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債務危機重新點燃了有關金融力量的長期爭論,以及全球化世界中資本主義與民主之間令人擔憂的關系。本書回答了這些爭論的核心問題——為什么盡管危機頻頻發生,償還成本高昂,那么多債臺高筑的國家仍然繼續償還國際債務?
在本書中,作者對主權債務政治經濟學和國際危機管理展開了全面的調查。從現代歐洲早期興起的公共債務,到19世紀末的高度帝國主義及炮艦外交時代,再到大蕭條時期導致國際資本市場崩潰的主權違約潮,本書生動描述了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各個國家的債務危機情況,并對歐元區內部的動蕩——包括希臘短暫的反緊縮政府在2015年對其歐洲債權人的戲劇性屈服——給出了新的解釋。本書通過深入研究國際政府財政的長期歷史事件,并基于當代重要的三次主權債務危機的深入案例研究,讓人們對近期的全球資本主義變革和全球金融架構中根深蒂固的債務履約與執行機制有了新的認識。
本書描繪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全球金融圖景,展示了過去40多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深刻變革如何賦予私人和官方債權人前所未有的結構性權力,使他們能夠在危機時期施加緊縮措施,并強制借款人不間斷地還本付息,這給民主帶來了破壞性的社會后果和深遠影響。
通過對主權債務的政治經濟學和國際危機管理的廣泛歷史比較調查,回答了經濟學家們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回答的問題:為什么有這么多債務累累的國家即使在財政極其困難的時期仍然會繼續償還外債?我們如何解釋大蕭條之后如此高的債務人履約程度?為什么金融市場是一個“全球超政府”?通過什么方式擺脫債務負擔直至解除負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三駕馬車中的尷尬角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危機中不斷演變的作用?
本書意在發展在主權債務危機中金融結構性權力的一種動態理論,解釋債務人的抵制和社會及政治結果的變化,揭示私人債權人和官方債權人權力實際運作的確切機制,以及這種權力產生效力和失效的確切條件。同時作者提出了債務人履約的三種執行機制,識別了新自由主義時代的三個具體發展特征,之后回顧和復盤了各主權國家的償債和違約歷史,最后重點介紹了墨西哥、阿根廷和希臘的特殊案例。作者在書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創新觀點:主權債務問題有社會和政治屬性,“金融的結構性權力”發揮了重大作用,最終的結果是“富人獲得貸款,窮人獲得債務”。
導言??
第一節?? 主權債務之謎??
第二節?? 主權債務違約簡史??
第三節?? 為什么政府要償還債務??
第四節?? 債務人履約的三種執行機制??
第五節?? 國際危機管理的結果??
第一部分?? 主權債務理論
第一章?? 為何各國要償還債務??
第一節?? 聲譽:長期市場排斥的威脅??
第二節?? 制裁:資產扣押、貿易禁運和炮艦外交??
第四節?? 溢出成本:銀行擠兌、私人借貸和產出損失??
第二章?? 至關重要的政治經濟學方法??
第一節?? 關于單一代理人假設的問題??
第二節?? 區分償付意愿和償付能力??
第三節?? 走向違約的政治類型??
第三章?? 金融的結構性權力??
第一節?? 企業權力與現代國家??
第二節?? 國家的結構性依賴??
第三節?? 世界經濟的金融化??
第四章?? 三種執行機制??
第一節?? 債權人卡特爾施加的市場規則??
第二節?? 官方債權人的有條件貸款??
第三節?? 國內精英的橋梁作用??
第二部分?? 主權違約簡史
第五章?? 負債國的形成??
第一節?? 公共債務的興起??
第二節?? 有爭議的償債政治
第三節?? 國際貸款的出現??
第六章?? 金融國際化??
第一節?? 19世紀20年代的國際債務危機??
第二節?? 高度帝國主義時代的主權違約??
第三節?? 20世紀轉向炮艦外交??
第四節?? 大金融集團的結構性權力??
第七章?? 從大蕭條到金融抑制??
第一節?? 20世紀30年代單邊暫停償債??
第二節?? 三種執行機制的失效??
第三節?? 主權債務與違約史的啟示??
第三部分 失去的十年:墨西哥
(1982—1989年)
第八章?? 銀團貸款與債權人卡特爾??
第一節?? 集中和相互關聯的借貸結構??
第二節?? 債權人卡特爾的可信威脅??
第九章??20世紀80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凱旋”??
第一節?? 局勢失控
第二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集體債權人”和市場規則執行者??
第十章?? 銀行家聯盟的崛起??
第一節?? 對于外債的對立立場??
第二節?? 銀行家聯盟的反擊??
第十一章?? 富人獲得貸款,窮人獲得債務??
?? 第一節?? 回旋余地大幅減少??
?? 第二節?? 布雷迪協議和債務危機的解決??
?? 第三節?? “富人獲得貸款,窮人獲得債務”??
第四部分?? 重大違約:阿根廷
( 1999—2005年)
第十二章?? 常規中的例外??
?? 第一節?? 危機爆發前的國際貸款??
?? 第二節?? 集體行動問題的回歸??
第十三章??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模范兒童到任性的學生??
?? 第一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危機中不斷演變的作用
?? 第二節?? 接受違約的必然性??
第十四章?? 金融國度的興衰??
?? 第一節?? 金融國度的特權地位??
?? 第二節?? 合法性危機和反緊縮抗議??
?? 第三節?? “他們都必須走!”??
第十五章?? “即使在違約時依然有錢可賺”??
?? 第一節?? 為政治開辟一個難以想象的空間??
?? 第二節?? 內斯托爾·基什內爾和2005年的債務重組??
?? 第三節?? “即使在違約時依然有錢可賺”??
第五部分?? 梭倫的幽靈:希臘
(2010—2015年)
第十六章?? 歐元區金融的權力??
?? 第一節?? 金融市場是一個“全球超級政府”??
第二節 信貸終端的可信威脅
第十七章?? “臨時措施”剖析??
?? 第一節?? 2010年希臘第一次救助計劃??
?? 第二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三駕馬車”中的尷尬地位??
?? 第三節?? 危機的第二階段和歐洲央行的作用??
第十八章?? 當權者開始插手??
?? 第一節?? 政治和金融精英的糾葛??
?? 第二節?? 內部“三駕馬車”的地位強化??
第十九章?? 希臘債務的社會化??
?? 第一節?? 希臘債權人構成的轉變??
?? 第二節?? 私營部門參與債務重組的贏家和輸家??
?? 第三節?? 極度不平等的調整成本分配??
第二十章?? 雅典之春的失敗??
?? 第一節?? 開場白:第三種機制失效??
?? 第二節?? 僵局:被排除在外國融資之外??
?? 第三節?? 分歧:激進左翼聯盟在債務問題上的內部沖突??
?? 第四節?? 高潮:“我們低估了他們的力量”
結論??
?? 第一節?? 擺脫負擔??
?? 第二節?? 扼殺民主??
?? 第三節?? 解除負擔??
?? 第四節?? 咬緊牙關??
?? 第五節?? “收回控制權”??
附錄?? 關于方法學
注釋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