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交換是一系列有目的地運用對話的方式,它能幫助人們在各種會議、工作坊、頭腦風暴環節中建立聯結,并最終達成期望結果的過程。在進行頭腦風暴時,經常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幫助人們真正傾聽他人的想法。作為個體,人們往往努力想讓自己的想法被他人聽到、被他人理解,卻不愿意花時間去關注他人的想法。這種動態特征給我們提出了真正的挑戰,就是如何在不同想法之間建立聯結,從而形成共識。
點子交換可以應用于許多不同的工作場景。本書前三章會介紹點子交換的方法及其背后的原理。在第四章之后,你會看到點子交換的方法應用于不同類型的會議,以及如何幫助達成各種會議目的。這些章節內容包括:創建愿景、問題解決、變革部署、創新和行動計劃。每一章都會以實際案例中運用點子交換的故事開頭,用故事的方式解釋說明點子交換在不同場景下是如何有效運作的。當點子交換的方法與其他溝通或引導的工具一同使用時將十分有效。書中舉例的創建工作坊或會議流程,將會進一步介紹和說明點子交換如何與其他工具結合使用。
本書最后一章的標題是“設計工作坊”。這章講述的是前幾章中討論的不同目標或各種會議類型如何與一天或幾天的工作坊進行組合應用。現在就讓我們開始簡要解釋一下什么是做決定,以及為什么點子交換比傳統頭腦風暴法更有效。
如何做決定
我愛吃冰激凌。事實上,每個周日的早餐我都會吃冰激凌。我太愛這個習慣了,以至于每周日早上我都會早早地叫醒我的兩個孩子,這樣他們就可以和我一起享用冰激凌了。我知道這個習慣對大部分人而言有些怪異,但是我有我的理由,而且這對我而言是有意義的。這是我做的決定,但它不是一個孤立且缺乏思考的決定。我有完整的信念體系支撐“每周日早上吃冰激凌”這一決定。
首先,我確信我喜愛冰激凌。這也可能是我最顯化的信念。
其次,我的孩子們喜愛冰激凌。我相信他們喜歡我的主意, 他們愿意每周日早上吃冰激凌而被早早叫醒,這讓他們感覺與眾不同。同時,我也相信我的妻子討厭我這個早餐給孩子們吃冰激凌的習慣。當我給孩子們遞上冰激凌,看到我妻子怪異的臉部表情時,我就確認了我的想法。我有強烈的預感:如果我每天都這樣做,她一定會十分生氣的,不過我很肯定的是早餐吃冰激凌這事如果只限于周日的話,我和我妻子還是會相安無事的。
關于這一習慣,我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在周日我有更多的時間來享用冰激凌。實際上,在正常情況下,一天中我可以吃好幾次冰激凌,但匆匆忙忙地吃冰激凌會讓我不舒服。最后一點,我確信吃冰激凌會變胖。因此,我選擇一周只吃一次且限定數量,以保持我矯健的身材。如果我們就“限量吃冰激凌”這一想法展開探索,我們也許會獲得一個全新的、完整的信念體系。它可能包括以下想法:我是誰?我該吃什么?我想以什么樣貌出現?健康對我意味著什么?
總而言之,我的信念包括以下幾點:
-
我喜愛冰激凌;
-
我的孩子們喜愛冰激凌;
-
我的孩子喜歡周日早上為了吃冰激凌而被叫醒;
-
我的妻子可能不喜歡我定期在早餐時給孩子們吃冰激凌的主意;
-
周日,我有更多的時間來享用冰激凌;
-
冰激凌會讓我變胖。
綜合考慮以上想法,我決定只在周日的早餐吃冰激凌。之所以做這個決定是因為這是最符合邏輯的決定,它綜合了我之前提到的所有信念和假設。做決定正是如此。對他人而言,在沒有內容背景的介紹下,一個“決定”聽上去或看上去有點傻乎乎的,但是,對于做決定的人而言,它完全符合邏輯,因為這個決定是與他龐大的信念體系保持一致的。
這又是如何影響團體做決定的呢?想象自己是學生旅行團隊的一分子,現在正在用傳統頭腦風暴法進行每天早餐吃什么的討論。每個人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面包、麥片、烙餅、培根或煎蛋卷等,每個人都不能指責他人的想法。當收集到團隊成員所有的想法后,對它們進行了優先排序,得出的結論是:早餐吃培根和麥片。不幸的是,這并不是個好決定,因為團隊中有兩個人對麥片過敏,還有三個人是素食者。
傳統頭腦風暴法之所以無效,是因為它無法創建各種想法之間的理解和找出各種想法背后的理由。傳統頭腦風暴法的規則要求不能對產生的想法進行評判,這使人難以了解他人的想法。為了做出更理想的決定,首先我們需要理解持有這些觀點和想法的人們背后的信念、價值觀和事實依據。點子交換的方法積極地鼓勵人們去探詢、聆聽、提問、發現他人的想法和觀點背后的邏輯與假設,幫助尋找共同的利益,支持團隊在收斂階段達成有效共識。這本書中的實踐案例將逐步展示點子交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