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依托多年研究積淀及農業走出去實踐,圍繞保持戰略定力、統籌謀劃、國家推動、支撐保障、實踐探索等內容,深入分析走出去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剖析農業走出去的基本特點和客觀規律,推演農業走出去的原理程式和邏輯脈絡,搭建農業走出去“宏觀方略+中觀舉措+微觀寫實”的立體框架,為政府決策、企業投資、科學研究等提供指引借鑒。
融合中國農業走出多年研究幾點與理論沉淀。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信撰寫?粗袊r業如何走出國門,影響世界。
楊易,男,1960年生,農業農村部前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主任、研究員,現任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從事農業走出去研究咨詢和管理工作十余年,與國內眾多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以及多個國際涉農組織和發展援助機構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在農業對外投資合作、國際發展援助、農業對外交流合作、外資利用等領域有深入研究;牽頭組織完成“十三五”農業對外合作規劃、境外農業資源開發合作發展規劃、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等多項國家農業對外合作的頂層設計文件,以及十余個省市的農業走出去戰略規劃,形成農業走出去機制、政策、模式、產業、國別等研究課題近百項。
序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保持戰略定力,謀劃農業走出去長遠發展
第二篇 統籌謀劃
第二章 頂層設計是農業走出去戰略指引
第三章 兩個布局是農業走出去的目標定位
第四章 重大項目是農業走出去的關鍵載體
第五章 項目可研是農業走出去的決策依據
第六章 大型企業是農業走出去的主要力量
第三篇 國家推動
第七章 政府部門是農業走出去的職能保障
第八章 多雙邊合作是農業走出去的穩定器
第九章 對外援助是農業走出去的資源協同
第四篇 要素作用
第十章 政策是農業走出去的有形手
第十一章 金融是農業走出去的助推劑
第十二章 信息是農業走出去的指南針
第十三章 人才是農業走出去的核心力
第五篇 實踐探索
第十四章 案例解析為農業走出去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跋
附錄
序
走出去與引進來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兩面鏡子。從國民經濟各領域 大幅度引進來,到鼓勵支持各行業走出去,反映的是我國經濟實力的 整體提高和生產要素、資本積聚的不斷增長。隨著深度參與經濟全球 化,中國對外投資逐漸遍布世界各地。在走出去的大潮中,農業是起 步晚、起步慢、起步難的領域之一。但在面臨艱難險阻時,涉農領域 各級主體堅持不忘初心、勇攀高峰,在前進道路上開辟了廣闊天地, 一批急先鋒、先遣隊、主力軍涌現出來,共同營造了來之不易的良好 局面。
回顧走出去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中央對農業走出去高度 重視,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 的重大舉措2007年,中央_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快實施農業,走 出去'戰略”,之后逐步明確了農業走出去要“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 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建立 穩定可靠的進口糧源保障體系,提高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動農業走出去做出重要 指示,為做好農業對外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尤其自2014 年以來,以原農業部為牽頭單位、18個成員單位參與成立的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統籌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力量,相繼出臺了三個 頂層設計文件,提供戰略指導規劃,協同各類機構為走出去主體創設 發展環境,全國各省陸續掀起了農業對外合作熱潮。
然而,從國家戰略層面推動農業走出去不過十幾年時間,市場 主體依然薄弱,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政府推動尚顯乏力,農業走出 去仍處在摸索規律、探尋路徑、壯大實力、有效競爭的初級階段。 我們縱觀這十幾年農業走出去的發展歷程,看到了成功的經驗,也 看到了失敗的教訓;其積累了成熟的推廣模式,也顯露了存在的突 出問題。與此同時,國內同行對農業走出去的理解還存有分歧,對 其目標作用和原則方法等尚無統一認識。農業走出去到了爬坡躍坎 的關鍵階段,亟須我們進行系統梳理并深入思考謀劃,這正是我們 寫作本書的初衷。
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我們對農業走出去的認識和理解不斷深化。 從實踐層面上看,中國農業走出去是國家走出去戰略的組成部分,是 為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 源,有領導、有步驟地推動和支持一批有實力、有比較優勢的企業, 利用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到境外開展投資和跨國經營。從戰略層面 上看,當前我國農業走出去主要是為了配合國內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改善農業發展環境,統籌利用各種資源,擴大市場空間,緩解供需矛 盾,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從戰術路徑上看,我國農 業走出去主要是以政府為引導,以市場為導航,以培育大型跨國企業 集團為手段,構建農業對外投資全產業鏈體系,提升中國農業的全球 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從外溢功能上看,我國農業走出去要與合作國 共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助力打造互利共贏的新 型國際合作關系,為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新形勢下,農業已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的重要內容,是世界各國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重 要領域,也是落實中國方案、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路徑, 這為農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帶 一路'建設要牢牢把握重點方向,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 目,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切實推進統籌協調,堅持陸海統籌, 堅持內外統籌,加強政企統籌……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促進生產要 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盵 人民 H 報海外版.建設“一帶一路”,中國緊抓落實[EB/OL], (2017-07-17). http://www.xinhuanet.
com/silkroad/2017-07/17/c_129657275.htm.]
因此,本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 依托多年研究積淀及農業走出去實踐,圍繞保持戰略定力、統籌謀劃、 國家推動、支撐保障、實踐探索等內容,深入分析走出去過程中的關 鍵因素,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剖析農業走出去的基 本特點和客觀規律,推演農業走出去的原理程式和邏輯脈絡,搭建農 業走出去“宏觀方略 中觀措施 微觀寫實“的立體框架,為政府決 策、企業投資、科學研究等提供指引借鑒。
理論思考來源于實踐探索,同時又指導具體實踐。我們希望透過 現象看本質,由問題表面探背后根源,由認知層面尋理論高度,由表 及里、由淺入深,以國家層面推動農業走出去的戰略角度去思考,從 而提出基本方略,以期構建農業走出去的集成創新體系。
簡而言之,農業走出去要在深入了解各國資源、技術、產業、市 場等方面的優勢和劣勢的基礎上,加強發展戰略、發展規劃、機制平 臺、具體項目的對接,按照“資源是定位器、市場是導航燈”的思路, 明確合作的重點區域、國別、產業、項目和實施主體等五大要素,提 供政策保障、機制保障、主體保障、服務保障等四重保障,全方位立 體化推進頰對外合作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農業走出去還需各界同人戮 力同心、攻堅克難,咬定青山不放松,勇抓機遇再立新篇。當今世界 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農業走出去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 戰,希望本書可以為正在從事以及未來有意開展農業走出去的主體提 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攜手共促農業走出去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