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學對于狂、怪皆有論述,而“狂怪”則是中國美學的獨特貢獻。狂與怪的精神在先秦已露端倪,至唐代二者開始合稱,至宋代,“狂怪”進入文學藝術批評之中,成為一個新的美學范疇,它反映的是古人粗頭亂服的精神變態,代表的是一種極好的狂放、怪誕之美,是對中國傳統社會所崇尚的中和美的解構,是中國美學多元化的表征。中國美學狂怪范疇在近古的生成演化,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共同孵化影響的結果,蘊含著特定的社會歷史內容和審美意識,是中國美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可以和西方美學對話的重要范疇。 本書從中國古代文論、書論、畫論等領域通觀狂怪范疇,對中國美學狂怪范疇的文化淵源、歷史演變、審美內蘊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將有助于豐富中國美學體系,也可為中國美學參與世界美學對話,提供話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