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軍事理論教程》結合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對國防知識的渴求,吸納世界軍事科學技術發展和軍事理論研究的**新成果,編入了中國國防、軍事思想、戰略環境、軍事高技術和信息化戰爭五部分內容,力爭做到結構體系合理、內容簡明易懂。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國家安全意識,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自覺加強修養、刻苦學習,努力成為國家和國防建設的**人才。
第一章中國國防
第一節國防概述
一、國防基礎理論
二、國家與國防
三、國防的地位和作用
四、中國國防歷史
第二節國防建設
一、國防建設的基本內容和指導原則
二、國防領導體制
三、國防建設成就
四、中國的國防政策
五、武裝力量建設
第三節國防法規
一、國防法規概述
二、國防法
三、兵役法
四、國防教育法
第四節國防動員
一、國防動員的分類
二、國防動員的內容
三、現代國防動員的要求
第二章軍事思想
第一節軍事思想概述
一、軍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二、軍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三、軍事思想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毛澤東軍事思想
一、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
二、毛澤東軍事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過程
三、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
四、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三節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
一、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科學含義
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
第四節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
一、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形成過程
二、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作用
第五節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
一、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歷史背景
二、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節習近平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
一、習近平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歷史背景
二、習近平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
三、習近平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戰略環境
第一節國際戰略環境簡述
一、國際戰略環境的內涵
二、國際戰略環境的特點
三、國際戰略格局的內涵和類型
四、國際戰略格局的歷史演變
五、國際戰略格局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我國周邊安全環境
一、我國周邊安全環境概況
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現狀
第四章軍事高技術
第一節軍事高技術概述
一、高技術及其主要特點
二、軍事高技術的含義
三、軍事高技術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常見的軍事高技術及其在軍事上的應用
一、**制導技術
二、偵察監視技術
三、偽裝技術與隱身技術
四、電子對抗技術
五、軍事航天技術
六、指揮控制技術
第三節軍事高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遠程**打擊兵器和**制導彈藥向多功能化方向發展
二、作戰平臺向信息化、隱形化方向發展
三、防空和反導武器正在向一體化方向發展
四、信息戰裝備:重點發展綜合電子戰系統和各種計算機病毒武器
第四節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一、軍事高技術對作戰理論的影響
二、軍事高技術對現代作戰方式的影響
三、軍事高技術對裝備發展的影響
四、軍事高技術對軍隊體制編制的影響
第五章信息化戰爭
第一節信息化戰爭概述
一、信息化戰爭的基本概念
二、信息化戰爭的產生與形成
三、信息化戰爭的基本作戰樣式
第二節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
一、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征
二、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信息化戰爭與國防建設
一、拓展信息化條件下國防安全的思路
二、確立信息化思想新觀念
三、加快信息化條件下軍隊的建設
四、夯實信息化條件下戰爭的后備力量
參考文獻
(三)國防是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個國家只有建設了相應的國防,國家的其他建設事業才能順利進行。如果沒有鞏固的國防,這個國家的政權是無法鞏固的,經濟發展的目標也難以實現。因此,國家的生存、政權的鞏固和經濟的發展必須有一個能夠捍衛國家根本利益的國防。
四、中國國防歷史
中國國防的歷史源遠流長。公元前21世紀,伴隨著奴隸制國家夏王朝的出現,作為抵御外來入侵和討伐他國的工具——國防便產生了。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與之相應的,國防也經歷了無數個強盛與衰落的交替,從而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國防遺產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一)中國古代國防
我國古代的國防是指從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共經歷了近4000年的漫長歷史。其間,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戰爭的錘煉,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強不息、前仆后繼、不畏強暴、衛國御敵的尚武精神,**終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大疆域國家。
1.古代的國防政策和國防理論
大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古代社會開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出現了國家。從此,作為抵御外來侵犯和征伐別國的武備——國防的雛形便產生了。隨后的幾千年征戰中,為保家衛國,逐漸形成了我國古代的國防政策和國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