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Conflicts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直以來我們解決重大爭端和沖突的方法簡單粗暴、不恰當、代價高昂、危險且具有破壞性。世界日益復雜,武器的威力越來越強大,這些都迫使我們重新思考解決沖突的方式。
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方式解決沖突,即使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意愿和最高的智慧,這些方式也不足以奏效。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解決沖突的思維方式。
在本書中我不打算馬上給出一個答案,而是要指明一條道路,我相信,這是一條我們必須要走的路。然后,我將提供一些初步的方法。
在這些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重新評估爭論/沖突模式,這個思維模式一直受到重視。我將指出這一傳統思維模式的吸引力、危險性和局限性。我認為在解決沖突時,沖突各方在思維上也陷入沖突,這樣的沖突型思維是有缺陷的,我們必須轉向“設計”型思維,以產生創造性的沖突解決方案。
我在沖突中沒有發現惡人,而是看到聰明人被他們的立場、邏輯和結論困在爭論/沖突模型里。遺憾的是,最直接卷入爭端的各方可能處于最不利于解決爭端的位置—這就好像邦迪海灘的救生員不會游泳一樣。
解決沖突有三條路徑:吵架/訴訟;談判/討價還價;設計一條出路。走前兩條路,只需要爭論者。走第三條設計之路,還需要有第三方,從第三方的視角審視沖突。為此我引入了“三角”思維的概念。這個第三方既不是法官,也不是談判者,而是創意設計師。
要推動一個沉重的球滾過一塊海綿,你可以用力推球,也可以壓緊球前面的海綿引球往前滾。這里面體現了思考的力量。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解決爭端和沖突的方式簡單粗暴、不恰當、代價高昂、危險且具有破壞性。
即使我們以世上最好的意愿和最高的智慧來運用這些方式,它們也還是不足的。我們解決沖突的方式必須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引 言
Conflicts
阿茲特克神父用一把熔巖制成的刀子將活人獻祭者的胸部切開。獻祭者被固定在石壇上拱起胸膛,并被分開肋骨。神父把手伸進去,拽出獻祭者的心臟并高高舉起。心臟在神父的手中繼續搏動。獻祭者的身體被扔在金字塔的臺階上。
這種行為在今天看來是原始且殘忍的。但在當時看來,卻是光榮、高貴和最熱烈的(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是:與上帝同在)。
我們可否設想在未來的某個時代,我們的后代回看我們現在通過大規模殺戮來解決爭端和沖突的方式,在他們看來,這個方式是否同樣原始且殘忍?操作技術上的復雜,并不能掩蓋潛藏的原始殺戮。
從邏輯上講,下一場和最后一場戰爭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使用“最后”這個詞,不僅指一個系列的最后一個,也想讓大家感受這場毀滅性戰爭的可怕。
人類在早先是家庭與家庭交戰,然后是部落與部落交戰。城市與城市的交戰率先出現在希臘,之后出現在意大利。接下來是國家成為作戰單位。伴隨武器威力的不斷增強,作戰單位也進一步擴大。戰爭費用的飆升,導致只有更大的作戰單位(國家)才能負擔得起一場戰爭。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地區間的文化和價值觀變得更加統一。在今天的歐洲,無論是英國向法國宣戰,還是德國進攻奧地利,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不到100年前,這個規模的戰爭幾乎觸手可及。按照邏輯推演,超級大國集團將是下一個作戰單位。在它之后,全球聯通、經濟互賴和戰爭的代價,將最終讓“作戰單位”這個詞過時。
我們必須經歷這個必然的邏輯,還是能夠繞過它?
思考用一根繩子,把一個沉重的鋼球懸掛在一個精致的水晶高腳杯的正上方。繩子著火了,玻璃杯就要碎了,這在邏輯上是必然的。條件已經具備,事物如果按照既定軌道向前發展,那么鋼球一定會落到玻璃杯上,并將其打碎。除非發生意料不到的事情:一陣風吹來,把火吹滅。如果那個杯子是你的,你會等待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才來拯救你的杯子,還是主動采取行動?
同樣地,能導致災難性沖突直至核戰爭的事物都已經存在了。武器研發、軍備競賽、軍事威懾,照各自的邏輯發展下去都會走向災難。地區局勢緊張、敵對和隔絕,也都觸目驚心。一些機構諸如聯合國,試圖解決上面這些問題,但是它們運作的方式是原始且粗糙的。結構上的不足導致聯合國難以發揮作用。一些老舊過時的概念和思維習慣只是在激化沖突,而不是設計出路。
新概念只有在被構思出來之后,才能被認知。
幾千年里,偉大的埃及迦太基文明、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都找不到方法計時。它們都已經充分掌握了水鐘(滴漏)技術,卻都沒能想到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這些文明試圖把白天切分成幾個相同的時間段,再把黑夜也切分成幾個相同的時間段。由于晝夜的長短在地中海緯度上是不斷變化的,所以這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直到有人想出來把一天等分成24小時,計時才變得簡單:一個顯而易見的簡單概念卻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想出來。還有哪些同樣基礎的概念,是驕傲自滿的人們視而不見的呢?
我以前寫過,人類的相對愚蠢是人類最有希望的地方。
如果我不得不相信,人類在制造當今世界的危機、混亂和危險時,發揮的是他的全部智力和潛能,那么人類的希望就渺茫了。在本書中,我的目的是讓大家看到人類的這種幸運的愚蠢,然后從中看到人類的希望。
為什么一直以來我們的聰明才智把我們困在習慣、習俗和制度中,阻礙我們更好地利用我們的聰明才智?
原因是我們開發了一個思維系統,在當時是適合的,如今卻嚴重不足。這個思維系統在大多數領域都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但是在解決沖突方面卻毫無用處。這是因為這個思維系統(基于語言邏輯和矛盾原則)本身就是一個沖突。因此我們是在用沖突(的思維)來解決沖突。
我們現在對大腦的工作原理有了足夠的了解,能夠設計出更合適的思維系統。特別是我們現在知道大腦的感知部分是一個自組織的信息處理系統,它與我們通常所知的“被動”的信息處理系統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以前缺乏這種了解,我們一直未能在這個重要的感知系統上著力,而只能聚焦在下游的邏輯(或數學)系統。由于邏輯(或數學)系統的運作是被感知系統限制的,所以我們的思維一直被局限。
大腦的感知系統才是產生創造力和設計力的地方。
在本書中,我將展示我們尊崇的思維體系在解決沖突方面是過時的、不充分的、危險的。我們需要用建設性的“設計語言”來替代辯證法的語言,盡管辯證法是我們文明的基礎。為了運用新的邏輯,我們還需要拋棄矛盾原則。
在任何爭端中,從邏輯上講,對立雙方都不可能想出解決辦法。第三方角色是必要的。這就引出了我將要介紹的“三角思維”的概念。
現行政府和聯合國在結構上不足以發揮設計的作用。即便是懷著世上最好的愿望,它們也只能繼續代表它們所代表的,并繼續相互爭辯。對此,我看到一個明確的需要,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超國家的、獨立思考的新組織。這就是SITO,我將解釋它是如何運轉的。
我想澄清的是,我不是一個傳統的抱怨者,我不是在抨擊一個系統,揭露它的弊端,指望撥亂反正。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要解決一個系統的問題,在這個系統內部想辦法,不會取得任何效果。必須改變這個系統。因此,我將指出在解決沖突時,我們目前的思維和結構有哪些不足,然后提出切實可行的替代辦法。
我們要做的轉變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要深刻。我們的思維系統已經嚴重過時了,不管我們多么為其驕傲和自滿。它們完全不足以解決沖突。你永遠無法通過提高法語水平學會說西班牙語。你需要切換語言。
但這不是一本勸誡或抱怨的書。本書提出了一個解決沖突的實用思維:設計思維。本書還提出了一個實用的超國家架構:SITO。
愛德華·德博諾
沖突(conflict)
在利益、價值觀、行為或方向上存在沖撞,就是沖突。從沖撞發生的那一刻起,沖突這個詞就適用了。即便我們說的是哪里可能存在潛在的沖突,這樣說也已經暗示了往沖撞發展的方向,盡管這個沖撞尚未顯現出來。
制造沖突(confliction)
制造沖突是一個新詞,它的意思很明確,即引發、推進、助長或設計沖突的過程。請注意,這個詞意指任何為制造沖突所采取的實際行動。它包含發生在沖突形成之前的所有蓄意而為的事情。制造沖突這個詞是指一個蓄意的過程,它包含制造沖突的全部心力。在這里,我們不必關心為什么有人要挑起沖突。
去除沖突(de-confliction)
去除沖突也是我發明的一個新詞,它比制造沖突這個詞更重要。為了使去除沖突好理解,我們需要有制造沖突這個詞。去除沖突是制造沖突的對立面,它指的是通過設計消解產生沖突的基礎。去除沖突不是指談判或討價還價,甚至不是化解沖突。去除沖突包含所有致力于把沖突蒸發掉的努力。制造沖突是沖突產生的過程,去除沖突是相反的過程: 它把沖突消解掉。
本書是關于去除沖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