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比較小麥耐鹽突變體RH8706-49和敏鹽突變體H8706-34在鹽脅迫下的葉綠體超微結(jié)構(gòu)、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細胞質(zhì)膜透性,探明了其耐鹽性存在差異的生理機制;進而分析兩種突變體在DNA水平的差異,克隆了小麥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TaGSK1、小麥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基因TaSTK等耐鹽相關(guān)基因;通過比較分析二者的蛋白質(zhì)組,獲得谷氨酰胺合成酶前體Ⅱ(GS2)等與小麥耐鹽性密切相關(guān)的蛋白質(zhì)。本書從不同水平、不同角度對耐鹽和敏鹽兩種突變體進行全面分析,揭示了兩種小麥材料耐鹽性存在差異的內(nèi)在機制,為鹽堿地的生態(tài)改良提供了思路。
ftp://124.17.26.93/curved-toc/9787030677075-curvedTo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