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控制、計算機、通信、指揮以及信息技術(簡稱C41技術)共同推動著工業自動化、機器人、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過程控制系統與自動測試系統的飛速發展,其中總線通信技術可以幫助系統完成數據的快速、可靠傳遞,是復雜系統各部件有機結合并實現高度集成的基礎?偩與通信技術使測控系統的部件和構成很方便地由分立元器件發展到集成片、個人儀器的儀器插件、嵌入式系統、多處理器自動化裝置,再到目前的集散控制系統和網絡化虛擬儀器。本教材圍繞測控系統與儀器的通信技術,介紹了測控總線與儀器通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包括數據通信基礎、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簡單接口通信技術、標準總線通信、儀器專用總線、通用串行總線、航空航天測控總線和無線通信技術及網絡等。
《測控總線及儀器通信技術(第二版)》可供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本科生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相關領域科技人員的技術參考資料。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自動化技術、自動測試技術已經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高度地融為一體,傳統的自動化系統與自動測試系統的體系結構、實現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集中式局部自動化監測控制系統已經被以通信技術為核心的分布式綜合自動監測控制系統所取代,自動測試系統也由單點測試系統發展到以總線技術為基礎的多點測試系統,以及以總線技術與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化測試系統。
本書涉及過程自動化系統、智能儀表、自動測試系統中所用到的通信技術,包括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簡單接口通信技術、標準總線通信、儀器專用總線、通用串行總線、航空航天測控總線和無線通信技術及網絡等。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特點和知識結構,試圖將各領域典型的測控總線與儀器通信技術介紹給學生。
本教材共11章。部分章節設有習題。
第1章為概論,介紹了基于通信技術的自動化系統、智能儀器、虛擬儀器、自動測試系統的框架結構,以及測控總線與儀器通信技術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2章為數據通信基礎,介紹了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
第3章為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介
第1章 概論
1.1 過程控制系統
1.1.1 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的演變
1.1.2 我國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的發展概況
1.1.3 計算機過程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1.2 智能儀器與自動測試系統
1.2.1 概述
1.2.2 自動測試系統的組成
1.2.3 智能儀器與個人儀器
1.3 測控總線與儀器通信技術舉例
1.4 測控總線與儀器通信技術的基本內容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
2.1.2 數據
2.1.3 信號
2.1.4 信道
2.2 數據通信系統的構成
2.3 傳輸方式
2.3.1 并行傳輸方式及串行傳輸方式
2.3.2 基帶傳輸、載帶傳輸與寬帶傳輸
2.3.3 單工方式、半雙工方式與全雙工方式
2.4 編碼
2.4.1 碼元
2.4.2 內部碼與通信碼
2.4.3 編碼與解碼
2.5 復用技術
2.5.1 頻分復用
2.5.2 時分復用
2.5.3 波分復用
2.6 交換技術
2.6.1 線路交換方式
2.6.2 報文交換方式和報文分組交換方式
2.6.3 報文分組交換方式的實現方法
2.7 同步技術
2.7.1 幀與幀同步
2.7.2 位同步
2.7.3 字符同步
2.8 差錯控制方法
2.9 檢錯編碼
2.10 拓撲結構
2.11 異步通信與同步通信
第3章 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
3.1 計算機網絡概述
3.2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3.2.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3.2.2 開放系統互連與0SI七層參考模型
3.3 ARQ協議及算法
3.4 滑動窗口流控制技術
3.5 面向字符的數據鏈路層通信協議
3.5.1 概述
3.5.2 字符格式及傳輸控制字符
3.5.3 報文分類和報文格式
3.5.4 控制數據鏈路的工作過程
3.6 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層通信協議
3.6.1 HDLC協議的幾個基本概念
3.6.2 HDLC協議的幀格式
3.6.3 HDLC協議控制段(C)的分析和說明
3.7 局域網
3.7.1 局域網特點
3.7.2 局域網參考模型
3.7.3 局域網的存取控制方法
3.8 IEEE 802標準
3.8.1 IEEE 802標準的幾點說明
3.8.2 邏輯鏈路控制協議
3.9 MAP及相關協議
3.9.1 MAP的基本內容
3.9.2 MAP的基本單元及組成
3.9.3 TOP協議
3.10 TCP/IP協議
3.10.1 TCP/IP結構模型
……
第4章 簡單接口通信技術
第5章 共享存儲區通信技術
第6章 標準總線通信
第7章 現場總線
第8章 儀器專用總線
第9章 通用串行總線
第10章 航空航天測控總線
第11章 無線通信技術及網絡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