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內涵豐富并具有典型解讀意義的今人詩詞集。
黃君先生出版過八本詩詞集,三十余年間創作詩詞聯總量達一千三百多首,本集精選其中七百余首,分為八卷。黃君用學者的深刻、藝術家的敏銳和禪者的智慧,吟詠人生,有感而發,故言語瑰麗而內容豐富,比較全面且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的喜怒哀樂、心路歷程和詩學審美追求。作者用古韻抒發當代人對文化和情感的理解,詩詞中隨處可見作者的人生感悟和一些醒世警言。附錄為作者與夫人酬唱往來的愛情詩詞一百六十多首,獨具魅力,堪稱詩壇佳話。
雖為古詩,內容多反應時下諸多社會現象,反應詩人對社會問題的獨到犀利的思考,擁有深刻的今人解讀意義,且用詩文抒發感想,越發鏗鏘有力。 作者研習書法不慕時尚書體,酷嗜晉帖,詩文也同樣彰顯魏晉之風,灑脫、飄逸,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種詩意的芳馨。 本書附錄《云夢飛花集》為作者與夫人唱酬往來的愛情詩詞一百六十多首,一段神仙眷侶般的愛情故事躍然紙上,堪稱詩壇佳話,美不勝收。
黃君 ,字君平,號鑒齋,墨香寮主人,別署漕源蟄居、黃龍老農、槐香居士等,當代著名書法家,學者、詩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中國宗教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北京文博學院教授,蘭州大學研究員,江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得主,中國拍賣史上最高價拍品《砥柱銘》鑒定專家。2005、2012年兩度被評為“中國書法十大人物”,《人民文學》推介“詩書12家”之一。書法作品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多種大型展覽,并在北京、上海、南寧、常德等地舉辦個展,為諸多風景名勝和文博單位刻石和收藏。著有《書法創作引論》、《東方思維與中國書法》、《王羲之十七帖研究》等多種學術專著,出版字帖和專集二十余種。主編系列出版物《當代書法理論家著作叢書》、《詩詞叢刊》、《當代名家詩詞集》和五卷本《黃庭堅書法全集》等。
卷一 庚申(1980)~乙巳(1989)
登廬山望江亭
春日游園偶作
生日偶成
憶江南
菩薩蠻
移居偶得
謝黃綺先生惠贈墨寶
中秋口占
提燈
《蠟燭頌》用呂效祖先生原韻見寄
撫琴
清明悼祖
幕阜文藝社成立感賦
鐘 卷一 庚申(1980)~乙巳(1989)
登廬山望江亭
春日游園偶作
生日偶成
憶江南
菩薩蠻
移居偶得
謝黃綺先生惠贈墨寶
中秋口占
提燈
《蠟燭頌》用呂效祖先生原韻見寄
撫琴
清明悼祖
幕阜文藝社成立感賦
鐘
水調歌頭?丙辰三月十六日月全食,有感于海峽兩岸相通
楊梅
賀徐錦堂先生八十大壽
王右軍小楷樂毅論贊
讀《江西詩詞》胡守仁先生詩作,步韻見寄
……
卷二 庚午(1990)~乙卯(1999)
卷三 庚辰(2000)~癸未(2003)
卷四 甲申(2004)~乙酉(2005)
卷五 丙戌(2006)~丁亥(2007)
卷六 戊子(2008)~己丑(2009)
卷七 庚寅(2010)~辛卯(2011)
卷八 對聯拾零
附錄 云夢飛花集
詩為中華文化的靈魂,集中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大美奇情與妙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詩是源于德性,發于才情而完形于意象的特殊文學體裁。立足既高,視界自闊,造詣乃能臻于極致。中華民族詩才的靈光爆破,我以為是始于虞舜,他的《南風歌》《卿云歌》創作于禪讓之際。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考訂,乃作于公元前 2070 年,距今已有 4084 年之久,詩中謳歌的“南風”和“卿云”體現了一種仁愛萬物的美德與禮贊光明的蓬勃生機。它不僅是人類歷史上詩歌的開山之作,而且是美德、才情的完美典范。此后的屈原之楚辭更以香草比德君子。司馬遷云:“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正是這種美德與奇才為中華詩詞奠定了崇高的典范。虞舜還是杰出的詩歌理論家,他在《堯典》中提出自己的詩論觀點:“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這二十四個字,朱自清認為是詩學的開山。“神人以和”,就是要用詩去構建天人和諧的社會。這是何等深刻、崇高與遠大的理論啊!四千年來,中華詩詞波瀾相接,沿襲和發展了詩的輝煌。
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政,帶來了詩歌的春天。被五四禁錮的詩詞,突破瓶頸,而呈現井噴式的發展。三十多年來,已成為文化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人數之多,作品之巨都是空前的。鴻篇力作,不斷涌現,把祖國文藝大花園裝扮得一派光鮮。
今天持讀鑒齋詩詞,仍讓我感受到這種詩意的芳馨。鑒齋詩詞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即氣象發煌、宅心仁厚和吟筆靈妙。寫詩和讀詩,重在氣象。氣象和氣質是詩人情志與才華的綜合體現。蘇東坡說寫詩要有龍蛇捉不住的氣象。夏承燾先生鼓勵一位學生大膽寫詩說:“老羆尚敢身當道,乳虎何妨氣食牛。”是說寫詩要放膽抒懷,要有吞牛氣象。鑒齋詩詞確能以氣象見長。如其 90 年代寫的《陽春登高》:
乘得東風托柳煙,尋春快上鳳凰巔。
花繁入眼皆紅綠,鳥語怡情勝管弦。
一水環城城照影,四山如畫畫爭妍。
鐘靈秀色催人緊,莫使韶華負此川。
一起二句如駿馬注坡,將趁東風煙柳直造峰巔之快游寫得淋漓盡致;中二聯的花鳥爭春,山水競秀烘托出萬般美景。最后以秀色催人,莫負韶華作結。充滿了陽光和煦的欣悅之態,太平景象,形容都盡。三復斯文,有詩情溫婉,如在畫圖中之感。沈際飛在評宋人范成大《眼兒媚》云:“字字溫軟,著其氣息即醉。”吾讀此詩亦有同感。鑒齋寫此詩年才二十許,可謂少作,已然如此,令人為之刮目。其近作《癸巳迎春》則云:
神蟄驚天起向東,銷霾破霧播春風。
龍人千載興衰史,占得清明樂自融。
又一首云:
寰球今日有沉浮,坐載方舟一日游。
美雨歐風人未適,和風最愛九州頭。
前首用龍蛇起蟄,廣布春風表現十八大以來的蓬勃形勢。后首指出覽遍環球,唯有九州大地的和諧治國方略最值得歌頌。這種樂觀自信的精神,正是今日中國蒸蒸日上、萬紫千紅氣象的生動寫照。
悲憫情懷與憂患意識,是詩人必備的品質。只有饑溺與民同心的人,才能創作出老杜那樣厚重的史詩。鑒齋詩中亦時見此等筆墨。其《鄉賢十詠?黃庭堅》云:
豈唯詩派系西江,孝友之行百代揚。
贛上食蓮懷子弟,京中侍母轉幽腸。
投荒萬死猶親士,斬破三關更護王。
書法千年誰與似,金針欲度海茫茫。
這首總評山谷詩歌與書法的杰出貢獻,首先肯定了山谷品德之美,“食蓮”、“侍母”的孝友深情,又突出表現了他身處萬死一生的逆境仍然關愛學子的美德,以及掃清異論力倡字學等卓越品行。作者此詩重在強調當詩人、當書法家首重德行。這是成就事業的不二金針。記得李銳先生曾有詩云:“要做詩人先做人,精神獨立自由民。關懷莫過善同惡,筆下求真美丑分。”真是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鑒齋之《贈舍弟》詩云:“萬里相隨維我夢,千般勞苦有人知。貧寒已慣歡娛久,富貴難忘道義持。”暗用黃庭堅《和答元明黔南贈別》之“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朝云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涼”詩意,將一段兄弟篤愛之情,表現得如此真摯感人,令人為之心動。又其《謁柳侯祠步韻之作》云:
莫向山川嘆不平,此間大愛化生靈。
文宣廟里存遺像,柳絮池邊紀德行。
丹荔黃蕉誰養厚,風騷百粵已能評。
黔江流水顏如玉,到處壯鄉說政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