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繼承了*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于發展的基本思想,深刻 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脈相承的重要特點。科學發展觀是在新形勢下提出的關于中國建設的又一新理論指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本書主要從科學發展觀的內容、要義等方面探討了科學發展觀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汪青松
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全國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共產黨史學會理事。曾任安慶師范學院院長、安徽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安徽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夢與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研究。出版專著、教材30多部,發表論文200多篇。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六個化(代總序)(001)
第一篇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
主義中國化的推進科學發展觀的形成背景與歷史地位(003)
兼與趙凌云、張連輝先生商榷
科學發展觀的時代特點(018)
兩個轉變的互動與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實現(035)
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
要求(052)
第二篇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問題的回答科學發展觀科學體系探析與建構(065)
論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內在邏輯(079)
論科學發展觀的實踐目標與舉措(110)
論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創新(140)
發展理念轉變與安徽十二五規劃的制定(168)
節能減排與綠色建筑的推廣(181)
安徽省安慶市綠色建筑建設的調查
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192)
當代中國農業的兩個轉變與兩個飛躍(201)
行政體制轉型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13)
試析當前效率與公平關系的新定位(223)
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新闡釋(233)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三維一體與三度統一
(238)
第三篇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
主義中國化的貢獻試論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及歷史地位(249)
科學發展觀與黨的思想路線的新發展(261)
當代中國從速度發展向科學發展轉型的歷史性
意義(273)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模式的新境界(288)
后記(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