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聞僅是反映世界的信息,也有人說新聞是兜售黨派性觀點的宣傳。但邁克爾?舒德森在這本優(yōu)美的文集里告訴我們。新聞確實是這兩種形式,又不僅僅全是。它是一種文化的形式,具有自己的文學和社會慣例,在很多方面作用力強大,遠比許多批評者懷疑的要更微妙和復雜。《新聞的力量》洞察了這種文化,提出了新聞媒體是作為現(xiàn)代社會關鍵機制出現(xiàn)的一個令人信服的觀點。
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當代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介社會學學者之一,資深教授,現(xiàn)任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傳播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學及其歷史、大眾文化,著有《新聞的力量》,《發(fā)掘新聞:美國報業(yè)的社會史》 (1978)、 《好公民》(1998)、《新聞社會學》(2003)等多部論著。
導論:作為公共知識的新聞
上部 歷史視野下的新聞
第一章 美國報紙三百年
第二章 敘事形式政治學
第三章 發(fā)問權威:新聞采訪史
第四章 記者是什么樣的人?
中部 媒體力量的神話學
第五章 鱒魚或漢堡包:政治與電視神話學
第六章 羅納德·里根人氣幻象
第七章 “水門事件”與新聞界
下部 公民身份及其不足
第八章 全國性新聞文化與信息公民
第九章 過往有過公共領域嗎?
第十章 新聞媒體與民主過程
注釋
索引
[148]我認為,唐尼的反對很有說服力,但是他過于強調了水門神話的力量。“水門事件”的確是新聞界的神話,但我認為它對新聞界的影響更多的在于它承載的力量對“水門事件”之后新聞操作的影響,而不是引起任何具體的社會變化。但是記者中的神話是多方面的。在明知在磁帶里對一名局外人說話的情況下,唐尼堅持認為,要呈現(xiàn)這個故事全面的、浪漫的版本,而不是充滿懷疑的修正版。在與局內人討論時,唐尼更愿意批評新聞界的做法。他的頭銜是編輯主任,他對同事承認,自己一直對調查性報道感興趣,但是他又說:“有一段時間——在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之后——許多記者失去了他們的主見。太多的人沉浸在追逐的強烈興奮中,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危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許多人引火燒身。”
一名負責任的主編應該如唐尼一樣,根據(jù)不同目的和觀眾,很可能強調水門神話的不同側面。的確,平心而論,關于“水門事件”與新聞界,存在著兩種神話,唐尼利用了這兩種神話。如果說“水門事件”中的新聞界是其中一個神話的話,那么新聞界中的“水門事件”就是另一個。一個神話編造另一個神話,關于新聞界在過去一代人中經(jīng)歷怎樣的變化的一系列傳說和感覺,被認為是關于“水門事件”怎樣改變新聞界的一系列論點。第二個故事,新聞界中的“水門事件”,即“水門事件”催生了一個更具長久實力、更著名、更有進取心的新聞界。一系列可能的經(jīng)驗主義論點支持了以上看法:(1)“水門事件”導致年輕人進入新聞行業(yè)的興趣激增;(2)“水門事件”在總統(tǒng)與白宮新聞圈子之間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辛酸;(3)“水門事件”讓記者變成了明星;(4)“水門事件”刺激了媒介對公眾人物隱私的奇特的(這里常常被加上,極度的)興趣;(5)“水門事件”導致調查性報道的空前(而且許多人認為是極度的)增多。這些關于“水門事件”以后新聞界的觀點被廣泛認同,但是它們是對的嗎?如果這些變化發(fā)生了,它們能持久嗎?如果能夠,是否應該歸功于“水門事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