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說明
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5 3為主體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教育部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等一系列重要舉措,對新時期高等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教材建設指明了方向。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材,從2001年開始,歷經3輪修訂、17年的錘煉,各輪次教材都高比例入選了教育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了順應醫教協同和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指導下,經過前期的廣泛調研、綜合論證,啟動了第4輪教材的修訂再版。
本輪教材基于學科制課程體系,在院校申報和作者遴選、編寫指導思想、臨床能力培養、教材體系架構、知識內容更新、數字資源建設等方面做了優化和創新。共啟動47種教材,其中包含新增的《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論》《診斷學》《醫患溝通藝術》4種。《基礎醫學概論》和《臨床醫學概論》雖然主要用于非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學習,但須依托于臨床醫學的優秀師資才能高質量完成,故一并納入本輪教材中。《診斷學》與《物理診斷學》《實驗診斷學》教材并存,以滿足不同院校課程設置差異。第4輪教材修訂的主要特點如下:
1.為更好地服務于全國高等院校的醫學教育改革,對參與院校和作者的遴選精益求精。教材建設的骨干院校結合了研究型與教學型院校,并注重不同地區的院校代表性;由各學科的委員會主任委員或理事長和知名專家等擔綱主編,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擔任編委,為教材內容的權威性、院校普適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2.以符合人才培養需求、體現教育改革成果、教材形式新穎創新為指導思想,以深化崗位勝任力培養為導向,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則,密切結合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3.部分教材加入了聯系臨床的基礎科學案例、臨床實踐應用案例,使教材更貼近基于案例的學習、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等啟發式和研討式教學模式,著力提升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適當加入知識拓展,引導學生自學。
4.為體現教育信息化對醫學教育的促進作用,將紙質教材與二維碼技術、網絡教學平臺相結合,教材與微課、案例、習題、知識拓展、圖片、臨床影像資料等融為一體,實現了以紙質教材為核心、配套數字教學資源的融媒體教材建設。
在本輪教材修訂編寫時,各院校對教材建設提出了很好的修訂建議,為第4輪教材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編寫理念提供了詳實可信的數據儲備。第3輪教材的部分主編由于年事已高,此次不再擔任主編,但他們對改版工作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前3輪教材的作者為本輪教材的日臻完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他們的貢獻,我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盡管本輪教材的編委都是多年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但囿于現有水平,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歡迎廣大師生多提寶貴意見,反饋使用信息,以臻完善教材的內容,提高教材的質量。
序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基礎工程,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意見》明確要求加快構建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要求夯實5年制臨床醫學教育的基礎地位,推動基礎與臨床融合、臨床與預防融合,提升醫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融合。從國家高度就推動醫學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部署、明確了方向。
高質量的醫學教材是滿足醫學教育改革、培養優秀醫學人才的核心要素,與醫學教育改革相輔相成。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材,立足于崗位勝任力的培養,促進自主學習能力建設,成為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學的精品教材,為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醫教協同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啟動了第4輪教材的修訂再版工作。全國醫學院校一大批活躍在教學一線的專家教授,以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和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積極參與到本輪教材的修訂和建設工作當中。相信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的大力支持下,有廣大專家教授的熱情奉獻,新一輪教材的出版將為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醫學教育改革的發展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