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市民化:意愿與能力的匹配(現實格局、分層路徑與政策設計)》分為三個部分,共收錄前期研究的文章10余篇,主要分為農民工市民化的現實格局(制度供求與現狀困境)、分層路徑(意愿與能力的匹配)與政策設計(政策需求與服務供給)三個部分。
《農民工市民化:意愿與能力的匹配(現實格局、分層路徑與政策設計)》通過探討農民工市民化的意愿與能力匹配、政府服務供給與農民工的政策需求等問題,來探索農民工市民化的分層路徑和實現機制,建立合理的公共服務供給成本分攤機制,以期破解阻礙農民工市民化進城的“癥結”所在。
前言
I.現實格局——制度供求與現狀困境
1 農民工市民化的現實格局:現狀與困境
一、農民工市民化的分層路徑與實現機制:基于文獻的梳理
二、農民工市民化的程度測算與制度供求:需求可識別模型
三、“再認識”農民工市民化的現狀:回歸“現實”
四、“再出發”農民工市民化的困境:破解“癥結”
五、農民工市民化的演進機理和生成邏輯:耗散結構理論
Ⅱ.分層路徑——意愿與能力的匹配
1 代際視角下農民工轉戶意愿的經驗分析
一、代際視角下農民工轉戶問題的由來
二、農民工代際特征的描述
三、代際視角下農民工轉戶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2 人力資本、地緣特征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
一、文獻回顧:人力資本、地緣特征與農民工市民化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三、數據說明、調查區域與樣本特征
四、計量檢驗:來自江西的經驗證據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3 農民工留城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一、“農民工留城”問題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與文獻綜述
三、農民工留城意愿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4 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對市民化意愿的影響
一、聚焦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
二、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的描述
三、實證檢驗——結構方程模型
四、結論與啟示
5 稟賦特征、行為認知與農民留城意愿——基于代際差異視角
一、稟賦特征、行為認知與農民留城問題
二、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三、樣本來源和基本描述
四、代際農民特征與留城意愿
五、農民留城意愿代際差異影響因素
六、結論與對策建議
Ⅲ.政策設計——政策需求與服務供給
1 農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優先序研究
一、農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問題的提出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描述
三、農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優先序分析
四、農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影響分析
五、結論與啟示
2 市民化進程中農民工參保意愿分析
一、農民工參保問題的由來
二、理論基礎與理論模型
三、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
四、農民工社會保險參保情況
五、農民工參保模型的實證分析
六、結論與建議
3 農民工社會保險需求優先序研究
一、農民工社會保險需求優先序問題的提出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描述
三、農民工社會保險需求優先序實證分析
四、簡要結論與啟示
4 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企業公共服務的供給研究
一、公共服務供給問題的由來
二、相關理論基礎
三、企業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評價
四、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
五、政策建議
后記
索引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