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遺書》分為三個部分,上編包括《華氏中藏經》、《華佗先生玄門脈訣內照圖》和《華佗遺方輯存》三書;下編包括《華佗神醫秘傳》、《華佗授廣陵吳普太上老君養生決》兩書;附篇是世傳的《華佗三傳》和華佗弟子們的著作《吳普本草》、《李當之藥錄》。
高文柱,又名高文鑄
華夏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黨委書記
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醫史文獻分會主任委員、中醫藥文化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醫藥科普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科技優秀圖書二等獎、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二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等。
序言
敘錄
上編
華氏中藏經
華佗先生玄門脈訣內照圖
華佗遺方輯存
下編
華佗神醫秘傳
華佗授廣陵吳普太上老君養生訣
附編
華佗三傳
吳普本草
李當之藥錄
華佗治小兒鹽哮神方
脂麻秸
瓦上燒存性,出火毒,研末,豆腐蘸食。
華佗治小犯痰喘神方
巴豆一粒
杵爛,綿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自下。
華佗治小兒氣痛神方
莪術一錢
炮熟為末,熱酒下之,自愈。
華佗治小兒變蒸神方
小兒生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兼蒸,由是而至五百七十六日,凡經九變八蒸,乃始成人。其所以有此變蒸者,皆為營其血脈,改其五臟,故一變畢,其情態忽覺有異,其候身熱脈亂汗出,目睛不明,微似欲驚,不乳哺,上唇頭起小白泡,狀如珠,耳冷尻亦冷,單變小微,兼蒸增劇。治宜先發其汗,方用:
麻黃去節大黃各一分杏仁去皮尖熬令變色,二分
右三味,先搗麻黃、大黃為散,杏仁則搗如脂,乃?細內散,又搗令調和訖,內密器中。一月兒服如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之,抱令得汗,汗出溫粉粉之,勿使見風;百日兒服如棗核大,以兒大小量之,愈為度。若猶未愈,乃下之,方用:
代赭赤石脂各一兩巴豆去心皮熬,三十枚杏仁去皮尖熬,五十枚
先搗前二味為末,次以巴豆、杏仁別搗如霜,又內二味,合搗三千杵,自相和。若硬,人少蜜更搗,密器中盛封之,三十日兒服如麻子一丸,與少乳汁令下喉,食頃后與少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少下熱除。若未全除,明旦更與_丸。百日兒服如小豆一丸,以此準量增減。此丸無所不治,惟?赭須真,若不能得,可代以左顧牡蠣。
華佗治小犯風寒神方
防風橘皮各三分羌活蘇葉各二分甘草一分蟬蛻三枚蔥白一寸生姜一片
煎熱服取汗。
華佗治小兒狂躁神方
梔子仁七枚豆豉半兩
水一碗,煎七分,溫服,或吐或不吐,俱立效。
華佗治小兒自汗盜汗神方
黃連牡蠣貝母各十八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