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的作用”。近十多年來,我國的社會組織發展在兩個方面顯示出特別顯著的變化:一是發展極為迅速,十年翻了一番,總數達到81.7萬個;二是參與的領域和功能都有所拓展,尤其是在突發事件治理的參與越來越活躍。這些變化不但豐富了應急治理結構,拓展了治理的空間,填補了政府缺席的功能領域,而且在社會組織的內部治理能力方面亦有改進和提升。“突發事件”可以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類。本書稿關于應急治理的研究對象就是突發事件。因此,本書稿研究具有公益價值觀取向的社會組織是如何與黨、政府的“民本”價值觀的“共振”或“互動”,探討社會組織與黨、政府在應急治理實踐中的協同治理,以及政策激勵的實現路徑。
適讀人群 :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專業人士以及黨政干部 書稿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結題成果,作者花費了多年的時間寫就,資料豐富,行文規范,文字流暢,邏輯嚴密,觀點有所創新,對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的專業研究人員以及相關部門的黨政干部有參考意義。書稿沒有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合乎出版規定。
吳新葉,男,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管理學科帶頭人,浦江學者,湖北工程學院楚天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基層治理、社會組織。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各一項,主持其他項目十余項。出版專著和譯著十余部,在中英文期刊發表論文一百余篇。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一、為什么是應急治理?
二、為什么是社會組織?
三、為什么是政策激勵?
第二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視角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框架
一、問題領域
二、內容框架
第四節 創新與不足
一、研究創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獻研究與研究拓展
第一節 國內文獻
一、關于應急治理的認知與應對研究
二、關于社會組織參與應急治理的研究
三、關于社會組織激勵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國外文獻
一、國外關于應急治理的研究
二、國外關于中國社會組織的研究
三、國外關于政策激勵與非營利激勵的研究
第三節 借鑒與拓展
一、文獻評價與啟示
二、本書的拓展
第三章 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演進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匱乏的政策供給時期
一、兩個政策撐起一片天
二、政策單一結構的后果
第二節 服務于“一個中心”的政策導向時期
一、過渡期:支柱性政策及其配套
二、服務“一個中心”的政策定位
第三節 新千年的政策議題與激勵創制
一、政策背景及其趨勢
二、社會組織的新議題與政策變化
第四節 聚焦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策新趨勢
一、時代背景與發展現狀
二、政策變化與現行政策的兩個向度
第四章 社會組織參與應急治理的角色
第一節 社會組織參與應急治理的功能體系
一、專業化公共服務遞送
二、社會動員與社會參與
三、政策倡導與利益表達
四、行業自律與對外交流
五、民主協商
第二節 政府期待與社會組織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對社會組織的角色期待
二、社會組織的角色比較
三、協同參與:社會組織的角色定位
第三節 社會組織參與應急治理的角色沖突與角色調適
一、政社關系下的角色沖突
二、高期待與低能力:角色失靈
三、角色調適:外力與內力交織下的行動選項
第五章 社會組織參與應急治理的政策響應
第一節 制度、價值觀與行動:一個分析框架
一、基于制度的響應
二、基于價值觀的響應
三、社會組織響應的“行動”邏輯
第二節 社會組織響應的激勵匹配
一、兩個維度的政策激勵匹配
二、制度與價值觀交互下的政策響應
第三節 聯合行動:政策激勵的響應延伸
一、聯合行動的兩個要件
二、聯合行動的四種模式
三、諸模式比較的經驗啟示
第四節 激勵聚焦:社會組織應急響應能力建設
一、國際借鑒
二、應急治理能力的結構形態
三、政策激勵的優先選項
第六章 政策激勵的錨定
第一節 屬地化管理的政策激勵
一、應急治理屬地化的政策內容
二、“本地”社會組織與“外地”社會組織
第二節 協同治理的激勵重點
一、合作與共贏
二、自組織成長的政策激勵措施
第三節 聚焦社區發展的應急激勵
一、社區發展與應急屬性
二、社區激勵的組織類型
三、兩類不同社區的再造:差異化的應急激勵政策
第四節 精英激勵的政策選項
一、應急治理中的精英類型
二、分類導向下的精英激勵
三、政策激勵的救濟性機制
第七章 政策激勵工具的設計與創新
第一節 政策激勵的工具類型
一、志愿工具
二、社區工具
三、政府購買工具
四、技術工具
五、政策激勵工具的比較與應用趨勢
第二節 激勵性政策工具的主體本位
一、激勵政策的目標群體
二、政策工具的可接受度
第三節 激勵性政策工具的目標優化
一、危機干預
二、賦權社會
三、“增能”
第四節 政策激勵工具的修正與替代
一、政策工具的激勵強度及其地位
二、應急狀態下的工具“適應”與拓展
三、政策激勵工具的替代與更迭
第八章 政策學習與政策激勵迭代
第一節 政策調適的兩重性
一、激勵弱化了嗎?
二、加強規制是負激勵嗎?
三、激勵相容:規制的另一面
四、激勵無感的政策因素
第二節 改進與替代:政策激勵的周期
一、政策學習:社會組織的成本與可接受度
二、政策緩沖與激勵迭代
三、政策激勵周期的完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