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微生物學主要是研究微生物與環境、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規律,探討環境因子對微生物消長及分布的影響,探明環境微生物在宿主機體及人群疾病發生中的作用,建立對不同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方法,從而制定預防和控制環境中致病微生物、促進有益微生物效應的科學策略與措施。《衛生微生物學(案例版 第2版)》結構:共15章,其中,1-5章主要介紹衛生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與技術;第6-12章主要介紹不同環境、不同物品中的微生物;第13-14章重點介紹公共場所及醫學環境中的微生物;15章單獨介紹食品安全。
適讀人群 :供預防醫學類、衛生檢驗類、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使用
國際接軌、國內獨創 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將真實、典型案例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引領醫學教育教材發展趨勢
理念先進、模式創新 體現當代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強調學科間的聯系,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突出實用、引導就業 配套教育部教學大綱,緊跟研究生入學考試和國家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案例分析的命題方向,為未來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品質優良、價位適中 設計精美、圖文并茂、煥然一新的預防醫學類系列教材
定位明確、服務教學 供預防醫學類、衛生管理類、臨床醫學類、基礎醫學類、護理學.口腔醫學等專業使用
數字配套、立體教學 配套出版實驗教材及筆記與復習考試指南,實現數字化升級,服務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備考
衛生微生物學是研究環境中與人類健康相關微生物的生態特征以及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監測與評價微生物對人類健康及生存環境的影響,從而制訂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有害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生產和生活影響的策略與措施的科學。隨著病原微生物-環境-宿主關系模式在疾病與健康中重要地位的確定,衛生微生物學已成為衛生檢驗、醫學檢驗專業的主干課程,以及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專業的基礎學科。
《衛生微生物學(案例版)》教材是科學出版社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獨創案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編寫模式,極大地豐富了教材的信息資源。從2009年第1版教材問世以來,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認同和贊譽。為了適應衛生微生物學理論體系和檢驗技術不斷改革、創新與發展的需求,在科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充分收集使用教材師生的意見和組織專家多次論證的基礎上,我們組織編寫了《衛生微生物學(案例版,第2版)》。在內容和體系安排上力求將新的學科知識、新的科研成果與案例緊密結合,形成本學科新型的、較有特色的內容,主要體現在:①突出“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則,采用創新性編寫模式,用案例引導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②樹立精品意識,優化理論體系,進一步強化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和新穎性,整合并優化原有教材內容的優勢,完善和增加學科理論體系和案例分析,增加理論向實踐的過渡內容。③精選體現典型的相關知識,且具有代表性、啟發性和實用性的案例,突出重點,細化分析。④樹立前瞻性理念,及時更新理論知識、標準規范和檢測技術,突出本學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特點。
本教材由第1版的13章修訂為14章,其中,1~4章主要介紹衛生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與技術;第5~12章主要介紹不同環境、不同物品中的微生物;第13~14章重點介紹公共場所及醫學環境中的微生物。主要調整與修訂的內容:①緒論部分在對衛生微生物學發展歷史進行歸納的基礎上,新增了衛生微生物學對醫學發展的貢獻,為了突出學科特色,刪除了原來主要介紹“微生物特點及作用”的內容,新增了衛生微生物學的學科特征,系統歸納了學科的主要內容和任務;②從微生物對人類生存環境和健康影響應主要關注其衛生學意義的角度,將原“第9章特殊環境中的微生物”的內容簡化,歸入“環境中微生物的主要類群”;③考慮到國內外目前對食品衛生管理的重視以及新型管理模式的不斷推進,將原“第10章食品微生物”中“第6節食品安全預防體系”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單獨設立了“食品安全”一章;④結合衛生微生物學科的特色,考慮到目前公共場所、醫療場所環境中微生物的危害性與管理的特殊性,增加了“公共場所微生物”和“醫院環境與實驗室微生物”兩章內容;⑤每章最后一節均增設了“研究進展與展望”的內容,力求讓學生和讀者把握本學科的前沿動態扣最新進展,開闊視野,激發其不斷探索意識,培養勇于創新的精神。此外在理論教材修訂的基礎上,增加了衛生微生物學配套教材,構建了《衛生微生物學(案例版)》立體化教材體系。
查看全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衛生微生物學的發展簡史
第二節 衛生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與內容
第三節 衛生微生物學的基本特征與應用
第四節 衛生微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及發展前景
第二章 微生物生態學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微生物生態學的基本規律
第三節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主要類群
第四節 微生物生態的平衡與失調
第五節 微生物生態學的應用及研究前景
第三章 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第一節 衛生微生物學檢驗的特點和基本原則
第二節 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內容和方法
第三節 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方法發展趨勢
第四章 消毒與滅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消毒與滅菌方法
第三節 消毒與滅菌效果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消毒與滅菌效果的監測與評價
第五節 消毒與滅菌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第五章 水環境微生物
第一節 水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節 水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
第三節 水微生物的污染及其預防與控制
第四節 水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六章 空氣微生物
第一節 空氣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節 空氣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
第三節 空氣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
第四節 空氣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七章 土壤環境微生物
第一節 土壤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節 土壤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
第三節 土壤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與控制
第四節 土壤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八章 食品微生物
第一節 食品微生物的分布及生境特征
第二節 各類食品中的微生物
第三節 食品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
第四節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預防與控制
第五節 食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九章 食品安全
第一節 食源性疾病
第二節 食物中毒
第三節 食品安全預防管理體系
第四節 食品安全相關政策
第五節 食品安全研究前景
第十章 藥品微生物
第一節 藥品生境與微生物分布特征
第二節 藥品微生物檢驗與衛生標準
第三節 藥品微生物污染的預防與控制
第四節 藥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十一章 醫療與衛生用品微生物
第一節 醫療用品中的微生物
第二節 衛生用品中的微生物
第三節 醫療與衛生用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十二章 化妝品微生物
第一節 化妝品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節 化妝品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
第三節 化妝品微生物污染的預防與控制
第四節 化妝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十三章 公共場所微生物
第一節 公共場所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節 公共場所微生物檢測與衛生標準
第三節 公共場所微生物污染的預防與控制
第四節 公共場所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十四章 醫院環境與實驗室微生物
第一節 醫院環境微生物
第二節 實驗室環境微生物
第三節 醫院環境與實驗室微生物研究前景
參考文獻
中英文對照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