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注解《老子道德經》的作品甚多,歧義紛呈,《老子道德經舊注精編》遵循清代宋龍淵《道德經講義》的要旨,刪除此講義的繁瑣內容,并從歷代注解中精選出見解相近者,補充到刪節后的《道德經講義》的相應部分,為普通讀者提供了一種融貫一體的簡明讀本。
茫茫人海中,能遇見昊明恒老師,并向之學習,是一個奇妙的緣分。二十年前在人生道路上摸索,一路走來,在昊老師的帶領之下,邁入易經與道德經的奧妙殿堂。猶記得十幾年前初進人口譯所修讀碩士學位時,昊老師每周不辭勞苦,為我講解易經中的六十四卦、象數理,在此時奠下易經基礎,并啟蒙我接下來的博士班研究,耶穌會索隱派教士的易經翻譯,萌芽茁壯。
正值我人生又要面臨另一個新階段,到香港中文大學工作時,我的研究從耶穌會士易經翻譯,衍伸到耶穌會士對于道與道德經的翻譯史。此時也與昊老師的道德經教學與出版大業,接軌并行。昊老師數十年來在易經與道德經上的琢磨與深研,滋養我對于道德經研究更向下扎根。另外,每每回臺省親,也會固定以讀書會的形式,向昊老師求教道德經的章節,與之探討。這三年與老師各章節的琢磨與研究,成就了今日本書《道德經舊注精編》。
道德經在過去幾千年未曾沒有其他出版的注釋,各家各有所長,本書獨選清朝大學士宋龍淵所注之道德經注釋,正反映了昊明恒老師儒、釋、道三家融合妙理的獨到之處。上課之中,經常聽到的是昊老師妙語如珠,巧妙地再將易經融合在道德經注釋當中。這些絕妙之處,也待讀者一起靜享。
本書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是昊明恒老師未來繼續將道德經宗旨傳播給更廣大讀者群的開始,我也會繼續將本書翻譯成英文,讓更多海內外讀者領略其中要義。每一個當下點滴的用心和努力,能匯成海內外道德經研究風潮,期盼有緣有心人士的加入。
梅維恒之序
邰謐俠之序
自序
凡例
導讀
觀妙章第一
觀徼章第二
安民章第三
不盈章第四
守中章第五
谷神章第六
無私章第七
若水章第八
持盈章第九
玄德章第十
虛中章第十一
為腹章第十二
寵辱章第十三
道紀章第十四
不盈章第十五
歸根章第十六
知有章第十七
四有章第十八
樸素章第十九
食母章第二十
從道章第二十一
抱一章第二十二
同道章第二十三
不處章第二十四
混成章第二十五
輕重章第二十六
襲明章第二十七
常德章第二十八
自然章第二十九
不道章第三十
貴左章第三十一
知止章第三十二
盡己章第三十三
成大章第三十四
大象章第三十五
微明章第三十六
無為章第三十七
處厚章第三十八
得一章第三十九
反覆章第四十
聞道章第四十一
沖和章第四十二
至柔章第四十三
知止章第四十四
清靜章第四十五
知足章第四十六
天道章第四十七
日損章第四十八
德善章第四十九
生死章第五十
養德章第五十一
守母章第五十二
大道章第五十三
善建章第五十四
含德章第五十五
道貴章第五十六
治國章第五十七
察政章第五十八
長生章第五十九
治大國章第六十
為下章第六十一
道奧章第六十二
無難章第六十三
輔物章第六十四
玄德章第六十五
江海章第六十六
三寅章第六十七
不爭章第六十八
用兵章第六十九
懷玉章第七十
不病章第七十一
畏威章第七十二
天網章第七十三
司殺章第七十四
貴生章第七十五
柔弱章第七十六
天道章第七十七
水德章第七十八
左契章第七十九
不徙章第八十
不積章第八十一
引用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