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基氧化物吸附凈水技術原理與應用——以磷、鉻污染物為例
定 價:¥160
中 教 價:¥80.00 (5.00折)
庫 存 數: 0
《鐵基氧化物吸附凈水技術原理與應用——以磷、鉻污染物為例》主要介紹了新型綠色凈水材料——鐵基氧化物吸附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原理與應用。《鐵基氧化物吸附凈水技術原理與應用——以磷、鉻污染物為例》以水中的磷、鉻污染物為主要去除對象,以水處理常用的環境友好型吸附材料——鐵基氧化物為核心,闡述了鐵基氧化物特別是納米鐵基氧化物常見的制備和功能強化方法、性能表征、吸附特性與機理,并以鐵基氧化物吸附技術用于水體除磷控藻的中試工程為實例,針對鐵基氧化物用于水處理工程時的技術瓶頸,提出了獨到的鐵基氧化物工程應用方法和工藝技術,最后對金屬氧化物在水處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鐵基氧化物吸附凈水技術原理與應用——以磷、鉻污染物為例》內容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前沿性、啟發性和工程實用價值,有望為鐵基氧化物凈水技術的發展提供助力。
目錄 第1章 水中磷鉻污染及其控制技術 1 1.1 水體富營養化與磷去除技術 1 1.1.1 水體富營養化及其原因 1 1.1.2 水體富營養化控制技術 2 1.1.3 水中磷去除技術 4 1.2 水中鉻的來源、性質與去除技術 5 1.2.1 水中鉻的來源及性質 5 1.2.2 水中鉻去除技術 7 1.3 吸附法水處理技術 9 1.3.1 炭類吸附劑 9 1.3.2 天然礦物 9 1.3.3 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 10 1.3.4 金屬氧化物 11 1.3.5 金屬氧化物改性砂濾料(MOCS) 12 1.4 納米氧化鐵吸附除磷鉻的研究進展 18 1.5 固液界面吸附基本理論 22 1.5.1 吸附等溫線與熱力學 22 1.5.2 吸附動力學 24 1.6 研究意義與內容 25 參考文獻 26 第2章 納米鐵基氧化物吸附除磷技術 32 2.1 納米鐵鈦復合氧化物吸附除磷 32 2.1.1 材料與方法 32 2.1.2 鐵欽復合氧化物的制備優選及物化特征 35 2.1.3 鐵欽復合氧化物吸附除磷行為及機理 39 2.1.4 小結 47 2.2 納米Fe-Al-Mn三元復合金屬氧化物吸附除磷 47 2.2.1 材料與方法 48 2.2.2 不同溫度制備吸附劑的物化特征及吸附性能對比 50 2.2.3 吸附磷前后Fe-Al-Mn三元復合金屬氧化物的物化特征 53 2.2.4 Fe-Al-Mn三元復合金屬氧化物吸附除磷行為 55 2.2.5 解吸再生 62 2.2.6 吸附機理探討 63 2.2.7 小結 68 2.3 新生態鐵錳復合氧化物吸附除磷 68 2.3.1 材料與方法 69 2.3.2 FMBO、HFO、FMMO、HMO 的物化特征 71 2.3.3 FMBO吸附除磷行為 77 2.3.4 FMBO吸附除磷機理分析 85 2.3.5 FMBO用于實際水樣除磷 88 2.3.6 小結 89 2.4 Fe2+-KMnO4工藝共沉淀除磷 90 2.4.1 材料與方法 90 2.4.2 Fe2+-KMnO4工藝除磷前后沉淀物物化特征 93 2.4.3 Fe2+-KMnO4工藝除磷影響因素 93 2.4.4 Fe2+-KMnO4工藝除磷機理探討 104 2.4.5 Fe2+-KMnO4工藝用于實際水樣除磷 114 2.4.6 小結 114 2.5 鐵錳復合氧化物吸附去除有機態磷一腺苷磷 115 2.5.1 材料與方法 116 2.5.2 FMBO的配比優選 117 2.5.3 FMBO的物化特征 118 2.5.4 FMBO的腺苷磷吸附行為及機理 119 2.5.5 小結 126 參考文獻 126 第3章 改性層狀鋅鐵雙金屬氫氧化物吸附除磷鉻技術 132 3.1 材料與方法 132 3.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132 3.1.2 吸附劑的制備 133 3.1.3 表征方法 134 3.1.4 磷酸鹽的吸附實驗方法 135 3.1.5 檢測與計算方法 137 3.1.6 其他陰離子的吸附實驗方法 138 3.2 吸附劑的篩選 139 3.2.1 ZFCL制備參數的篩選 139 3.2.2 CZF與SZF制備參數的篩選 142 3.2.3 小結 144 3.3 吸附劑的表征 145 3.3.1 SEM與TEM 分析 145 3.3.2 BET分析 149 3.3.3 TG-DSC分析 150 3.3.4 XRD分析 151 3.3.5 FTIR分析 153 3.3.6 Zeta電位分析 154 3.3.7 XPS分析 155 3.3.8 小結 156 3.4 磷酸鹽的吸附行為研究 157 3.4.1 磷酸鹽吸附過程的影響因素分析 157 3.4.2 吸附動力學、等溫線與熱力學研究 162 3.4.3 吸附劑的再生性能 167 3.4.4 小結 169 3.5 磷酸鹽的吸附機理研究 169 3.5.1 磷酸鹽吸附前后的SEM與TEM分析 169 3.5.2 磷酸鹽吸附前后的BET分析 173 3.5.3 磷酸鹽吸附前后的XRD分析 175 3.5.4 磷酸鹽吸附前后的FTIR分析 176 3.5.5 磷酸鹽吸附前后的XPS分析 178 3.5.6 磷酸鹽吸附過程及吸附機理分析 180 3.5.7 小結 183 3.6 鉻酸鹽的吸附過程影響因素與機理 185 3.6.1 鉻酸鹽吸附過程的影響因素分析 185 3.6.2 鉻酸鹽與磷酸鹽的吸附機理對比 189 3.6.3 小結 190 第4章 氧化鐵改性砂濾料吸附除磷技術 197 4.1 不同類型金屬氧化物改性砂濾料吸附除磷對比 198 4.1.1 金屬氧化物改性砂濾料的制備 198 4.1.2 改性砂濾料的物化性能測定方法 199 4.1.3 實驗方法與進水水質 200 4.1.4 金屬氧化物改性砂除污染物性能 201 4.1.5 小結 212 4.2 鐵氧化物改性砂濾料吸附除磷 213 4.2.1 IOCS的制備與表征 213 4.2.2 實驗方法 216 4.2.3 濾料表征結果 217 4.2.4 靜態吸附除磷性能 220 4.2.5 解吸過程研究 231 4.2.6 動態吸附過濾除磷與再生效能 232 4.2.7 小結 235 參考文獻 236 第5章 顆粒化殼聚糖偶聯納米氧化鐵吸附除磷技術 239 5.1 顆粒化NIOC的優化設計 240 5.1.1 主要儀器設備與試劑 240 5.1.2 吸附劑的制備 241 5.1.3 吸附劑的表征方法 242 5.2 實驗方法 244 5.3 顆粒化NIOC的形貌和吸附容量對比 245 5.3.1 不同摩爾比NIOC的外觀形貌 245 5.3.2 除磷吸附劑NIOC最優摩爾比的確定 245 5.4 NIOC的物化特征 246 5.4.1 NIOC的HRTEM 分析 246 5.4.2 NIOC的XRD和SAED分析 246 5.4.3 NIOC的FTIR分析 248 5.4.4 NIOC的機械強度、比表面積及孔徑分布 249 5.4.5 Zeta電位分析 251 5.4.6 NIOC的穩定性分析 251 5.4.7 NIOC的表面元素含量 253 5.5 NIOC吸附除磷行為 253 5.5.1 吸附動力學 253 5.5.2 溶液pH值的影響 255 5.5.3 離子強度的影響 256 5.5.4 共存離子的影響 256 5.5.5 吸附等溫線 257 5.5.6 吸附熱力學分析 259 5.6 吸附劑的再生與重復使用 260 5.7 吸附機理分析 261 5.8 本章結論 262 參考文獻 262 第6章 鐵基氧化物吸附除鉻技術 265 6.1 介孔鐵鋯氧化物吸附除Cr(Ⅵ) 266 6.1.1 介孔鐵鋯氧化物的制備、優選與表征 266 6.1.2 介孔鐵鋯氧化物吸附除Cr(Ⅵ)性能 274 6.1.3 介孔鐵鋯氧化物吸附Cr(Ⅵ)機理 283 6.1.4 小結 290 6.2 顆粒化殼聚糖偶聯納米氧化鐵吸附除Cr(Ⅵ) 290 6.2.1 實驗方法 290 6.2.2 吸附劑的物化特征 295 6.2.3 NIOC吸附除 Cr(Ⅵ)行為 299 6.2.4 吸附劑的解吸再生 307 6.2.5 動態柱結果 308 6.2.6 吸附機理 308 6.2.7 小結 313 6.3 除Cr(Ⅵ)顆粒化殼聚糖偶聯納米氧化鐵的優選與性能 313 6.3.1 儀器設備與試劑 313 6.3.2 吸附劑的優化制備與表征方法 315 6.3.3 實驗方法 316 6.3.4 不同配比吸附劑的物化性能對比 317 6.3.5 最優吸附劑的表征 318 6.3.6 Cr(Ⅵ)靜態吸附性能 322 6.3.7 小結 331 參考文獻 332 第7章 吸附-共沉淀用于水體除磷控藻的中試研究 336 7.1 材料與方法 336 7.1.1 試劑與材料 336 7.1.2 中試試驗 337 7.1.3 分析和表征方法 339 7.2 吸附-共沉淀法中試效果 340 7.2.1 對TDP的去除效果 340 7.2.2 對濁度的去除效果 341 7.2.3 水體透明度的變化 343 7.2.4 SiO32-的影響 344 7.2.5 粒徑分布變化 345 7.2.6 鐵錳殘留濃度 346 7.3 藥劑成本分析 347 7.4 小結 348 參考文獻 348 第8章 研究展望 349 8.1 納米金屬氧化物的規模化生產與應用 349 8.2 納米金屬氧化物的安全性評價和生命周期分析 350 8.3 納米金屬氧化物的多功能性設計 350 8.3.1 氧化性與還原性 350 8.3.2 殺菌性 351 8.4 納米金屬氧化物的工程應用方式 352 8.4.1 顆粒化 352 8.4.2 磁分離 352 編后記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