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經濟:智能化與社會化》包括五個部分,前四個部分分別從不同的視角探討經濟學中的新理念、現實經濟中的新事物、社會生活中的新現象、社會管理中的新課題,第五部分是四家機構對信息社會不同角度的發展研究報告。
對于經濟和社會這個復雜系統的理解和認識,是我們一直思考和關注的基礎議題。汗牛充棟的經濟學教科書滿足不了當今社會的需要,近年來各種各樣的新經濟理論層出不窮。在這里,我們也嘗試著提出我們的理解。*部分的六篇文章就分別討論了信息經濟學、復雜經濟學、網絡經濟學和平臺經濟學等,分別從不同的切人點探討經濟學理論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現實比理論更豐富。第二部分的十四篇文章,從大數據、區塊鏈、工業4.0、智慧城市等當今的熱門話題人手,探討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眾多新出現的科學技術給現實的經濟活動帶來的新事物和新現象,展示了一幅真實的、豐富多彩的現實圖景。面對這樣深刻變革,我們怎能仍舊抱殘守缺,固守傳統的理念和思路呢?
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立于2011年9月9日,是由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現已更名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和阿里研究中心(現已更名為阿里研究院)五家單位共同發起的,由信息社會研究領域的有識之士組成的學術群體。
論壇聚集國內致力于中國信息社會問題研究的一批著名學者及領域內專家,他們有思想、有活力、敢于擔當,以開放分享、相互學習、平等爭鳴、文責自負為原則,共同探討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問題,為中國信息社會的發展提出建議。
第一部分 復雜經濟學
陳禹 經濟學的反思與展望從信息經濟學到復雜經濟學
方美琪 復雜性研究簡介從西蒙到霍蘭
姜奇平 用網絡方法解釋網絡經濟學
呂本富 從平臺經濟到平臺經濟學
段永朝 從信息能力到消費意愿:經濟學范式轉移的關鍵
王有貴、狄增如 信息技術驅動下的經濟學理論創新
第二部分 信息經濟之智能化
陳德人 智慧服務:新時代下信息社會的新高地
張國華 大城市的勝利與失敗
楊冰之 大數據時代的組織管理與數據賦能
周濤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創新實踐
盧希鵬 新AI時代:物種大爆發
張江 意識機器?
胡泳 自動化到來后,新聞人的價值何在?
呂廷杰 洞察未來之區塊鏈革命
沈浩 區塊鏈技術的原理、價值和應用
周子衡 數字經濟與數字貨幣的三個問題
安筱鵬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的形勢與任務
郭昕 解密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革命
余曉 暉數字中國開啟我國信息化發展新征程解讀《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
魯春叢 邁向數字經濟新時代
第三部分 信息經濟之社會化
梁春曉 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創新和公益轉型
左美云 互聯網 養老北京在行動
馬旗戟 獎項經濟在信息社會下的機會與挑戰
楊培芳 構建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協同新經濟模式
張新紅 中國共享經濟引領創新創業從共享經濟看數字經濟對創新創業的影響
邱澤奇 三秩歸一電商發展形塑的鄉村秩序
汪向東 高難區 新定位時間窗口下的農村電商
吳秀媛 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助力鄉村振興面向農村三個人群的信息服務探索
……
第四部分 互聯網治理
第五部分 信息社會報告
后記
歷年書籍概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