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學中醫》是一本適合大眾及中醫藥院校學生閱讀的圖文并茂介紹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治病方法的科普讀物。從獨特的理論體系、神奇的診病技術、豐富的治病方法、奇妙的中藥方劑等與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診療有關的故事出發,以靈動的文字,平實的話言,細膩的筆法,系統地將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和豐富治療方法的中醫,通過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出來,集思想性、趣味性、哲理性、知識性、文化性于一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了解中醫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通俗書籍。
以故事說中醫小故事大道理,品讀中醫故事感悟中醫道理。
張效霞,博士,男,1970年生,山東萊蕪人。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醫史文獻分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醫史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致力于以發生學方法對中醫基礎理論進行歸真返樸的整理研究,重還中醫之本原。曾出版《回歸中醫——對中醫基礎理論的重新認識》、《無知與偏見——中醫存廢百年之爭》、《臟腑真原》專著3部。
獨特的理論體系
萬物皆可分陰陽
紅樓湘云話陰陽
庸醫不辨陰與陽
感冒過汗傷陽氣
陽勝傷陰是病本
陰陽互根療尿閉
巧用冷水治昏迷
生克制化為五行
買東西不買南北
小妖不懂五行理
推沙敲鑼救死兒
一味黃土救太子
妙用五行辨病癥
天人相參巧治病
揉腳治愈紅眼病
周慎齋賞月識病
屠戶治愈瘋舉人
氣血津液全是寶
脾胃之氣生之本
助胃養元治瘧疾
補氣固氣以調血
以表知里探臟腑
神有余則笑不休
怒傷肝木血不藏
勞思傷脾血失統
肺熱氣喘鼻涕流
酒色過度腎精竭
耳病究源腎之竅
賞景受驚恐傷腎
從膽論治精神病
經絡縱橫連全身
齊秉慧巧辨痰喘
濕熱流注尿竅閉
腎經系舌辨病本
陽明胃經入上齒
陰陽互為表里經
人身氣血灌腧穴
以痛為腧阿是穴
針百會起死回生
隔衣針灸治紅斑
皇帝頭上敢放血
……
神奇的診病技術
豐富的治病方法
奇妙的中藥方劑
庸醫不辨陰與陽
清代的時候,四川有一個壯漢不小心掉到了井中。
他一直在下面呼叫:
“救命啊!有沒有人?救救我……”
非常不幸,沒有人從井邊經過,所以他的身體一直泡在冰冷的水里。
過了好長時間,他終于被人們發現了,并且被救了出來。
壯漢被抬回家中,就生病了。
他一直叫著:
“我的手腳好冷啊!肚子好疼,頭好沉。”
于是,家人趕緊給壯漢蓋好被子,并安慰說:
“大夫馬上就來了。”
過了一會兒,大夫終于來了,正要號脈,聽到壯漢喊著:
“我要喝水……”
大夫一聽,病人要喝水,那肯定是口渴了,于是判斷病人是體內有火。
這個荒唐的大夫不問緣由,就給病人開了很多去火的良藥。
結果,病人越喝藥,病情就越嚴重。
壯漢的哥哥害怕出什么意外,趕忙去請大名醫齊秉慧給弟弟看病。
齊秉慧看了之后,搖搖頭,很惋惜地說道: “我恐怕無能為力了,前面的大夫不分陰陽虛實,貿然用藥,現在病人已經出現脫證了,不可治了。”
中醫認為,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是陰陽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的結果,如同太極圖中的S形,并非是直線絕對劃分。人體之所以會生病,就是陰陽失去原有的協調平衡。因此,中醫大夫在診病的時候,應該首先分辨疾病的陰陽屬性,否則黑白顛倒,就會像故事中的庸醫那樣,分不清疾病的陰陽寒熱屬性,寒證還用寒性藥物,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中醫在用陰陽闡述人體病理變化時,認為人體一切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是陰陽失調的結果。陰陽失調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陰陽勝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轉化、陰陽亡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