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作者37篇有關新聞工作的論文和對社會熱點的時評文章,反映了作者這些年職業生涯的實踐與思考。即便從個體的視角,也折射了新世紀以來傳媒格局、媒體業態發生的深刻變化,凸顯了互聯網傳播時代主流媒體對于內容的定義與把握、內容的生產與分發等核心問題的關注。
該書稿約12萬字,共收錄37篇文章,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基于自己供職的單位的視角撰寫的關于新聞工作的論文,共17篇,主要篇目有《建立起對理性的“強烈信賴”》《新聞評論是關于新聞的“消息”》《新聞評論稿件的取舍原則及相關問題》《追求原創思想 傾注人文關懷》《深化“走轉改” 堅持按新聞規律辦報》《回應社會關切 回歸新聞本質》《尋求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一》《尊重新聞規律 不斷改進文風》《時政新聞的判斷與把握》《把思想、理念、原則轉化為過程和方法》《著眼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打造有溫度“三工”報道》《堅持正確導向 關注民生熱點》《尊重新聞規律 打造融媒精品》《堅守新聞理想 堅信新聞職業的價值》《不忘初心,努力打造有品質的“三工”報道》《如果不能提供優質的內容,其被淘汰的命運難以避免》。其中,大多數文章都已在《新聞戰線》《中國記者》《實踐與思考》等刊物公開發表,《建立起對理性的“強烈信賴”》還曾榮獲第16屆中國新聞獎新聞論文三等獎。第二部分是作者撰寫的對社會熱點的時評文章,共20篇,全都發表在作者供職的《工人日報》上,時間跨度為1998年至2004年。
劉家偉,男,1965年生,博士,高級編輯,《工人日報》總編輯。曾5次獲中國新聞獎,1次獲中國新聞名專欄獎,入選“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和“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第一部分 / 1
建立起對理性的“強烈信賴” / 3
新聞評論是關于新聞的“消息” / 10
新聞評論稿件的取舍原則及相關問題 / 18
追求原創思想 傾注人文關懷 / 26
深化“走轉改” 堅持按新聞規律辦報 / 30
回應社會關切 回歸新聞本質 / 39
尋求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一 / 47
尊重新聞規律 不斷改進文風 / 55
時政新聞的判斷與把握 / 64
把思想、理念、原則轉化為過程和方法 / 79
著眼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 88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打造有溫度的“三工”報道 / 92
堅持正確導向 關注民生熱點 / 98
尊重新聞規律 打造融媒精品 / 107
堅守新聞理想 堅信新聞職業的價值 / 115
不忘初心,努力打造有品質的“三工”報道 / 127
如果不能提供優質的內容,被淘汰的命運難以避免 / 133
第二部分 / 147
改革的歷史是由人民群眾來寫 / 149
實現黨內監督的根本制度化 / 151
別讓冷漠在我們中間互相感染 / 154
人的尊嚴是第一位的 / 157
尋找“更崇高追求”的實現方式 / 159
“透明發票”與見死不救 / 162
“中國龍”的另類價值體現 / 165
誠信:留給社會的一道考題 / 168
基層怪事及其破壞力 / 171
為5000萬“差生”吶喊 / 174
我們最寶貴的教育資源 / 177
學術浮躁與道德失衡 / 180
尊重人與尊重人才 / 183
引導勞動力有序流動是個重大課題 / 186
讓希望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 189
與徹底退出相關的制度剛性 / 192
依靠改革不斷獲取動力 / 195
以新的行為方式融入開放的社會 / 198
置法律于不顧的背后 / 200
必須堅決依法追究責任 /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