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永遠是個孩子
原原本本的世界
在日本的東北部,有一個叫做巖手縣的地方,那里有著 豐富的漁業(yè)資源,也是著名的稻米、肉牛、乳牛產(chǎn)地,是一個 受到大自然恩惠的地方。100 多年前的 1896 年,一個叫宮 澤賢治的孩子在巖手縣的花卷呱呱墜地。他是家里的* 個孩子,其父是當?shù)貎敉磷诜鸾虉F體的召集人,家里是經(jīng)營 當鋪和古裝店的,在當?shù)厮闶窍喈敻辉5募彝ァ?
當時的日本文壇上,夏目漱石、森鷗外等文學巨匠正當 紅,且正值日本兒童文學重要雜志《赤鳥》的創(chuàng)刊與興盛期。 宮澤賢治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學興盛、大家輩出的時代。
賢治自小就是個熱愛大自然的孩子。他喜歡植物,喜 歡昆蟲標本,喜歡采集礦石,并熱衷于制作標本。家鄉(xiāng)美麗 的大自然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日后大量出現(xiàn)在他的文學作 品中。
賢治小學時成績優(yōu)秀,但在那時的日本,家業(yè)是由長子繼承的,所以升中學時,祖父以繼承家業(yè)為由,反對他繼續(xù)求學,后來在父親的勸說下才得以升學。中學畢業(yè)后,父親 想讓賢治繼承家業(yè),但他厭惡經(jīng)商,一心想繼續(xù)求學。
1909 年,也就是賢治 13 歲那一年,他考入了盛岡中學, 從中學時開始,他便開始了短歌的創(chuàng)作,陸續(xù)在校刊上發(fā)表 短歌或小品文。后來去東京后,他開始熱衷于創(chuàng)作童話,以 各種主題寫下了許多豐富的作品,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童話,卻苦 于沒有機會發(fā)表。1921 年,他回到家鄉(xiāng),接任了稗貫農(nóng)業(yè) 學校 ( 現(xiàn)花卷農(nóng)業(yè)高中 ) 教師的工作,教授代數(shù)、英語、化學、 作物、肥料、氣象和土壤等各個科目。身為農(nóng)校教師的約 4 年時間也是賢治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他生前出版的*一 部詩集《春天與阿修羅》中的作品大多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
但緊接著,賢治遭遇了精神上的重大打擊,那就是妹 妹敏子的離世。敏子才思聰慧,是賢治人生中為數(shù)不多的 知音之一,是他信仰上的同伴。可惜敏子身患肺病,年紀輕 輕便離開人世。在敏子去世當日,他悲慟萬分,提筆寫下了《 永訣的早晨 》《 松針 》《 無聲慟哭 》三首詩。這三首詩后皆 被收入詩集《 春天與阿修羅 》中。其中《 永訣的早晨 》同《 不 畏風雨》一道,被譽為宮澤賢治詩歌中的杰作。
妹妹敏子去世后不久,賢治開始創(chuàng)作《 銀河鐵道之夜 》。1923 年,他再次去了東京,將童話的原稿交給弟弟清六,托 他交給《 婦人畫報 》,同年在《 巖手每日新聞 》上發(fā)表了《 冰 河鼠的皮毛 》等多篇童話。賢治對自己的文學才能十分自 信,他曾對友人發(fā)表豪言壯語,認為自己的童話若是出版,“會驚動文壇”。
宮澤賢治的童話是與眾不同的,既帶著強烈的幻想色 彩,用獨特的語言表達營造出一種令孩子們著迷的故事世 界,又跟普通的童話不同,有著深邃的思想和比較沉重的主 題,大量運用自然的象征物與情境,還飽含著對人和土地的 關(guān)懷。
除了童話以外,詩歌也是宮澤賢治創(chuàng)作的主要體裁,關(guān) 于賢治為何主要以這兩種體裁進行創(chuàng)作,日本著名評論家 梅原猛如此評價:“ 賢治并非是因為寫不了小說才來寫詩和 童話的。他寫詩和童話是出自自己世界觀的必然。對他而 言,動物、植物、山川顯然和人類一樣具有永恒的生命。而 揭示這些生命的真相,沒有必要采取只描寫人類世界的小 說這一形式……賢治并不想以童話來諷刺人類世界、改良 人類世界,而是以童話揭示人類應該怎樣與動物等天地自 然的生命立于親密的關(guān)系之上。”
賢治的文學博大精深,他知識廣博,愛好豐富,對哲學 與宗教、科學與教育、礦物與地質(zhì)、植物與農(nóng)學有著很深的 研究,他還愛好音樂,*喜愛貝多芬和巴赫等音樂家。他對 于音樂的熱愛,也使得他能創(chuàng)作出《 大提琴手高修 》這樣的 作品。這部作品后來被宮崎駿改編成了動畫片。詩人佐藤 惣之助是這樣給賢治的詩集《 春天與阿修羅 》寫推薦詞的, “ 這詩集*令我驚艷,因為他的詩完全沒有詩壇一般使用的 詞匯。不,連文學書上的任何一個詞匯都沒有。他用氣象 學、礦物學、植物學、地質(zhì)學寫詩。奇特、犀利、冷靜,無可比擬。是大正十三年度①*的收獲。”
宮澤賢治的作品極為獨特,充滿了別樣的魅力。他語 感敏銳,作品中常常出現(xiàn)獨特的擬聲詞和擬態(tài)詞,使用自己 獨創(chuàng)的比喻,還創(chuàng)造出人名地名,這成為宮澤賢治的一種獨 特魅力。
但是,賢治的作品,大多發(fā)表在一些不起眼的雜志上, 并未獲得文壇的關(guān)注。而且,他的大部分投稿皆遭到了拒 絕。1924 年 4 月,他出版了《 春天和阿修羅 》,同年 12 月出 版童話集《 要求多多的餐館 》。這兩部作品是他生前出版的 *一部詩集和*一部童話集,而且都是其自籌費用出 版的。據(jù)說童話集初版僅發(fā)行了 1 000 部,印刷后無人問 津,賢治只得向父親借錢回購了幾百本。
不畏風雨
1926 年,宮澤賢治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 就是在那一年,他辭去教職,在花卷市郊開始了獨居的生 活。白天他去附近開墾農(nóng)田,栽培蔬菜,種植花卉,夜晚便 讀書,寫詩,與音樂為伴。那一年的夏天,他創(chuàng)辦了私塾性 質(zhì)的“ 羅須地人協(xié)會 ”,指導農(nóng)民種田,為農(nóng)民提供幫助,開 始實踐“ 不畏風雨 ”的生活,一心只為奉獻。他不僅想要改 變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還想將他們從日本鄉(xiāng)村的貧困、愚昧中 拉出來,讓他們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富足。他獨自一人在① 即公元 1924 年。羅須地人協(xié)會奮斗著,每日都在過度辛勞中度日。他為農(nóng)民舉辦音樂會,教他們音樂,組建農(nóng)民樂團,為孩子們辦童 話朗讀會,排練童話劇等等。正如他在《 銀河鐵道之夜 》中 反復提到的那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天蝎一般,他自己 也正是為了別人燃燒著自己,直至生命*后一刻。
就這樣,賢治不斷奉獻著自我,近乎愚鈍、笨拙地活著。 在他后期創(chuàng)作的童話中,也常常出現(xiàn)這樣“ 笨拙 ”的人物, 但這些人物只是表面的笨拙,實際上是內(nèi)心追求“ 真正的幸 福”的人,是尋找“真正的道路”的人。正如《銀河鐵道之夜》 里的捕鳥人,為了救別人而落水的康帕內(nèi)拉一樣。賢治的 作品與他本身的人格,與他信奉的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事 實上,信仰、文學、農(nóng)業(yè),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三個主題。而 且“ 舍己為人 ”這一主題不僅限于人,而是包括世間所有的 生命。賢治相信一切生命的平等、崇高與自我奉獻,如《 信 件 》里那個可以呼風喚雨,卻舍棄自己的能力而被獵人捕 獲,*終成了佛的龍。
《 春天與阿修羅 》是他*重要的詩集,書中一共收錄了70 首作品,而*有名的作品是《不畏風雨》和《永訣的早晨》。 對于這部作品,宮澤賢治不以“詩集”稱之,而是在書封顯著 位置標注了“心象素描”幾個字。“心象素描”是宮澤賢治獨 創(chuàng)的概念。關(guān)于這一點,宮澤賢治研究者、哲學家谷川徹三 如此評價:“ 如在‘ 心象素描 ’之前創(chuàng)作的那些短歌( 和歌 ) 以及后來的文言詩所顯示的那樣,對賢治而言,古典的形式 是駕輕就熟的。之所以未采用那樣的形式,是因為他要捕捉的是若不用‘ 心象素描 ’的形式就無法捕捉的東西。并且他的確捕捉到了。” 宮澤賢治的人生原本是可以平平穩(wěn)穩(wěn)的,做家里的接班人,過富裕的生活,而他卻選擇了一條極為艱難的道路, 在風吹雨打中度日,始終辛勞潦倒。1933 年,他因突發(fā)急性 肺炎去世,年僅 37 歲。在臨終前,他仍惦念著自己的作品。 他將自己的文稿托付給了弟弟清六:“我把我的原稿留給你, 如果有哪家書店找來,想要出版的話,哪怕是再小的書店都 沒關(guān)系,交給他們出版。如果沒有的話就算了。”
他一直探求著“ 真正的道路 ”。在《 不畏風雨 》中,宮澤 賢治描寫出一個他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個所有人都能一 直平靜、和睦生活的世界,他向往的,是一個沒有“ 憤怒 ”與 “爭執(zhí)”的世界,這便是宮澤賢治的理想。
銀河中的那顆星
在賢治創(chuàng)作的童話中,《 銀河鐵道之夜 》是一個與眾不 同的存在。他*初是用鉛筆從“ 半人馬座之夜 ”的地方寫起 的,這部分被稱作“ *稿 ”,但*終只留下了*后的部分, 在第二稿、第三稿和第四稿里都能看到。之后又用黑墨水 進行了一次加工,然后又用藍墨水進行了謄寫,這就成了 “ 第二稿 ”。據(jù)研究者推測,*稿、第二稿的成稿時間大 約在 1924 年的秋天。過了一兩年,他用鉛筆進行了大幅修 改,之后用墨水謄寫了一部分,然后又用鉛筆進行修改,成就了“ 第三稿 ”。第三稿與前面兩稿有幾處大的不同。*后他用黑色墨水進行刪除,追加了*初的開頭部分,然后又重 寫了*后的結(jié)尾部分,使作品有了大的改變。這便是*終 的“ 第四稿 ”。因此,角川書店、筑摩書房等出版的《 銀河鐵 道之夜 》的版本都各不相同。宮澤賢治一直在修改這部作 品,直至生命*后一刻。這是他傾盡全力造就的作品,是他 創(chuàng)造的一個世界。
宮澤賢治在生前籍籍無名,死后卻被譽為“ 日本的安徒 生 ”,其作品被改編為動畫、電影等藝術(shù)作品,受到宮崎駿和 安房直子等人的大力推崇。他的詩歌《 不畏風雨 》早已成了 國民皆知的詩歌,而他也成為“國民作家”,成為故鄉(xiāng)巖手縣 一張亮眼的名片。
在童話集《要求多多的餐館》的序文中,他這樣寫道:
我們雖然沒有足夠的冰糖,卻能啜到清新潔 凈的風,飲到清晨美好的桃色陽光。
而且,我常常在田地里、在森林里,看見破 爛的衣服變成了*美麗的綾羅和鑲嵌著寶石的衣裳。
我,愛著這些純凈的食糧和衣裳。 我的這些故事,都是從森林里、從原野中、從鐵道上、從彩虹上、從月光中得來的。 當我獨自一人,走在槲樹林的青色黃昏里,當我顫抖著,站在十一月的山風中,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懷著這樣的念頭,我總是覺得,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我只是將它原原本本地記了下來。所以,這些故事里,或許有的對您有用,有 的也沒什么用處,而我卻難以分別。故事里也有 些莫名其妙之處,而這些地方,連我自己也弄不 明白。可是,我是多么希望,這些小故事中的點滴能成為您純凈的食糧啊!
這樣的文字,至今仍感動著我們。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 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個奇思妙想的幻想世界,更能看到現(xiàn)實。 請跟隨他的故事和文字,走進他的世界吧,一個創(chuàng)造于100多年前,卻將永遠繼續(xù)下去的世界。
魏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