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非天書”
李陽
顧名思義,“非天書”是為了區別于“天書”而彰顯其存在價值的。
“非天書”不是古老的文化符號,從一開始它就被設定為當代藝術符號,但它們從傳統的漢字生發,是作為當代藝術的一種東方視覺符號,被編輯解構,誕生于世。
東方涂欽把這些文字稱為“非天書”,是因為地地道道,這些所謂的“文字”確實不是天書,而是東方涂欽的“自書”。而且,它們確實是真正存在的文字,是大家都認識的文字,比如《心經》經文、《金剛經》經文等。
但這些文字互相勾連之后,字變成了“非字”,變得無法辨識了,同時也失去了表意功能。它們甚至已變成了畫,變成了人們眼中的當代藝術作品。這是東方涂欽藝術創作的魅力所在,也是他藝術風格的鮮明獨特之處。
東方涂欽的藝術創作是從書寫開始的,他的作品辨識度極高,圖式令人過目難忘。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最早的疊寫鬼臉,到二十一世紀初類似草書般的“敢于胡亂”、只剩下書法線條的詩意書寫,再到2006年左右《我非我》系列的禪意書寫,再到后來的《水墨修行》系列,以至最近的《洗經記》系列等,他的所有作品都剔除了字的表意功能,把漢字予以抽象化。
東方涂欽稱這一系列創作為“唐人書寫”,他一直強調這是“書寫”,而不是書法,其實自有深意。“唐人書寫”已成為東方涂欽藝術創作的基因符號,這也就不難理解,許多人既把它作為一種當代藝術符號來研究,又作為一種東方文化的獨特形態來探討。
部分喜愛東方涂欽作品的藝術家,以及東方涂欽自己,都已經對他的作品做了部分解構。可以說“非天書”是“唐人書寫”的衍生品,或者說是再創作,有些已經變成版畫在市面流行。這也許是東方涂欽創作之初始料未及的!
本書從解構東方涂欽《我非我》系列和《涂鴉志》等系列作品開始,拆解了大量“非天書文字”,在此呈現給藝術愛好者。這種對當代藝術作品的另類解構,也算是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觀察中國當代藝術家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粗陋之處,懇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