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中美經貿摩擦全面升級,產業發展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的國際背景下,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歷史階段下,針對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戰略部署,對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路徑和政策方略所進行的系統性研究。本書特色鮮明,深刻剖析了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特征和價值增值模式,系統分析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布特征、低端鎖定效應和突破機制,并在產業升級理論框架下,從產品升級、技術升級、功能升級和跨產業升級四個方面全面闡述了現階段中國產業實現全球價值鏈躍遷的基本路徑,最后從打造鏈主、苦練內功、全球布局和開放融通四個方面提出了政府推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政策方略與政策建議。本書全景式揭示了中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理論依據、現實路徑和政策體系,是破解當前中國產業全球價值鏈提升難題的一部力作。
適讀人群 :各級政府決策機構相關人員、經濟研究人員、經濟院校教師及學生 本書是肖興志教授承擔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研究課題的拓展和深化。本書在對全球價值鏈相關概念進行界定以及明確我國現有產業定位的基礎上,尋求破解技術創新不足、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業供給不足等阻礙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思路,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完善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言中都提出了現階段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意義。且當前中美經貿摩擦加劇,此時為中國制造業指明全球價值鏈的攀升路徑無疑既有重大的理論意義,也有明確的現實價值。
肖興志,經濟學教授,經濟學博士,東北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會長,產業經濟學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省委省政府咨詢委員;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家級人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等期刊發表論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東北地區創新要素結構分析與優化對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世界產業發展新趨勢及我國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跟蹤研究”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專項課題等項目,主編《產業經濟學》等教材,出版《中國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調整研究》《中國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跟蹤研究》等著作。
第一章 導論
研究背景
相關研究回顧
研究意義與價值
研究邏輯與結構
第二章 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特征及其價值增值模式
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高技術水平特征
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產品品牌特征
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生產標準話語權
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制造業服務化特征
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價值增值模式
全球典型制造業大國比較
第三章 中國制造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布特征
中國制造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測算模型與方法
中國制造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特征
中國制造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中國制造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布特征的總結
第四章 價值鏈低端鎖定效應及其突破機制
價值鏈低端鎖定的形成原因
特定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的癥結分析
突破價值鏈低端鎖定的攀升路徑與機制設計
第五章 產品升級: 對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產品的替代策略
拓展產品功能
打造產品品牌
提升科技學習能力
培育國內高端市場
實施進口替代戰略
第六章 技術升級: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及優先發展策略
培養引進大批具有全球視野的高端人才
推進基于全球價值鏈的海外并購戰略
探索逆向研發外包
促進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升級
第七章 功能升級:創新要素配置、高端嵌入與制造業服務化轉型
嵌入全球價值鏈對功能升級的影響
全球價值鏈中功能升級受阻的原因與后果
推動制造企業實現功能升級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突破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實現功能升級的可行路徑
第八章 跨產業升級:跨產業融合實現產業升級的基本模式和一般規律
全球價值鏈中實現跨產業升級的模式與條件
全球價值鏈中實現跨產業升級的經驗事實與基本特征
全球價值鏈中中國產業實現跨產業升級的現實選擇
第九章 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政策方略與政策建議
打造鏈主:重構全球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苦練內功: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全球布局:推進互惠共贏產業合作新機制
開放融通: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