收支平衡為目的,都是財政支出的重要原則。在現代社會中,只有把量入為出與量出為人的財政支出原則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既避免財政分配的風險,又有利于政府職能的實現,因此,二者不可偏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