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遵循人類大腦吸收和消化知識的規律,以知識與圖片結合的形式,按照年代順序給出333個知識點,講述人類探索太空的發展歷程,主要內容包括天文地理、環境變化、歷史事件、著名人物、科學與發現、人文與藝術、思維與信仰、社會與變革,以及相關的傳奇故事,等等。 本書為太空探索類科普讀物,力爭做到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讓廣大讀者在領略宇宙知識的同時,了解人文、啟迪智慧、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激發讀者熱愛科學的熱情和挑戰自我的勇氣! 本書不僅適合各行各業渴望了解宇宙奧秘的人士閱讀,也適合廣大兒童、青少年和青年愛好者閱讀。
聞新,教授,博士導師,1998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得教授任職資格,2001年首批入選國防工業"511”人才工程。長期從事航天器總體設計工作。曾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總體部從事神舟飛船總體設計、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和中國先進防御技術研究院總體部從事航天器編隊研究和空間攻防體系研制。先后組織完成神舟飛船故障診斷項目、國家民用航天預研項目、"863”預研項目、國家發改委產業化項目和總裝支撐項目等等,曾任主任設計師、副總師和總指揮等職務。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20多部,建設國家在線精品課程"航天、人文與藝術”,經常應邀到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江蘇電視臺、南京電視臺、遼寧電視臺、沈陽電視臺等媒體做關于航天科普的專家訪談節目。
目錄
第一部分 遠古時期
第一章.太陽系誕生初期
01 太陽系誕生(46億年前) 002
02 行星的誕生(45億年前) 002
03 月球形成的四種假說 003
04 康德提出“星云假設” 004
05 地球大量的化學元素來自哪里? 004
06 地球形成的初期(43億年前) 004
07 地球環境的形成(40億年前) 005
08 早期地球的內部(35億年前) 005
第二章. 來自彗星的生命“原生湯”
01 原核生物的誕生(38億至35億年前) 006
02 地球“大氧化事件”(30億年前) 007
03 原核生物大規模繁衍(25億年前) 007
04 地球上開始出現動物(6億年前) 008
05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5.70億年~5.3億年前) 008
06 奧陶紀物種大滅絕(4.38億年前) 008
07 生命從海洋延伸到陸地(4億年~3.5億年前) 009
第三章. 天體撞擊與物種滅絕
01 著名的“希杰環”隕石坑(3.77億年前) 010
02 泥盆紀期間的海洋物種大滅絕(3.65億年前) 011
03 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2.45億年前) 011
04 曼尼古根撞擊坑(2.14億年前) 011
05 恐龍的蓬勃發展(2.1億年前) 011
06 最早的哺乳動物(2億年前) 012
07 天空出現始祖鳥(1.5億年前) 012
第四章.人類起源的時間點
01 月球第谷坑的形成(1.08億年前) 013
02 龍時代的結束(6500萬年前) 013
03 世界最大的隕石坑(3550萬年前) 013
04 隕石撞出的夢幻景點(1500萬年前) 014
05 人類最早的祖先(400萬年前) 014
06 來自250萬年前的光線 014
07 發現220萬年前的“能人” 015
08 發現16萬年前的“智人” 015
第二部分 望遠鏡之前
第五章.從月相、月歷到日歷
01 有史以來保存最完好的隕石坑(4.9萬年前) 017
02 “月歷”開始走進人類生活 018
03 世界最早的帶有月相的繪畫作品(公元前1.4萬年) 018
04 埃及人創建的公歷(公元前4236年) 018
05 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公元前4004年) 019
06 開始觀測太陽(公元前3200年) 019
07 最古老的天文臺(公元前4000年) 019
08 瑪雅人創造了“長歷法”(公元前3114年) 020
第六章.古老的天文臺
01 英國巨石圈(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1600年) 021
02 世界著名的古天文臺(公元前2500年) 021
03 中國建造的古天文臺(公元前2300年) 021
04 發現日食(公元前2134年) 022
05 發現月食(公元前2000年) 022
06 記錄月相(公元前1800年) 023
07 天體與人類生命相結合(公元前1646年~公元前1626年) 023
08 日晷在埃及建成(公元前1500年) 023
第七章.遠古時期記載星象的蛛絲馬跡
01 最早記錄日食的大黏土片(公元前1223年) 024
02 人類世界最早的年鑒(公元前1220年) 024
03 《易經》猜測太陽黑子存在的可能性(公元前800年) 024
04 《圣經》描述日食(公元前763年) 025
05 最早運用天象管理農業(公元前700年) 025
06 最早記載的隕石砸死人事件(公元前616年) 025
07 從發現“沙羅周期”到測量預測星象(公元前612年~公元前600年) 026
08 最早預測日食的人(公元前585年) 026
第八章.樸素日心說誕生的前夜
01 測量地軸傾角和解釋月光(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7年) 027
02 計算出一年為360天(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00年) 027
03 發現銀河系(公元前385年) 028
04 人類最早記錄的彗星(公元前371年) 028
05 最早準確地描述月相(公元前350年) 028
06 石柱日歷(公元前300年) 029
07 樸素的日心說(公元前270年) 029
08 人類最早觀察哈雷彗星(公元前240年) 029
第九章.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太空探索
01 最先測量出地球周長的人(公元前240年) 030
02 最先測量出地球到月球距離的人(公元前150年) 030
03 最古老的模擬天體運動的“計算機”(公元前80年) 031
04 儒略歷誕生(公元前46年) 031
05 凱撒之星(公元前43年) 031
06 最早出現的天文雕刻(公元前30年) 032
07 最早記載的太陽黑子(公元前28年) 032
08 伯利恒之星(公元前7年) 032
第十章.彗星與噩運
01 彗星,災難的預兆?(公元66年) 034
02 《天文學大成》出版(公元150年) 034
03 最早記載的超新星(公元185年) 035
04 確立復活節(公元325年) 035
05 發現蝎子尾巴上的明亮星體(公元393年) 036
06 發明星盤(公元400年) 036
07 亞歷山大港的希帕提婭(公元415年) 036
08 關于“0”的發明(公元499年) 037
09 出版數學天文著作(公元575年) 038
第十一章.天象異常:從恐懼到認識
01 彗星出現與皇帝之死(公元814年) 039
02 建立“智慧宮”(公元830年) 039
03 人類首次詳實地描述哈雷彗星(公元837年) 040
04 對日全食的恐懼時期(公元840年) 040
05 人類最先提出行星環繞在太陽周圍(公元850年) 040
06 星星之年(公元902年) 040
07 人類首次記載仙女星系(公元964年) 041
08 人類首次提出利用日全食觀測日冕(公元968年) 041
第十二章.阿拉伯人的不朽貢獻
01 金星觀察天文臺(公元1000年) 042
02 首次記載的超新星爆發事件之一(公元1006年) 042
03 揭示太陽光的自然屬性(公元1021年) 043
04 金牛座中一顆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發(公元1054年) 043
05 命運與彗星(公元1066年) 043
06 修改陽歷(公元1079年) 044
07 大彗星分裂事件(公元1106年) 044
08 首次描述北極光(公元1117年) 044
第十三章.天象與人文的對接
01 太陽黑子畫的誕生(1128年) 045
02 哈雷彗星走進人文詩篇(1145年) 045
03 發現布魯諾隕石坑(1178年) 045
04 首次對超新星的長時間觀察(1181年) 046
05 《諾夫哥羅德編年史》記錄了日珥(1185年) 046
06 彗星帶走了國王(1264年) 046
07 望遠鏡雛形的誕生(1267年) 047
08 發現月相影響人類情緒(1270年) 047
第十四章.彗星干預人類文明
01 名畫《三博士崇拜》(1301年) 048
02 中世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天文臺(1428年) 048
03 最早的天文校準遺址(1450年) 049
04 哈雷彗星與敲鐘三次(1456年) 049
05 昂西塞姆小鎮的隕石事件(1492年) 049
06 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飛行的人(1500年) 050
07 哥倫布用日食改變命運(1504年) 050
第十五章.近代自然科學誕生的前后
01 達·芬奇解釋“地球反照”現象(公元1510年) 051
02 神奇的鐵疙瘩(1516年) 051
03 彗星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恐怖世界的時代(1528年) 052
04 進入日心說時代(1543年) 052
05 最早發現組合透鏡的效應(1558年) 052
06 第谷發現恒星爆炸(1572年) 053
07 從科學角度研究彗星(1577年) 053
08 格里高利頒布新歷法(1582年) 053
第三部分 望遠鏡時代
第十六章.望遠鏡走進天文學的初期
01 人類首次發現恒星的亮度會發生變化(1596年) 055
02 人類首次提出宇宙是無限的觀點(1600年) 055
03 拜爾恒星命名方法(1603年) 056
04 開普勒發現一顆超新星(1604年) 056
05 人類第一臺望遠鏡誕生(1608年) 056
06 用望遠鏡認真研究太空的第一人(1609年) 057
07 開普勒發現了天體運動規律(1609年) 057
第十七章.觀測天文學的誕生
01 人類開始研究記錄太陽黑子(1610年) 058
02 觀測天文學誕生(1610年) 058
03 發現獵戶座大星云(1610年) 059
04 開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1619年) 059
05 魯道夫星歷表問世(1627年) 059
06 人類首次觀測水星輪廓(1631年) 060
07 伽利略的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1632年) 060
第十八章.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01 人類首次科學計算金星凌日(1639年) 062
02 蒙德極小期(1645年~1715年) 062
03 人類首次出版關于月球地形的著作(1647年) 063
04 發現北斗七星的一顆雙星(1650年) 063
05 惠更斯的發現(1655年~1659年) 064
06 艾薩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1646年~1667年) 064
07 卡西尼發現火星極地冰冠(1666年) 065
第十九章.進入科學時代
01 人類最早發現的變星(1667) 066
02 人類最早發現光速是有限的(1676年) 066
03 牛頓發明反射式望遠鏡(1668年) 067
04 人類利用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彗星(1680年) 067
05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1687年) 068
06 第一個發現恒星運動的人(1718年) 068
07 第一個發現“光行差”的人(1725年) 069
第二十章.預言宇宙暗物質
01 人類首次發現的多尾彗星(1744年) 070
02 人類首次觀測到哈雷預測返回的彗星(1758年) 070
03 發現金星存在大氣層的第一人 070
04 18世紀的最后一次金星凌日(1769年) 071
05 距離地球最近的彗星(1770年) 071
06 發現天王星(1781年) 071
07 人類最早預言暗天體的存在(1783年) 072
第二十一章.隕石不再神秘了
01 人類首次繪制銀河系圖形(1785年) 073
02 第一位發現新彗星的女性(1786年) 073
03 《本杰明年鑒》出版(1791年~1796年) 073
04 人類首次提出隕石來自于太空猜想(1794年) 074
05 人類第一次科學地描述流星雨(1799年) 075
06 發現紅外線(1800年) 075
07 發現谷神星(1801年) 075
第二十二章.日食融入社會主流文化
01 發現太陽光譜中的黑線(1802年) 076
02 人們開始相信隕石來自于地球之外(1803年) 076
03 發現雙恒星的確靠得很近(1804年) 077
04 日全食事件進入教會的布道(1806年) 077
05 大量隕石碎片散落在韋斯頓(1807年) 077
06 歷史上最大的彗星(1811年) 078
07 對太陽光譜中的暗線進行編目(1817年) 078
08 美國建造海軍天文臺(1825年) 078
第二十三章.神話與科學的結合
01 世界上第一張照片(1826年) 080
02 一次罕見的流星雨(1833年) 080
03 正確解釋流星雨的成因(1833年) 080
04 月球大騙局(1835年) 081
05 哈雷彗星回歸(1835年) 081
06 美國第一個永久天文臺(1836年~1838年) 081
第二十四章.大口徑望遠鏡制造進入高潮
01 人類首次測量恒星的距離(1838) 083
02 人類拍攝第一張月球照片(1840年) 083
03 發現多普勒效應(1842年) 084
04 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1843年) 084
05 尾巴最長的彗星(1843年) 084
06 人類首次用望遠鏡觀測螺旋星系(1945年) 085
07 大口徑望遠鏡的制造進入高潮(1845) 085
08 發現海王星(1846年) 085
第二十五章.給宇宙拍照
01 世界第一位女天文學家(1847) 086
02 第一張太陽系之外的恒星照片(1850年) 086
03 證明地球自轉現象(1851年) 086
04 第一張彗星照片(1858年) 087
05 用肉眼發現的大彗星(1861年) 087
06 人類看到的第一顆白矮星(1862年) 087
07 分析恒星光譜的第一人(1862年) 088
08 發現獅子座爆發流星雨周期的第一人(1864) 088
第二十六章.解開太陽之謎
01 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出版發行(1865)
02 發現恒星分類方法(1866 年)
03 獅子座流星雨爆發(1866 年)
04 發現太陽中的一個未知元素(1868 年)
05 拍攝第一張恒星光譜照片(1872 年)
06 第一次將金星凌日記錄在膠片上(1874)
07 最早試圖計算太陽自轉周期的人(1876 年)
第二十七章.古代時期的火星探索
01 最早繪制火星地圖的人(1877年) 092
02 發現火衛一和火衛二(1877年) 092
03 九月大彗星(1882年) 093
04 計算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882年) 093
第二十八章.人類進入飛機時代
01 世界博物館收藏的最大隕石(1894年) 094
02 正式確定本初子午線(1884年) 094
03 最先將火星的“溝槽”描述成“運河”的人(1894年) 094
04 建立火箭運動方程(1895年) 095
05 出版《火星》一書(1895年) 095
06 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誕生(1903年) 096
07 預言第九顆星系的存在(1905年) 096
08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1905年) 096
第二十九章.地球遭受罕見的撞擊
01 拍攝火星運河(1907年) 097
02 最先描述巨星和矮星的人(1908年) 097
03 發現造父變星的周光關系(1908年) 098
04 通古斯事件(1908年) 098
05 摩豪斯彗星(1908年) 098
06 最早發現太陽磁場的人(1908年) 099
07 馬克·吐溫與哈雷彗星的神秘關系(1910年) 099
第三十章.百年之謎:宇宙射線從哪里來?
01 恐怖的哈雷彗星(1910年) 100
02 比哈雷彗星更明亮的“一月大彗星”(1910年) 100
03 發現宇宙射線(1912年) 100
04 廣義相對論(1915年) 101
05 完善恒星光譜分類表(1915年~1924年) 101
06 發現比鄰星(1915年) 102
07 人類首次計算“黑洞”(1916) 102
第三十一章.搜索火星的無線電信號
01 功勞卓著的胡克反射式望遠鏡(1917年) 103
02 發現漩渦星系正在遠離我們(1917年) 103
03 估出銀河系的大小以及太陽所處其中的位置(1918年) 103
04 廣義相對論的首次實驗檢驗(1919年) 104
05 發現了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隕石(1920年) 104
06 德國興起業余火箭熱潮(1923年) 104
07 搜索火星發來的無線電信號(1924年) 105
08 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館在德國慕尼黑建成啟用(1925年) 105
第三十二章.現代火箭雛形誕生
01 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成功發射(1926年) 106
02 最早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人(1927年) 106
03 有尾巴的慧星(1927年) 107
04 最早發現銀河系的形狀和中心的人(1927年) 107
05 創立哈勃定律(1929年) 107
06 發現冥王星(1930年) 107
07 西半球第一個天文館(1930年) 108
08 接收到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1931年) 108
09 發現金星的溫室效應(1932年) 108
第三十三章.發現宇宙存在一種體積小且質量大的星體
01 獅子座流星雨沒有呈現(1933年) 109
02 發現大質量恒星不會停留在白矮星階段(1935年) 109
03 發現和解釋了恒星如何發光的問題(1938年) 109
04 第一部火星廣播劇問世(1938年) 110
05 恒星坍塌會形成小體積和大質量的物質(1939年) 110
06 馬克蘇托夫望遠鏡研制成功(1941年) 110
第三十四章.認識銀河系
01 第一批進入太空的生命(1947年2月) 111
02 “海爾”望遠鏡建設完成(1948年) 111
03 美國發射第一枚探空火箭(1950年7月) 111
04 假設“奧爾特云”的存在(1950年) 112
05 發現銀河系呈螺旋形狀(1951年) 112
06 發現銀河系旋臂和漩渦(1952年) 112
第四部分航天時代
第三十五章.進入航天時代
01 人類進入航天時代的重要標志(1957年10月) 114
02 美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1958年1月) 114
03 NASA成立(1958年10月1日) 115
04 觀測到了月球的瞬變現象(1958年) 115
05 “月球2號”探測器(1959年9月) 115
06 “月球3號”探測器(1959年10月) 116
07 奧茲瑪計劃(1960年) 116
第三十六章.人類進入太空
01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1961年4月) 117
02 美國宣布登月計劃(1961年5月) 117
03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宇航員(1961年5月) 117
04 第一顆行星探測器(1962年12月) 118
05 第一位在太空繞飛的美國宇航員(1962年2月) 118
06 第一位發現類星體的天文學家(1963年) 118
07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1963年) 119
08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員(1963年6月) 119
第三十七章.初期的月球探索
01 發現宇宙微波輻射(1964年) 120
02 人類首次拍攝到了月面特性照片(1964年) 120
03 太空行走(1965年) 120
04 第一張火星特寫照片(1965年) 121
05 首次著陸月球的探測器(1966年1月) 121
06 第一顆繞月飛行的航天器(1966年3月) 121
07 人造物體首次著陸金星(1966年11月) 121
第三十八章.人類登上月球
01 發現X射線源(1965年) 122
02 《星際迷航》首映(1966年) 122
03 發現脈沖星(1967年) 122
04 命名“阿波羅1號”(1967年) 123
05 人類首次繞月飛行(1968年) 123
06 人類首次登月(1969年7月) 124
07 人類第二次登月(1969年11月) 124
第三十九章.火星“科考”
難在哪?
01 輝煌的失敗(1970年4月) 125
02 第一次實現月球自動采樣并帶回月球土壤的探測器 125
03 在月球上撿到了地球巖石(1971年1月) 125
04 首次利用月球車執行任務(1971年7月) 126
05 發射第一顆火星衛星(1971年5月) 126
06 第一個空間站(1971年4月) 127
07 首次成功著陸的火星探測器(1971年12月) 127
第四十章.飛掠木星
01 首次著陸在月面高地(1972年4月) 128
02 二十世紀人類最后一次登月(1972年12月) 128
03 美國的第一個空間站(軌道空間實驗室)(1973年5月) 129
04 人類航天器首次飛掠木星(1973年) 129
05 “世紀彗星”來了(1973年3月) 129
06 第一張水星特性照片(1974年3月) 130
07 第二顆飛躍木星的探測器(1974年5月) 130
第四十一章.人類航天步入行星際航行時代
01 太空握手(1975年7月) 131
02 金星表面的第一張照片(1975年10月) 131
03 著陸火星(1976年7月) 131
04 威斯特彗星造訪地球(1976年2月) 132
05 發現天王星的光環(1977年) 132
06 發現“冥衛一”(1978年) 132
07 “旅行者號”相繼造訪木星(1979年3月) 133
第四十二章.航天飛機誕生
01 美國太空實驗室(1979年7月) 134
02 第一顆飛躍土星的探測器(1979年9月) 134
03 第一次獲得高清土星及其衛星照片(1980年11月) 134
04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發射(1981年4月) 135
05 近距離拍攝土星環(1981年8月) 135
06 第一張金星表面彩色照片和第一段金星聲音(1981年10 月) 135
07 美國首位女性宇航員進入太空(1983年6月) 135
第四十三章.宇宙探索航天器飛到哪了?
01 第一顆飛躍八大行星的探測器(1983年6月) 136
02 發現火星隕石(1983年10月) 136
03 哈雷彗星回歸(1985年~1986年) 136
04 第一次飛躍天王星(1986年1月) 137
05 “和平號”空間站進入太空(1986年2月) 137
06 利用航天器探測哈雷彗星(1986年3月) 137
07 觀察到超新星爆炸(1987年) 138
08 “旅行者2號”圓滿完成太陽系行星探索的規定任務
(1989年8月) 138
09 美國發射“伽利略號”木星探測飛船(1989年10月) 138
第四十四章.科學技術促進天文學革命
01 哈勃望遠鏡升空(1990年4月) 139
02 航天飛機發射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1990年 8月) 139
03 天文成像技術的革命(1990年以后) 139
04 美國發射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臺(1991年) 140
05 探索宇宙論的第一顆衛星(1992年) 140
06 發現第一顆柯伊伯帶天體(1992年) 140
07 探月任務的第一顆現代小衛星(1994年1月) 141
第四十五章.太空探索永無止境
01 發現歷史上最亮的彗星(1995年7月23日) 142
02 世界最大的組合反射望遠鏡(1996年) 142
03 人類第一部火星車成功著陸(1997年7月4日) 142
04 發現宇宙加速膨脹(1998年) 143
05 國際空間站開始建設(1998年11月) 143
06 X射線天文學從測光時代進入光譜時代(1999年7月) 143
07 第一個探索和著陸小行星的航天器(2000年4月) 144
08 人類開始進入國際空間站內工作(2000年10月)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