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北京電視臺《財經鋒匯》欄目開播三年來的精品節(jié)目,包括宏觀經濟趨勢、百姓生活相關的國家政策解讀,涉及經濟改革、金融、理財、養(yǎng)老、創(chuàng)業(yè)等多個方面,通過研討與中國經濟架構的頂層設計相關聯的國內、國際事件、話題和民生故事,來反映出新銳的評論和意見。以特有的價值視角來關注全球視野中與中國當下改革開放、和平發(fā)展主題密切相關的事件和結點;透視本質,以經濟分析工具為主,輔以歷史和社會學方法,抽絲剝繭探討問題,提出應變之策等。
1、聚集國內一流的財經學者、企業(yè)家,直擊財經熱點,激情碰撞!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熱門欄目《財經鋒匯》三周年紀念讀物,為普通大眾揭開財經面紗,關注民生、關注財經生活。告訴你財經新聞怎么看!怎么辦!
2、關注財經、民生、理財、養(yǎng)老、醫(yī)保、創(chuàng)業(yè)、環(huán)保、互聯網等38個熱點財經話題。林毅夫、宗慶后、曹遠征、曾剛、杜葵等116位經濟學者、企業(yè)領袖傾心解讀;
3、國內一流的財經智庫支持,曹遠征等63位國內一流的財經學者,組成最豪華財經智囊陣容;
4、最熱門的財經話題:匯率戰(zhàn)、自貿區(qū)、城鎮(zhèn)化、財稅改革、外匯儲備、戰(zhàn)略能源、中國制造......解讀經濟政策,思考頂層設計!房價走勢、霧霾肆虐、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改革、黃金、旅游、博彩......關注民生變革與機遇!互聯網理財、在線教育、大數據、電商、眾籌、保險、OTO、創(chuàng)業(yè)........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變局!
5、北京電視臺《財經鋒匯》欄目組三周年傾力巨獻.
《財經鋒匯》,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談話類財經節(jié)目,高端、專業(yè)、全球視野,做趨勢的先導,做意見的平臺,財經事件的深度思考,財經人物的深刻剖析,財經政策的深入解讀。一個具有高度、廣度、深度和溫度的談話類電視財經節(jié)目。
《財經鋒匯》智庫委員會成員曹遠征、許善達、林毅夫、宗慶后、曾剛、杜葵等從中國利益出發(fā),客觀看待全球變化,站在全球角度考慮中國利益,凸顯財經頻道的國際視野。
PART1 頂層設計的思考,解讀經濟政策.................................... 1
有效市場需要有為政府 .................................................3
唱空中國背后的思考 .................................................. 12
新型城鎮(zhèn)化之路...........................................................21
上海自貿區(qū)帶來的改變.................................................35
中國資本市場 新“國九條”解讀..................................44
關于銀行高利潤的爭論.................................................52
財稅改革與消費房產誰先行...........................................62
3 萬億外匯儲備:從藏匯于國到藏匯于民........................71
匯率戰(zhàn):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79
貨幣戰(zhàn)來襲..................................................................90
稀土戰(zhàn):爭奪資源定價權..............................................102
美國制造“東山再起”,中國制造如何走下去...................113
PART2變革與機遇...............................................................123
北京霧霾如何治理.....................................................125
房產稅與高房價的博弈...............................................134
養(yǎng)老金差距誰來補......................................................143
養(yǎng)老金并軌動真格......................................................152
“以房養(yǎng)老”怎么養(yǎng)...................................................160
大病醫(yī)保新政思考......................................................169
急診科女超人辭職:醫(yī)療體制的反思.............................181
瘋狂的黃金................................................................190
定制旅游...................................................................199
體育博彩“陰謀論”.....................................................207
宗慶后的新商業(yè)邏輯...................................................215
PART3 大趨勢的邏輯,互聯網時代的變局...............................225
互聯網金融的潛在危機................................................227
騰訊、百度、阿里的互聯網金融戰(zhàn)................................237
在線教育的碎片化學習................................................246
面對電商,傳統(tǒng)百貨何去何從......................................255
“雙十一”購物消費背后的洗牌...................................265
眾籌,在互聯網上化緣................................................274
保險行業(yè)的變革:互聯網保險......................................282
比特幣:一場數字貨幣戰(zhàn).............................................291
誰是大數據時代的主角................................................301
超級電視:客廳里的顛覆者..........................................310
創(chuàng)客時代:3D打印機..................................................319
互聯網思維賣房..........................................................327
餐飲業(yè)的O2O.............................................................336
90后創(chuàng)業(yè)浪潮的背后................................................... 345
草根創(chuàng)業(yè)如何孵化........................................................355
北京霧霾如何治理
北京進入雨季的時候,霧霾天似乎遠離了我們,但事實真這么樂觀嗎?霧霾的根本原因在于舊有的經濟增長模式,根治起來非一日之功,治理霧霾,國外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政府、企業(yè)、個人,都該做些什么?
視角一:環(huán)境保護和經濟發(fā)展是否矛盾
夏天的北京,霧霾天時隱時現,冬春之交的霧霾似乎已遠離北京。然而 2014年7月上旬,北京再度出現PM2.5污染問題。北京市環(huán)保局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北京全年PM2.5來源中,區(qū)域傳輸約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占 64%~72%,本地污染源主要由機動車、燃煤、工業(yè)生產、揚塵等組成,其中機動車尾氣排放最大,占31.1%。北京正式監(jiān)測PM2.5以來,2013年1至4月出現了15次污染過程,重污染天共 31 天,占全年58 天的一半以上。
伊 博:入夏后霧霾確實有所好轉。北京 PM2.5 污染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特征,比如春冬季節(jié),全市PM2.5 濃度會比較高,主要由于燃煤污染集中在冬季,此外冬季也容易發(fā)生一些靜穩(wěn)逆溫的不利于氣象擴散的條件。
北京市PM2.5來源,機動車尾氣排放占31.1%,其實是把本市內部分做到百分之百再去平衡各個比重所占的比例。從這個來源看,機動車已經成為北京市本地排放的一個最主要問題。畢竟北京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540萬輛,這個基數很大,而且機動車尾氣中的一些有機物或元素碳,本身就是PM2.5。第二,在PM2.5形成中,有一種二次污染的形成,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fā)性有機物,恰恰是二次污染的前體物或者催化劑。第三,機動車也是道路交通揚塵的一個主要來源。PM2.5 的成因中,機動車確實占了很大一部分。
有人覺得保護環(huán)境可能會制約經濟發(fā)展,我不這么認為。經濟發(fā)展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這點和保護環(huán)境的本意一致。兩者之間并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張 瑩:從2010年到2014年的月度數據來看,北京PM2.5濃度最高時在冬季,可能會超過90微克每立方米,夏季可能有70多微克每立方米,呈現出季節(jié)性變化趨勢。
2013年底,中科院發(fā)布了北京PM2.5數據,與北京市環(huán)保局發(fā)布的數值出入非常大,其中汽車尾氣排放只占4%。當然這個數據引起了質疑,從國際經驗看,汽車尾氣、工業(yè)排放和揚塵應該可以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所以汽車尾氣排放占了第一,毫無疑慮。
在治霾成本方面,目前可能沒有一個很精確的數值,畢竟治污治霾,需要涉及多領域投入。但有些成本是可見的,比如關停小火電,可能導致一些落后或者產能高污染的工廠以及與其相關的行業(yè)職工的轉移,這些都可能影響到經濟增長。
韓曉平:霧霾近來有所減弱,除了季節(jié)性因素,還有近來整個經濟形勢趨緩的原因,河北有很多高耗能、高污染企業(yè)相繼關閉,這兩個原因是最直接的。
在霧霾形成的原因中,機動車尾氣排放占到第一位,這點我不太認可。北京機動車所用油已經是國五標準,不大可能會有這么大的污染。
治霾固然需要成本,有人因此覺得環(huán)境保護和經濟發(fā)展有矛盾。記得前不久,我去了河北唐山南浦縣的申家村,當地農民以前一家要燒兩噸煤和很多柴火,現在用天然氣采暖、洗澡、做飯,平均費用反而減少了。一個采暖期,每家一年大概400多方氣,按照一方氣兩元三毛五來算,也就一千元左右,可是一噸煤卻將近一千元。而且,我們還需要去比較兩者帶來的其他長遠收益,比如對健康的影響,對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等。當所有這一切都考慮進來后,大家會發(fā)現,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之間沒有沖突。
視角二:如何借鑒國際治霾經驗
半個世紀前,倫敦深受霧霾之害。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圍高濃度的倫敦霧霾,在短短幾天內導致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之后數月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這一事件促使英國痛下決心治理霧霾。1956年英國出臺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清潔空氣法》,規(guī)定城鎮(zhèn)使用無煙燃料推廣電和天然氣,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發(fā)電廠和重工業(yè)設施遷至郊外等。20世紀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業(yè)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英國政府又采取了征收“交通擁堵費”、限制汽車尾氣排放、推廣使用無鉛汽油、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等措施應對。倫敦用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才擺脫“霧都”的稱號。倫敦之外,洛杉磯、東京等國際大都市在發(fā)展過程中,都曾經歷過嚴重的大氣污染,之后得到治理。這些國際經驗,北京能借鑒嗎?
張 瑩:作為最早的工業(yè)化國家,英國處理空氣污染的整個進程也不是一帆風順。首先,英國用立法體系去保障執(zhí)行和治理的權威性。第二,英國在一些市場機制的使用和施行上做了有益的嘗試。現在英國倫敦看似已經遠離“霧都”,其實到目前為止,在所有歐洲的大型城市里,倫敦仍然是空氣質量最差的一個。
北京的區(qū)域傳輸特點比較顯著,這是和倫敦、加州這些地區(qū)的區(qū)別。在這種情況下,北京要治理污染,可能還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加以摸索。其實我國也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奧運期間,北京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關停部分企業(yè)、限號等,所以那段時間污染問題有點趨緩。但是,奧運會結束后,生活生產趨于常態(tài),問題重新出現。其實答案很明顯,北京應該再重新采取這些措施。當然,其間面臨的阻力以及需要付出的代價,這可能是決策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北京現在的空氣污染,可能混合了英國、美國、日本各種空氣污染和大氣顆粒物的成分,非常復雜。而且北京還有些不同,相較其他城市,北京人口基數大、人口過度集中、污染氣體排放水平高。近幾年,整個北京市經濟總量和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其他發(fā)達國家城市從未出現。所以,北京環(huán)境治理起來,并沒有想象中樂觀。
韓曉平:英國的治理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污染治理,治理對象以煤為主,主要是二氧化硫,包括人為鍋爐房的改造。但是直到1967 年發(fā)現北海油田后,治理才起到根本性作用,并在短短7年內治理成功。第二階段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污染治理,方法包括汽車減排、進城稅等。現在進行到了第三階段。所以,英國治理環(huán)境是個漸進過程,而中國最麻煩的是,要把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出現的問題一起治理,所以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復雜。
除了倫敦外,加州也是很典型的污染城市。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加州的污染以汽車尾氣污染型為主,加州執(zhí)行了非常嚴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現在北京的執(zhí)行標準也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歐五標準的汽車,氮氧化物的排放跟加州目前執(zhí)行的標準完全一樣,油位基本一樣。但是,為什么空氣質量還不見好轉?主要問題還在于周邊環(huán)境的污染。奧運會期間,關閉了周圍幾百公里的工廠,同時實施其他措施,比如單雙號限行,減少50%的車輛,政府機關的車也不開。現在,限號政策只能減少大概20%的車輛,而且這些年機動車還在不斷增加。
大家都認為霧霾很難治,需要很長的時間。其實,從發(fā)現問題到開始找到解決方法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可能需要 80% 的時間,一旦找到方法后,可能只要6年左右就能解決問題。英國是最典型的例子,1967年、1968年開始開發(fā)北海油田,以氣代煤,發(fā)展核電,用了七八年時間就解決了煤污染問題。只要下定決心,不說全國,至少京津冀地區(qū)在三五年就可以見效。
伊 博:北京在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可以說正在借鑒或者準備借鑒英國的成功經驗,包括立法、多部門控制以及機動車污染的防治等。北京在全國率先發(fā)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這是繼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俗稱的“國十條”發(fā)布后,第一個城市發(fā)布的省級《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北京也實施了京五排放標準的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油品標準,這是向歐美的排放標準學習。
國家發(fā)布的“國十條”對北京市提出了要求:從2013年到2017年,利用5年的時間把PM2.5的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在全世界來講,這速度算是比較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