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南省城鎮上山戰略的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原理與方法研究》深入探討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基本原理、系統分析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影響因素、科學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合理制定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系統與技術模型的基礎上,以云南省德宏州為實例,運用多種技術集成,進行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的實證研究,并探索評價成果在編制“城鎮上山”型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模式與成效。對豐富和發展土地適宜性評價理論與方法、指導云南省乃至類似山區實施“城鎮上山”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基于云南省城鎮上山戰略的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原理與方法研究》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61018)研究成果。
《基于云南省城鎮上山戰略的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原理與方法研究》可供土地資源管理、資源環境、地理、城鎮規劃等領域的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
建設山地城市是21世紀城市建設的十大模式之一,日益受到許多國家的關注。因為建設山地城市(或城鎮),不僅可以合理利用地理環境,使得建筑物錯落有致,獲得平原城市所無法比擬的自然景觀和城市風貌;更為重要的是能節約土地資源,特別保護平原或平地(在云南俗稱為壩子或壩區)優質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山地是具有一定海拔和坡度的特殊自然-人文綜合體,其“先天”的生態環境具有脆弱性,這導致山地生態系統的不穩定性和生物生產力提高的困難性,并決定了山地生態系統反饋機制弱和破壞容易恢復難的特性,從而制約著山地資源開發利用和山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山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極易導致山地人地關系的不協調,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態退化,甚至釀成嚴重災害。因此,山地(或坡地)的利用需要實施生態友好型的可持續利用方式,重視土地保護。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城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但國家對耕地保護的力度亦不斷加大,因而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更加突出。為了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同時保護平原或平地的優質耕地,中國國土資源部確定的對策之一是坡地開發,實施城鎮和工業用地“上山”,并于2011年確定將甘肅、廣西、湖北、云南等省(自治區)列入全國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試點省(自治區)。
甘肅蘭州、陜西延安、湖北十堰、云南德宏等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削山造地、上山建城”工程或項目。湖北十堰自2007年開始“向山要地”,截至2011年年底,通過劈山造地,十堰累計新增建設用地33km2,城市建成區面積從原來的52km2擴大到70km2。為保護日益減少的壩區耕地,云南省于2011年上半年確立了“城鎮上山”——建設山地城鎮的發展戰略。2012年4月開始,延安實施“上山建城”發展戰略,轟轟烈烈地上演了現代版的“愚公移山”行動,一期工程在10.5km2范圍內削平33座山頭,整個工程將用10年時間,通過“削山、填溝、造地、建城”,整理出78.5km2的新城區建設面積,相當于在山上再造2個延安老城區的面積。蘭州因土地緊張,從2012年年底引進民間投資220億元,半年內推掉了700余座荒山,規劃造地建新城總面積達258km2,相當于再造一個新蘭州。“愚公移山,向山要地,上山建城”項目,在一些地方導致地質災害發生頻次增加和生態惡化,引起了媒體的熱議和學者們的極大關注。
2014年6月,世界頂尖級期刊Nature先后發表了2篇中國學者撰寫的文章,有關“削山建城”的問題觀點截然不同。其一是2014年6月5日,Nature發表了長安大學李培月等撰寫的Environment:Accelerate research on land creation,對中國的“削山建城”運動提出了批評和警告,認為中國多個丘陵山區城市進行的“削山建城”工程存在著一定的環境、技術和經濟風險,需要相關組織及專家,進行多部門協作,加強削山建城工程中的科學研究工作,盡快形成該類工程建設的相關規范,避免地質環境及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生,降低該類項目的環境、技術和經濟風險。其二是2014年6月24日,Natur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彥隨等以通信(correspondence)形式發表的評論文章——China's land creation project stands firm,針對近期媒體熱議的“中國平山造城導致地質災害”等問題,以延安新區建設為例,闡釋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認為“上山建城”項目是穩定的。
查看全部↓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目標與主要內容
第四節 方法和路線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原理
第一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的概念與內涵
第二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的基礎理論
第三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的主要原則
第四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的基本內容
第五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在實施“城鎮上山”戰略中的基礎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影響因素分析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第一節 我國低丘緩坡土地的概念與內涵探析
第二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系統與技術模型方法
第一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系統
第二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技術模型方法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評價實例:德宏州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
第一節 研究區域概況
第二節 評價范圍的確定
第三節 評價單元的選擇
第四節 基礎數據和圖件來源
第五節 評價的基本結果
第六節 德宏州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狀況分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成果在云南“城鎮上山”型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中的應用模式及其成效
第一節 調整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強化壩區耕地保護、發展山地城鎮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成果在云南“城鎮上山”型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中的應用模式
第三節 山區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成果在“城鎮上山”型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中的應用成效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主要結論
附圖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