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奇跡。如何理解科學、技術和創新在這一成就中的作用,是回顧這段歷史必須要回答的命題之一。本書立足中國科技創新的實踐,著眼于新知識新技術的產生、擴散和應用,以及與之相伴隨的各種發展模式、制度的變化,從政府治理、區域差異、協同演化、文化因素、國際環境等宏觀層面探討了相關經驗。當前,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需要對這段歷程進行必要的反思,以更好地把握國內外發展新形勢,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將改革進行到底。
目錄
前言:變革背后的秘密
第一部分 強有力的中央政府
第一章 政府角色 6
第一節 政府促進科技創新的基本功能 7
第二節 政府和市場發揮作用的平衡點 10
第三節 舉國體制:特殊情景下的政府角色 13
第二章 創新體系 17
第一節 科技發展基礎的建立 17
第二節 制度化和體系化 19
第三節 持續推進的改革 22
第三章 要素流動 26
第二部分 多元化的區域格局
第四章 區域差異 37
第一節 “三線”建設背景下的科技布局 38
第二節 地方積極性的蔭發 39
第三節 跨區域的聯動發展 43
第五章 創新集群 46
第六章 創新生態 55
第一節 良性循環:創新生態形成的標志 55
第二節 深圳營造創新生態的經驗 57
第三部分 同步調的經濟發展
第七章 要素組合 68
第八章 同步演化 71
第一節 基于不同產業類型的協同 72
第二節 基于不同技術創新類型的協同 73
第九章 應用導向 76
第一節 企業的創新發展 77
第二節 科研機構的改革探索 80
第三節 與科技經濟相結合有關的人力資源 82
第十章 資源配置 84
第一節 國家科技計劃 84
第二節 國家科技計劃的協調 86
第三節 創新的整體效率 88
第十一章 范式變化 92
第四部分 深層次的文化基礎
第十二章 歷史底蘊 105
第一節 儒家文化的影響 105
第二節 東西方在科技發展上的分野 109
第十三章 科學文化 112
第一節 科學精神 112
第二節 人本精神 115
第十四章 創新文化 118
第一節 企業家精神 118
第二節 工匠精神 122
第三節 契約精神 124
第五部分 重塑中的比較優勢
第十五章 技術引進 134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的技術引進 134
第二節 技術引進與后發優勢 136
第三節 技術合作與國際貿易規則 138
第十六章 雙向投資 142
第一節 利用外資 142
第二節 對外投資 146
第十七章 數字化轉型 149
第一節 國外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經驗 149
第二節 數字化轉型在中國的發展及科研影響 152
第十八章 探尋新優勢 157
第一節 轉型中的新問題 157
第二節 逆全球化 160
第三節 創新“無人區” 164
第六部分 未來的創新中國
第十九章 歷史教訓 173
第一節 長期面臨的問題 173
第二節 歷史上的案例 175
第三節 對中國科技創新的不同認識 177
第四節 技術體系能力 179
第二十章 科技變革 182
第一節 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 182
第二節 效率的變化 185
第二十一章 十字路口 189
第一節 經濟發展的需求 189
第二節 需要面對的幾類關系 192
第二十二章 潛在難題 196
第一節 創新的意愿 196
第二節 創新的多樣性 199
第三節 要素的流動 201
第四節 科技創新治理的幾個問題 202
第五節 區域性的創新生態 205
第二十三章 理論呼喚 208
尾聲 215
參考文獻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