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藥用植物志》第七卷是此套書的最后一卷冊,它也是一個較獨立的部分,主要記載伏牛山特有的冷背藥材品種。由于該部分與大宗藥材和道地藥材品種相比,產量小或不常用,藥用研究和記載也略顯貧乏,已有的研究成果也還不夠深入細致,有些民間利用值得進一步探索證實等。因此該卷收載記錄的38科43種植物中,就有24個是伏牛山特有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目錄中帶有木號標記的)。雖然這類品種內容不盡全面甚至有的資料很欠缺,然而我們希望盡最大的努力,提供一些冷背藥用植物的研究闡述,這將對該類野生資源的保護、利用和研發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伏牛山藥用植物志>第七卷是《伏牛山藥用植物志》第1~6卷的繼續。本卷伏牛山冷背藥材品種的調查撰寫,正是基于伏牛山野生藥材的基源和數量都處于全國前列的背景。然而隨著野生中藥材資源的萎縮和短缺,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的挑戰,如部分珍稀瀕危植物自身脆弱的生物學特性限制了它們的生存和繁衍,導致豐度不足;另外,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速發展,野生藥材生長環境遭到侵占和破壞后面臨滅絕的危險。例如,伏牛山產道地藥材北柴胡,目前其資源枯竭,幾乎難以尋覓。多年來,我們開展本地區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的專題研究,試圖通過對伏牛山地區特色藥用植物現狀的調查和種質資源收集工作,為本地藥材和珍稀瀕危藥用植物選育、遷地保護和繁育技術研究提供理論依據。以科學馴育替代野生中藥材,實現對瀕危藥用植物物種的有效保護,促進其可持續利用和繁衍,保護伏牛山區經濟環境良性循環。本卷所涵蓋的伏牛山藥用植物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包括我們已經研究的和已經被證實的一些變種或新的品種。
本書共35萬字。尹衛平教授負責統稿。其他作者撰寫字數分別為王新勝10萬字,鄭英麗10萬字,劉軍娜10萬字,劉坤5萬字,最后由尹衛平教授和高致明教授定稿,林瑞超教授主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此外,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尤其是還有更多研究工作有待深入探討,因此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在此對支持該書出版作出貢獻的所有人員,包括所有主要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