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具有促進生產發展、增加政府財稅收入、增加就業、增加經濟收入、擴大貨幣回籠等作用,并且隨著國內外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經濟效應將逐漸釋放出來。深入研究中國旅游業經濟效應,正確評估旅游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關于旅游業經濟效應的研究多限于定性描述,缺少定量分析。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列叢書:旅游經濟投入產出分析》在梳理旅游業經濟效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旅游業經濟效應的相關理論,并以《2002年中國投人產出表》和《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從收入效應、就業效應和產業關聯及波及效應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中國旅游業經濟效應。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列叢書:旅游經濟投入產出分析》適合經管類高年級的研究生,以及學者、政府和相關企業決策人員閱讀參考。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迅速發展,旅游業已經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各個方面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09年年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的頒布更是進一步肯定了旅游業的重要性,特別是其中明確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從總體上對我國旅游業有清晰的定位。這無疑是對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歷史性提升。
旅游業具有促進生產發展、增加政府財稅收入、增加就業、增加經濟收入、擴大貨幣回籠等作用。并且隨著國內外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經濟效應將逐漸釋放出來。深入研究中國旅游業經濟效應,正確評估旅游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旅游業經濟效應的研究目前多限于定性描述,缺少定量分析。本書以《2002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和《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為基礎,結合旅游業經濟效應的相關理論,分析旅游業的收入效應、就業效應和產業關聯及波及效應,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關于旅游業的乘數測算。本書以《2002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和《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從相關產業中剝離出旅游業,測算旅游業2002年和2007年的直接產出、間接產出和誘導產出,得出2007年旅游業產出乘數為3.15,即旅游業每增加1元的產出,將帶來總產出增加3.15元;2007年旅游業就業乘數為2.15,即每產生直接旅游業就業1人,帶來的旅游業相關行業就業人數為2.15人;旅游業綜合就業人數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38%。2002年的旅游業產出乘數為2.77,2002年旅游業就業乘數是1.77,旅游業綜合就業人數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7.83%。這表明旅游業的就業效應較為突出,對促進勞動力就業起到重要作用。
關于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本書對現行的計算方法進行了修正,提出用旅游業增加值的辦法來測算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以2007年為例,若用現行的方法,即旅游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幾來表示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2007年的旅游收入/GDP=4.39%。本書以《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對旅游業直接產出進行剝離,測算旅游業2007年的直接產出增加值/GDP=1.99%。用傳統算法計算得到的4.39%比用增加值測算得到的1.99%大了一倍以上,即傳統算法夸大了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關于旅游業的產業關聯效應。本書利用《2002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和《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提供的豐富資料進行相關測算,并得到如下結論:旅游業消耗系數大于分配系數,即旅游業的后向關聯大于前向關聯,說明旅游業發展對其上游產業的拉動能力較強;旅游業的影響力系數大于感應度系數,說明旅游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要大于其本身受到國民經濟發展影響后的拉動作用;旅游業的中間需求率小和中間投入率大,說明在很大程度上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其他產業的產品作為中間投入的生產要素,旅游業的發展會拉動其先行產業相關部門的發展;綜合關聯系數比較低,說明旅游業在整個經濟中的綜合影響力還是比較低,但2007年較2002年排名有所上升,也說明旅游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影響能力在提高。
關于旅游業的其他宏觀經濟效應如下:①關于消費效應。與其他行業部門相比較,2002年度和2007年度旅游業的最終消費系數都處于較高水平。這說明旅游業總產出中大部分用于消費,大力發展旅游業是刺激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②關于出口效應。旅游業的出口系數較低,說明中國的旅游業雖然對國外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國內旅游消費占據主導地位,其系數下降表明國內旅游消費主導地位的上升。③關于投資效應。當前中國旅游業經營效果較差,投資回報率較低,且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因此,旅游業對投資的吸引力可能在減弱,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挑戰。
結合以上對旅游業經濟效應的分析,本書對中國旅游業經濟發展中的八大問題進行了思考,包括旅游業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定位、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國內旅游的主體地位、旅游業的發展速度、旅游業的發展乘數、旅游業對內需的拉動作用、旅游業的消費比例、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并從以上八個方面提出了對策:主動出擊,加大旅游拉動內需;調整消費結構,促進旅游消費;發揮旅游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促進旅游就業;重點發展國內旅游業;加強旅游業產業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查看全部↓
第1章 導論
1.1 中國旅游業經濟發展現狀
1.2 旅游業經濟效應研究進展
1.3 研究內容與框架結構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第2章 旅游業經濟效應理論分析
2.1 旅游業經濟效應相關概念
2.2 旅游業經濟效應解析
2.3 旅游業經濟效應的測度理論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中國旅游業收入效應分析
3.1 數據來源與模型建立
3.2 旅游業增加值的測算
3.3 旅游業對國民經濟貢獻分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中國旅游業就業效應分析
4.1 數據來源與模型建立
4.2 旅游業就業貢獻測算
4.3 旅游業就業容量測算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中國旅游業產業關聯及其他效應分析
5.1 數據來源與模型建立
5.2 旅游業產業關聯效應分析
5.3 旅游業產業波及效應分析
5.4 旅游業其他宏觀效應分析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
6.1 中國旅游業經濟發展的思考
6.2 中國旅游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6.3 本章小結
第7章 研究的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