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漢語》叢書以“輕松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體味漢語大美”為目標,“中文經典100句”,通過經典“金句”,“句讀”經典的方式,令讀者無須整本“啃讀”經典,即可了解“名句的誕生”,更理解“名句的內涵”,還能延伸“名句的妙用”,在輕松閱讀中精粹盡覽,更覓得經典中鮮活的中國智慧。
《中文經典100句:孔子家語》遴選《孔子家語》中的名句一百條,用輕松的解讀方式、故事性的描述,將名句與經典的主旨闡明,有助于讀者通透運用名句。通過一百句精讀講解帶領讀者走進這部價值不在《論語》之下的儒家經典,借助更全面的視角理解孔子,領略生動的儒家智慧,開顯傳統對今日社會之困境與變局的價值借鑒。
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數據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名句品讀與內容精講的基礎上,借由形式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松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這正是句讀經典的魅力所在。
#孔子研究第一書#
楊朝明:當我們回頭再看《孔子家語》時,我們不能不驚嘆其豐富的內容!《家語》不僅是專門的孔子儒學的記錄,而且在規模上也超過了儒家四書中的任何一部。與《論語》的簡略相比,《家語》有完整的場面;與《大學》《中庸》作為專題論文相比,《家語》中的思想更為全面;《史記》記錄了孔子事跡,但《家語》的記錄時代更早,內容更多,更加準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要準確地理解孔子,要真正走近孔子,決不能舍棄《家語》,《家語》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孔子研究第一書”!
# 孔子的智慧是中國人智慧的源泉#
作為儒家的祖師以及六藝之學的集大成者,孔子及其門人無疑為從未斷絕的中國千年文明培育了一片沃土,《孔子家語》正是一部全面體現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方方面面是如何形成的巨著,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場景還原這些古老而富有生趣的智慧。讓讀者對孔子這位智慧之源的經歷及其思想形成的根源,有完整的理解,也為習讀儒家經典作好了萬全的準備。
# 全人教育、生命教育的*佳讀本 #
至圣先師孔子教學生真正結合了人的成長與不同的秉性,因材施教、當機而教,從而糾正學生的氣質之偏,指導學生生命境界的提升,這是一種完整的生命教育,對于今日世界價值觀的塑造以及教育實踐極具借鑒價值。
文心工作室簡介
江秋華:臺北人,喜歡跨領域涉獵文字,汲取古今中外文學之美,著迷于經典與創新共存的藝術形式,現職為文字工作者。
林保全: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歷史系雙主修畢業,臺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畢業,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就讀中,現為新竹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陳沛淇: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畢業。
陳嘉娟:資深童書編輯,不像中文系的中文人。
蕭正龍: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擅長古文翻譯,諸子百家略有涉獵。曾參與《中文經典100句:淮南子》的寫作。
季旭昇 (總策劃)
1953年生,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現任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說文新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讀本》等。
1994年,臺灣地區中華電視臺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華電視臺《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字圓其說》專欄撰稿。商周出版書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經典100句》 總策劃,2007年出版《漢字說清楚》。
禍至不懼,福至不喜
003 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006 貶君以彰己罪,非禮也
009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012 魯以君子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道教寡人
015 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
018 禍至不懼,福至不喜
021 入山澤以其時,而無征
024 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
027 上之親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
030 兵革不動而威,用利不施而親
033 夫婦別,男女親,君臣信,三者正,則庶物從之
036 為政先乎禮,禮其政之本
039 不敬其身,是傷其親
042 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親
045 己有才而以資鄰國,難以言智也
048 同己不與,異己不非
051 非禮,則無以辯君臣、上下、長幼之位焉
054 江海雖左,長于百川,以其卑也
057 慮不先定,臨事而謀,不亦晚乎?
060 見小暗大,而不知所務
063 行不務多,必審其所由
066 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
069 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
072 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傷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傷于本
075 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識其鄰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