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演員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和巴黎時尚博物館館長奧利維爾·塞拉德Olivier Saillard曾連續三年在巴黎做了三場行為藝術表演——主題是人與服裝之間的關系。《不可思議的衣櫥》是為彌補錯過這三場精彩表演的讀者的遺憾而出版的。
英文原版是分成了3本,每本100頁,中文版將其合成了1本,開本和頁碼基本沒有變化。其中一本(一個章節),原名是CloakroomVestiaireobligatoire。Cloakroom和Vestiaire這兩個詞一個是英文一個是法文,都是衣帽間的意思。而obligatoire是一個法語,有強制強迫的意思。書名前兩個此首字母都是大寫,第三個詞確是首字母小寫。這個外文書名有點文字游戲的味道——從書名就可以看出它有行為藝術的味道——這些,用中文無法翻譯,故只能在內容簡介中與大家分享。中文翻譯成“衣帽間”,名字沒有問題,但缺少了一點行為藝術的調調。我們曾想過,要不要叫“衣物存放處”用不同的顏色或字體標明存放這個動作,但這樣又顯得刻意,而且中文里的“衣物存放處”總會讓人不禁聯想到學校體育課或健身房的更衣室……
《不可思議的衣櫥》是獻給愛做“白日夢”的朋友們的,你能在衣櫥里發現“存在與價值”,也能在世界任何地方發現它。
“時尚的轉瞬即逝是相當殘酷的。
當服裝不再被穿著的時候,它們還能被看作真正的存在嗎?
一件衣物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博物館里,更體現在我們身體對衣物的感受與表達。
我們做出了一條禮裙,只不過這是一條并非“深受人們喜愛”的裙子,它是可以 屬于任何人的。與你可能猜到的不同,時尚的歷史只是將過去特定的部分拼湊起來。我們發現一條裙子越簡單纖細,甚至趨于平庸,它的表現力會越強。”
特別提醒
《不可思議的衣櫥》不會是一本會讓你覺得特別舒適的書。
它的排版就會讓一些人覺得不適,設計師刻意用字距、不尋常的標點表達一種“親密又拘謹”的感覺——就像服飾帶給我們的感受——既保護著我們,有限制著我們。
書中的標點和我們日常在書中里見到的標點也有所不同,每一個標點都是設計師刻意做上去的。
部分標題字、頁碼設計師用特殊油墨做了部分筆畫疊加效果——就像微微傾斜的光線照在一個字上投下的一點點淺影,并非是四色套印不準確。
全書的油墨是特別定制的,色彩鮮亮但平淡無光澤(啞光效果)——既讓你感受到五彩繽紛的色彩,又不希望你被色彩光澤所迷惑。
書里有不少這樣的問題,留待讀者一步步去探索,去思考。
《不可思議的衣櫥》注定是一本給“少數人”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