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實踐性很強的醫學,中醫藥寶庫博大精深,繼承與發展是中醫學術研究永恒的主題。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廣大中醫工作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總結有眾多治療成功的案例,這當中著名中醫的辨治經驗和治療的經典驗案尤為珍貴。認真分析研究著名中醫的辨治經驗及其治療的經典驗案,在中醫學術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對提高中醫理論水平和臨床診治技能,促進中醫藥傳承和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開闊讀者的視野,擴展辨治思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組織河南中醫學院及第1、2、3附屬醫院等單位的專家、教授,根據多年的臨床、教學經驗,參考有關文獻,編寫了《中醫名家辨治實錄叢書》,《中醫名家呼吸病辨治實錄》是其中之一。
本書以西醫病名為綱,選擇中醫治療有特色、有優勢,治之有驗,驗有心得的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原發性支氣管肺癌、肺結核、肺炎、肺膿腫等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10種,從著名中醫辨治經驗和經典驗案點評分析兩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著名中醫辨治經驗主要選載了包括國醫大師,國家第1、2、3、四批名老中醫在內的現代著名中醫各具特色的辨證治療經驗,藉以啟發讀者,擴展辨治思路;經典驗案點評分析主要精選了他們治療的經典驗案,每一案例均分為導讀、案體和評析三部分,導讀簡要介紹著名中醫在本病案中的臨證思維特點,案體詳細闡述疾病的發生發展、演變以及著名中醫對該病證的辨證治療經過等,評析則著重闡明著名中醫對該病證如何取舍四診資料、如何切入辨證思路、如何把握病機、如何確定治則、如何組方用藥、如何進行調護等,體現了著名中醫的臨證經驗和獨特心法。此書將著名中醫辨治呼吸病的經驗和經典驗案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分析、研究,意在學習借鑒其診療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討提高中醫治療呼吸病臨床療效之路徑。書中內容新穎,理論與實踐結合,突出中醫辨證論治之特色,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適合于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閱讀參考。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引用了一些公開出版的著作和發表在醫學雜志上的相關內容,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謝。由于時間倉促,加之受臨床經驗局限性和學術水平的影響,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求再版時修正。
尹國有,1986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內科主任醫師,河南中醫學院兼職教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內科臨床工作,先后在省級以上醫學刊物發表論文76篇,獲科技成果獎4項。主編出版有《35種內科病中醫辨治方法與誤治分析》、《中醫辨治常見病典型案例評析》、《中醫內科經典驗案300例點評》等醫學書籍68部。
《中醫名家辨治實錄叢書:中醫名家呼吸病辨治實錄》:
一、劉惠民辨治感冒經驗
劉惠民辨證治療感冒,以《內經》、《難經》、《傷寒論》為理論依據。重視整體,強調自然環境的變化對發病和治療的影響,善用藥性劇烈、作用峻猛的藥物,尊重前人的經驗但不墨守成規,療效較好。
(一)以《內經》、《難經》、《傷寒論》為理論依據
劉氏認為,中醫所稱之傷寒是一切外感發熱性疾病的總稱,感冒、流感應屬于這一廣義的傷寒范疇中,其對感冒、流感的辨證治療,多遵循《內經》、《難經》,取法《傷寒論》,按六經病證進行辨證,并根據《內經》“傷于風者,上先受之”的理論,采用治三陽經病的方法(以治太陽經病為主,根據見證間或應用治少陽或陽明經病的方法),以麻黃湯、桂枝湯、大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葛根湯、小柴胡湯等方劑為主方,結合臨床見證化裁應用。
(二)重視整體,強調自然環境變化對疾病的影響
劉氏對感冒和流感的致病原因,除正視正虛因素外,也很重視六氣偏盛(六淫)的致病作用,故在辨證、立法、處方、用藥各方面也無不照顧到地理、氣候的變化。如春季喜用葛根、薄荷,麻黃的用量常較小;夏季多用香薷、滑石;秋季常用麥冬、沙參;冬季則必用生姜、桂枝、麻黃等。另外同患感冒,南方人、北方人也有不同,如治南方人感冒常用豆豉、蘇葉、荊芥、浮萍等輕解表劑,即使用麻黃,用量也多在6g以下;而治北方人感冒,則必用麻黃,且用量多在9g以上,甚則麻黃、桂枝并用,此北方人較南方人腠理充實之故。
(三)善用藥性劇烈、作用峻猛的藥物
劉氏治療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根據病情輕重,善用藥性劇烈、作用峻猛的藥物,如解表之麻黃、桂枝,清熱之石膏,通下之大黃等,每多應手取效。
(四)尊重前人經驗,但不墨守成規
劉氏治療感冒、流感,尊重前人經驗,但不墨守成規,主張早期解表,更重表里雙解,善用經方而不拘于經方,重視調理脾胃,強調早期治療和恰當護理,并常根據情況選用民間驗方。
1.主張早期解表,更重表里雙解除重視傷寒六經傳變的規律,根據《傷寒論》“病在表可發汗”的論述,主張早期解表外,基于對感冒、流感應屬廣義傷寒的認識以及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此類疾病早期不僅限于表證,多數病例常兼見不同程度的里熱。因此更主張解表清里同時進行,以奏表里雙解之效。處方用藥除用麻、桂解表劑外,多喜同用生石膏、知母等清里熱之藥,用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加味,表里雙解,每獲良效。2.善用經方而不拘于經方劉氏治感冒、流感,多用麻黃湯、枝枝湯、大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等經方,但并不拘泥于此,而是根據臨床見證,隨癥加減,靈活化裁,以經方為主,參以己見,見是癥即用是藥。如惡寒重者重用麻黃,頭痛加白芷,頸項強痛用葛根,身痛用羌活,咽痛用玄參、桔梗、射干,痰飲咳嗽用五味子、干姜等。
3.重視調理脾胃在重用解表清里之劑的同時,非常重視脾胃之氣,強調脾胃乃后天之本,為汗液滋生之源,這一點在其處方、用藥及服藥方法上均有體現。如在用麻黃、生石膏等解表清里藥的同時,常配伍應用山藥,既可養陰,又可健脾益胃。又如服藥時往往仿桂枝湯的服法,“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強調服第一次藥后喝熱米湯一碗,借谷氣以助汗,兼益胃氣以鼓邪外解。
……