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歷史記憶的相關方法。書中將記憶方法與歷史信息相融合,引導讀者通過運用簡明的記憶技巧將重點歷史信息加以記憶,了解同時期歷史的環境背景,朝代較為突出的事件等。還選錄了中國自秦朝至清朝的50位帝王,按照朝代劃分,寫明了歷史年表、各朝代帝王在位時間、帝王執政時期的建樹及部分相關歷史事件等。
李滑曦睿,90后女生。“憶招壹曦”創始人。□008年首次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獲得少兒組總亞軍。之后繼續在記憶領域深造,□01□年在WMC中獲得兩個單項世界冠軍以及一個亞軍、一個季軍。□013年再次衛冕“快速卡片記憶”項目世界冠軍。十八歲認證IEAU“世界記憶大師”稱號及“世界記憶師導師”資格。
PART.1 公元前
□□章 秦朝
□□節 秦始皇/嬴政
第二節 秦二世/胡亥
第二章 漢朝(上)
□□節 漢高祖/劉邦
第二節 漢文帝/劉恒
第三節 漢景帝/劉啟
第四節 漢武帝/劉徹
第五節 漢宣帝/劉詢
第六節 新帝/王莽
PART.□ 公元
□□章 漢朝(下)
□□節 漢光武帝/劉秀
第二節 漢獻帝/劉協
第二章 三國
□□節 魏武帝/曹□<□r>第二節 魏文帝/曹丕
第三節 蜀漢昭烈帝/劉備
第四節 蜀漢后主/劉禪
第五節 吳大帝/孫權
第六節 吳末帝/孫皓
第三章 晉朝
□□節 晉武帝/司馬炎
第四章 隋朝
□□節 隋文帝/楊堅
第二節 隋煬帝/楊廣
第五章 唐朝
□□節 唐高祖/李淵
第二節 唐太宗/李世民
第三節 唐高宗/李治
第四節 圣神皇帝/武則天
第五節 唐玄宗/李隆基
第六章 宋朝
□□節 宋太祖/趙匡胤
第二節 宋太宗/趙光義
第三節 宋仁宗/趙禎
第四節 宋神宗/趙頊
第五節 宋徽宗/趙佶
第六節 宋高宗/趙構
第七章 元朝
□□節 元太祖/鐵木真
第二節 元世祖/忽必烈
第八章 明朝
□□節 明太祖/朱元璋
第二節 明成祖/朱棣
第三節 明英宗/朱祁鎮
第四節 明憲宗/朱見深
第五節 明武宗/朱厚照
第六節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第七節 明神宗/朱翊鈞【萬歷】
第八節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
第九節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
第九章 清朝
□□節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第二節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第三節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第四節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第五節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
第六節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乾隆】
第七節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
第八節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
第九節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
PART.3 收錄帝王信息記憶方法附錄
附錄一 簡記帝王年齡表
附錄二 中國50位帝王姓名及年號/廟號記憶方法
附錄三 簡記中國歷史朝代存在時間
中國歷史朝代存在時間記憶方法一覽表
《簡記帝王史》:
□□節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 十三統始
十三(十三歲少年帝王)
公元前□47年,秦莊襄王子楚(另有文獻所述為“異人”)駕崩,年僅13歲的嬴政被冊立為秦王,其即位時由于年少,尊秦相呂不韋為仲父,國政皆由呂不韋把持。
統(統一六國)
公元前□□1年,秦王嬴政耗時十年以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吞并六國,終止了戰國時代動蕩混亂的局面,一統天下。
始(始皇帝)
統一六國后,秦王嬴政自認為此等霸業亙古未有,“王”的稱號已然不能彰顯其尊貴身份。經思量,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兼采,稱為“皇帝”。又因是以“皇帝”尊稱的□□人,故為——“始皇帝”。
口訣聯想詞:
口訣記憶法:銀針失散,又同時找到了。
第二節 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 趙斯逼亥
趙(趙高)
趙高,本是戰國時期趙國后裔,流離至秦國,后入秦為宦官(這一說法存在爭議)任中車府令(現交通部部長),兼行符璽令事。因得秦始皇賞識,立其為秦二世胡亥之師,教以法律。其曾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阿法,按律當處于死刑,始皇嬴政卻特赦,免去其罪過、且復其原職。
“指鹿為馬”這一典故就是關于趙高當丞相后為區分異己而使用的政治手腕。
斯(李斯)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因“觀鼠”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故而辭任小吏,前往齊國拜于荀子門下,學□“□王之術”。后入秦國,受當時秦相呂不韋賞識。因獻離間六國君主之計,并以“先滅韓,以恐他國”的邏輯提出了吞并其他諸侯國的順序,而為嬴政所器重。佐于秦王。
逼(沙丘政變)
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在第五次出巡路上病倒,命趙高派使者發密詔傳位長子扶蘇,卻因趙高私心而扣下。七月丙寅,秦始皇駕崩于沙丘□臺(今河北廣宗西北太□臺),丞相李斯封鎖消息。趙高帶著始皇遺詔見隨行的胡亥,勸其取而代之。后策反李斯,唆使其與之同謀,改詔立胡亥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詔令送至上郡,以“不忠不孝”之罪名賜死扶蘇與蒙恬。
亥(胡亥)
胡亥為秦始皇第十八子,巨鹿之戰爆發后,趙高命其弟趙成與女婿閻樂以護駕名義,包圍胡亥,迫使他自刎。
口訣聯想詞:
口訣記憶法:虎孩打拳,招式比較hi□□。<□r> 第二章 漢朝(上)
□□節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霸三呂勝
霸(西楚霸王)
項羽,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省)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年少之時在街邊見秦始皇,因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被認定將有一番作為。其因為個人武力超群而享有盛名,是一位出色的武者,卻不是一位合格的王者(可參見其進入咸陽城后放任手下士兵為非作歹,以及因“一己私怨”火燒阿房宮的作為)。垓下之戰后,被劉邦的軍隊圍攻于烏江邊,終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茍活,自刎于烏江邊。雖有李清照用《夏日絕句》中“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描寫出一位有情有義,頂天立地,不肯茍且偷生的英勇形象,但“優柔寡斷”、“匹夫之勇”亦是后世評價其的主要用詞。
“霸王別姬”描述的是四面楚歌后,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的悲愴愛情。
三(三員虎將)
蕭何,□□,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秦末為劉邦心腹之一,輔佐其起義,史稱“蕭相國”。早期職務類似于現在后勤部長。劉邦打仗時,蕭何主要負責后勤保障,從頭至尾坐鎮陜西。劉邦成為天子后,任其為宰相。后期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善終。
張良,韓國(今河南省)人,秦末漢初杰出謀臣。早年有石橋撿鞋奇緣,后有博浪沙刺秦之勇,在鴻門宴中擔任重要角色——“墊后”,純屬有故事的男神一枚。職務類似于智勇雙全的參謀。協助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后,又協助呂后(呂雉)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晚年云游四海,頗為逍遙。
韓信,□□,淮陰(今江蘇省)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兵家四圣”因個人評定標準不同,故而一直存在爭議)。被后人奉為“兵仙”“神帥”。有胯下受辱的能屈能伸,有一飯千金的知恩圖報,還有背水一戰的孤注一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