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借鑒并吸收了國內外物流管理領域的*研究成果,緊密結合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突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物流概述、現代包裝與集裝單元化技術、儲存保管、運輸與配送、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系統、企業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組織與管理、物流中心與物流園區、國際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共十四章。
本書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配套構建了網上教學資源庫,為方便學生自主學習,資源庫部分內容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在書中;突出能力本位,體現問題驅動、任務引領;課后同步測試,著重考查學生分析并解決物流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應用導向;理論與應用并重,突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物流術語的準確界定;穿插了大量經典案例和較新的案例,增強了可讀性;配有大量物流實物圖片,增強了直觀感。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電子商務類、交通運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及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作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參考書,還適合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作培訓教材
《現代物流概論》借鑒并吸收了國內外物流管理領域的*研究成果,緊密結合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突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充分體現了能力本位、應用性、創新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本書行文流暢,表述準確,理論深淺適度,配有大量物流實物圖片,文中穿插了大量經典案例和較新的案例,并配套網上教學資源庫,有助于學生在線學習,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本書配套構建了網上教學資源庫,為方便學生自主學習,資源庫部分內容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在書中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指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強調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物流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和供應鏈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和物流服務品牌。
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
物流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對促進生產、拉動消費的作用大。目前,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率為6.8%,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率為14.8%。物流從業人員約5 012萬人。物流業產值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可以增加10萬個工作崗位。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美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為9%,而我國物流成本(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為18%。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將帶來3 000億元的效益。我國物流成本過高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產業結構的因素;二是國民經濟的粗放式管理;三是整體管理水平低。而要提高物流業整體水平,亟須加快培養一支規模龐大的高素質、應用型物流從業人員隊伍。
本書借鑒并吸收了國內外物流管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密切結合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克服了同類教材的不足,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突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充分體現了能力本位、應用性、創新性和實踐性的要求。
本書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第一,配套構建了網上教學資源庫,包括在線測試、物流視頻、拓展資源等內容,這些內容大部分以二維碼的形式加入書中,方便學生自主進行個性化的學習。
第二,突出能力本位,體現問題驅動、任務引領。具體而言,在每章的開頭設置了引例,并設計了引導問題。在課后設計了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完成設計方案或開展企業調查并完成調查報告。
第三,課后同步測試。在每章結束后設計了判斷、選擇、計算、情境問答、綜合分析、案例分析、實訓、方案設計等題型,題型多樣而靈活,著重考查學生分析并解決物流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應用導向。
第四,理論與應用并重,突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例如,讓學生通過分析企業實例來掌握物流作業成本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通過計算運費的費率來確定物流服務商的報價是否合理等。此外,還結合行業發展,對物流外包的風險與規避以及商物分離環境下銷售物流渠道的建設等內容作了有益的探討。
第五,物流術語的準確界定。根據2007年5月1日實施的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 183542006),對教材中出現的所有物流術語均進行了準確界定(或在正文中,或以注釋的方式給出了準確的定義)。
第六,教材中穿插了大量較新的案例,增強了時效性與可讀性。
第七,教材配有大量物流實物圖片,增強了直觀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書由全國物流行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胡建波教授擔任主編,由長春工業大學宋殿輝教授、福建農林大學張園園博士、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潘冬青副教授、淮海工學院陳曉華博士擔任副主編。具體分工如下:
胡建波設計全書內容框架,編寫第一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四章,并最后統稿;宋殿輝編寫第二章和第三章;張園園編寫第四章和第十一章第一節;潘冬青編寫第五章和第十一章第三節;陳曉華編寫第六章和第十一章第四節;沈陽農業大學魏利華編寫第七章;濰坊學院劉明編寫第八章;吉林工商學院王麗梅編寫第十二章;廣州航海學院周艷編寫第十三章;齊齊哈爾大學劉航編寫第十一章第五節;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劉芳生編寫第十一章第二節和第六節。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電子商務類、交通運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及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作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參考書,還適合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作培訓教材。
因時間倉促,加之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錯誤或不妥之處,懇請使用本書的廣大師生提出寶貴意見,以便進一步加以完善。
編者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