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節(jié)編本)》是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主要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一路斬妖除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西游記(上下冊)(典藏版)》以白話文為主,間有詩詞歌賦,多用夸張、排比手法,故事情節(jié)驚險離奇,語言詼諧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朵奇葩,廣為流傳,影響深遠。《西游記(節(jié)編本)》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gòu)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藝術宮殿,相信它會給每一個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
第一回 靈臺山悟空得仙傳 水簾洞猴王興舊業(yè)
第二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三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四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五回 小圣施威降大圣 如來作法鎮(zhèn)猴王
第六回 觀世音勸化來東土 唐三藏虔誠上西天
第七回 雙叉嶺伯欽留僧 五行山悟空皈佛
第八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龍馬收韁
第九回 熊羆精竊寶觀音院 孫行者降魔黑風山
第十回 高老莊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三藏受心經(jīng)
第十一回 八戒殲虎怪 靈吉定風魔
第十二回 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 木叉收降卷簾將
第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試禪心
第十四回 孫悟空巧偷人參果觀世音復活枯寶樹
第十五回 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十六回 黑松林三藏遇怪 寶象國公主傳書
第十七回 黃袍怪金鑾充駙馬 黑松林大圣伏妖魔
第十八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八戒逢災
第十九回 魔王機巧捉悟空 大圣騰挪騙寶貝
第二十回 寶林寺唐僧借宿 烏雞國冤鬼陳情
第二十一回 豬八戒井底馱尸 孫悟空殿上捉妖
第二十二回 發(fā)慈悲唐僧遇難 變菩薩八戒逢魔
第二十三回 將假作真妖魔認父 轉(zhuǎn)敗為勝菩薩收徒
第二十四回 黑河孽怪擒圣僧 西洋龍子捉妖鼉
第二十五回 三清觀大圣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二十六回 賭輸贏道人歸地府 顯神通行者下油鍋
第二十七回 行者垂慈救小童 觀音拯難收魚怪
第二十八回 著錦衣師徒遭難 請老君行者降魔
第二十九回 唐僧飲水懷鬼孕 大圣奪泉解邪胎
第三十回 孫行者定計拒婚 昴日星下凡擒蝎
第三十一回 誅草寇唐三藏逐徒 謁如來假猴王現(xiàn)形
第三十二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計調(diào)芭蕉扇
第三十三回 祭賽國掃塔遇妖 碧波潭降魔獲寶
第三十四回 荊棘嶺八戒逞威 小雷音彌勒收妖
第三十五回 駝羅莊行者驅(qū)蟒稀柿衙八戒顯靈
第三十六回 朱紫國行者揭皇榜 麒麟山觀音伏妖王
第三十七回 八戒大鬧盤絲洞 毗藍巧收百眼魔
第三十八回 唐三藏遇太白金星 孫悟空戲青毛獅子
第三十九回 妖魔困三藏 如來收大鵬
第四十回 昏君好色惑妖吉 大圣垂仁救赤子
第四十一回 黑松林大圣識妖 鎮(zhèn)海寺唐僧染病
第四十二回 行者三探無底洞 天王重收老鼠精
第四十三回 趙寡婦開店款神僧 孫大圣幻形剃頭發(fā)
第四十四回 魔王用計擒三藏 悟空施法滅妖邪
第四十五回 鳳仙郡違天遭荒旱 孫大圣勸善施甘霖
第四十六回 玉華縣收徒失寶 竹節(jié)山蕩怪平魔
第四十七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青龍山四星捉怪
第四十八回 天竺國唐僧遇偶 毛穎山玉兔遭擒
第四十九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三藏橫遭獄禍
第五十回 取真經(jīng)八一難盡 回東土五圣功成
第一回靈臺山悟空得仙傳水簾洞猴王興舊業(yè)自從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日東勝神洲,日西牛賀洲,日南贍部洲,日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日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nèi)育仙胞,一日進裂,產(chǎn)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云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chǎn)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日:“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zhèn)似滾瓜涌濺。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喚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于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因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zhèn)好所在。但見:鍋灶傍崖存火跡,樽□靠案見肴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像個人家。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猿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里面怎么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竅,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nèi)有石鍋,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zhèn)是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眾猴聽得,個個歡喜。都道:“你還先走,帶我們進去,進去!”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wěn)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領一群猿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