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報告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2019年度考古發掘的階段性成果,概述了泉州南宋南外宗正司的緣起及遺址的發掘經過,介紹了水池、臺基等遺跡現象,并整理了“官”字磚、蓮花紋和其他花卉紋瓦當等建筑構件,以及以“水陸”“水六/庫司”等為代表的墨書瓷碗底等陶瓷器。推測19瓣蓮花紋瓦當和“官”字磚等建筑構件與南宋時期的較大型高等級建筑遺存有關,而瓷碗上的墨書文字內容佐證了此處曾與水陸堂/院、南外宗正司等相關。
目錄
序 安家瑤 i
第一章 引言 1
一 泉州南外宗正司的緣起 3
(一)南外宗正司 3
(二)泉州南外宗正司 4
二 相關考古發掘單位和遺跡單位的編號體系 5
第二章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的發掘 11
一 地層堆積 12
(一)T7B—T7G南壁剖面圖 12
(二)T5C~T8C西壁剖面圖 14
二 遺跡現象 16
(一)水池東岸線相關 16
(二)建筑基址相關 19
(三)灰坑 25
(四)磚基 26
三 出土遺物 27
(一)第4層 32
(二)臺基235
(三)第3層 50
(四)第2層 80
(五)第1層 89
(六)出土陶瓷器墨書 102
第三章 相關認識和探討 117
一 相關遺跡和遺物的認識 118
(一)出土建筑構件和陶瓷器的相關認識 118
(二)出土陶瓷器墨書內容與泉州南外宗正司的關系 121
(三)池內建筑和相關水池的名稱與泉州南外宗正司的關系 127
二 文獻記載和區域地理所見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的位置 129
(一)開元寺的朝向和伽藍范圍與泉州南外宗正司地界的關系 130
(二)放生池“周回四里”與泉州南外宗正司的位置關系 132
(三)相關水溝與泉州南外宗正司水池遺跡東西界的關系 135
(四)象峰巷與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的西北界 142
(五)泉州南外宗正司舊址與元明時期清源驛、水陸寺、織染局等的關系 143
第四章 結語 145
一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相關水池遺跡范圍的推測 147
二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四至的忖度 148
內容提要 150
后記 152
插圖目錄
圖一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位置圖 2
圖二 泉州城遺址考古工作分區圖 6
圖三 考古發掘布方示意圖 7
圖四 考古發掘布方照(上北) 9
圖五 T7B—T7G南壁剖面圖 13
圖六 T5C~T8C西壁剖面圖 15
圖七 2019年度考古發掘區階段性發掘結果遺跡現象平面圖 16
圖八 考古發掘階段性結果(上北) 17
圖九 TG2內水池遺跡東岸線內側的護岸木樁(西—東) 17
圖一〇 T7G南壁L1及其下的G1(北—南) 18
圖一一 T8G內的L1(南—北) 19
圖一二 護岸木樁和臺基1(上北) 20
圖一三 T8G東部的臺基1 砌石(西北—東南) 21
圖一四 T7G內的臺基1 石條及其下木和地釘(西—東) 21
圖一五 T8C北部的Q1 及其北側的T8CG2 和紅褐色土(南—北) 21
圖一六 臺基2及其地釘(上北) 22
圖一七 T7B內的臺基2及其上下層(西—東) 23
圖一八 T8B內的T8BG1、T8CG2 和D1(東—西) 24
圖一九 T8C內的T8CG1、T8CG2(西—東) 24
圖二〇 T8B內的D1(南—北) 25
圖二一 第4層出土菊花紋瓦當(T7D ④:1) 32
圖二二 第4層出土汀溪窯青瓷器蓋(T7D ④:4) 32
圖二三 第4層出土龍泉窯青瓷碗(T7D ④:5) 33
圖二四 第4層出土安溪窯青瓷圈足器 33
圖二五 第4層出土青白瓷碗 34
圖二六 第4層出土磁灶窯素胎器 35
圖二七 臺基2出土Aa型、Ab型蓮花紋瓦當 36
圖二八 臺基2出土Ac型蓮花紋瓦當 37
圖二九 臺基2出土Ba型蓮花紋瓦當 38
圖三〇 臺基2出土花卉紋瓦當 39
圖三一 臺基2出土橢圓形瓦當、掛瓦 40
圖三二 臺基2出土筒瓦 41
圖三三 臺基2出土板瓦、花紋磚 42
圖三四 臺基2出土花卉紋飾件、獸首飾件 42
圖三五 臺基2出土青瓷 44
圖三六 臺基2出土青瓷 45
圖三七 臺基2出土耀州窯青瓷碗(TG2 臺基2上:20) 46
圖三八 臺基2出土青白瓷 46
圖三九 臺基2出土義窯青白瓷 47
圖四〇 臺基2出土黑(醬)釉器 48
圖四一 臺基2出土黑(醬)釉器、素胎器 48
圖四二 臺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